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本文首先区分了融资成本和资本成本,然后通过实证对融资成本、资本成本和企业盈利能力之间的差异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正是三者之间的差异导致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区分了融资成本和资本成本,然后通过实证对融资成本、资本成本和企业盈利能力之间的差异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正是三者之间的差异导致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  相似文献   

3.
陈登彪  张澜 《现代商业》2008,(15):35-36
本文从比较上市公司不同融资方式的融资成本出发,探究公司债券试点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选择的影响。通过比较发现,发行公司债券的融资成本仍高于股权融资成本,公司债券在上市公司中的试点短时间内仍不能改变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  相似文献   

4.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过度偏好的有限理性行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祖杰  张青 《财贸经济》2004,(12):20-24
我国上市公司具有典型的过度股权融资偏好,按照行为金融学的基本原理,我国上市公司存在股权融资过度偏好的种种非理性因素.其直接原因是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偏低,间接原因则包括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公司经理层的个人非理性行为、政策导向与制度缺陷、资本市场不完善等因素.过度偏好股权融资的行为会扭曲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  相似文献   

5.
上市公司非理性融资行为严重损害了债权人和中小股东利益,扰乱了证券市场的定价和运行秩序。上市公司非理性融资的表现是非理性股权融资偏好、募集资金闲置、随意改变募集资金投向等非理性融资行为。其主要原因是股权融资的资本成本较低、举债融资成本与公司规模负相关、大股东的利益驱使以及利益相关者约束缺位。  相似文献   

6.
从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构成可以看出,得出了我国上市公司具有偏好股权融资的倾向。其原因是由股权融资成本偏低、公司治理的不完善、考核制度的不合理等。偏好股权融资有其负效应:影响了企业的持续发展,严重扭曲了资本市场功能,导致社会生产过剩以及股东权益损耗。应深化银行体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机构、大力发展公司债券市场、加快股权资本结构调整的步伐、提高股权融资成本,以促进企业自主融资和融资渠道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7.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问题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构成可以看出,得出了我国上市公司具有偏好股权融资的倾向。其原因是由股权融资成本偏低、公司治理的不完善、考核制度的不合理等。偏好股权融资有其负效应:影响了企业的持续发展,严重扭曲了资本市场功能,导致社会生产过剩以及股东权益损耗。应深化银行体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机构、大力发展公司债券市场、加快股权资本结构调整的步伐、提高股权融资成本。以促进企业自主融资和融资渠道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8.
按照西方融资方式的“啄食”顺序理论,企业的外部融资顺序应先债券融资后股权融资。我国股权融资相对于债券融资具有资本成本、代理成本、信息成本和寻租成本的优势,使上市公司的外部融资顺序出现了“重股权融资、轻债券融资”的偏好。应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规范信息披露、着力发展资本市场、加快形成经理人市场等方面入手,以改变不合理的融资现状。  相似文献   

9.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与债务融资成本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建立模型、选择样本、确定变量的实证分析得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明显大于债务融资的成本,而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原因,并不是股权融资成本低于债务融资成本,其背后有着复杂的非财务成本因素: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债券市场欠发达;经营者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机制,造成了公司股权融资的“软约束”,资本市场的约束机制不健全导致上市公司倾向于股权融资等。  相似文献   

10.
赵扬洲  杨班班 《商》2013,(21):194-194
上市公司可以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总体企业实力,因此关注上市公司的成长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影响上市公司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融资”进行分析,其中着重对股权与债权的融资成本进行横向对比,找出我国上市公司对股权融资特殊偏好的原因并对解决企业过渡依赖股权融资提出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融资结构不仅影响上市公司的资金成本,还影响到其法人治理结构。我国A股上市公司在筹集资金时大多不注重负债性融资,而是偏好股权融资。研究我国A股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影响因素,有利于对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进行规范,优化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改善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张广凤 《商业时代》2006,(26):71-71,73
西方国家成熟资本市场中企业外部融资首选债务融资,其次才是股权融资,而我国上市公司却偏好股权融资,这不仅受企业内部因素的影响,更取决于我国特殊的资本市场融资条件。本文以此为基础来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行为,以优化上市公司融资结构。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这种融资偏好对公司资本使用效率、公司成长和公司治理及投资者利益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利影响。本文主要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特点及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从融资结构理论和西方发达国家的融资实践看,融资顺序理论得到遵循,股权融资方式受到冷落,而我国上市公司却表现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股权融资成本背离风险收益对等原则、股权结构不合理、证券市场功能不完善、国家融资体制存在缺陷是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治理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应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切实保障股东权益、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完善法规制度,确保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和高效运转。  相似文献   

15.
陆竞红 《商业时代》2004,(11):31-32,34
与发达资本市场国家上市公司的“内源融资优先,债务融资其次,股权融资最后”的再融资次序不同,我国上市公司存在强烈的股权再融资偏好,本文在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的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西方较为成熟的资本结构理论,对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的理性化回归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袁静 《消费导刊》2009,(22):41-42
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影响到公司治理、资本成本和企业的市场价值,进一步地通过企业投资和资本市场运行影响资源配置效率。一直以来,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存在股权融资偏好、负债率低的现象,我国上市公司出于非经济因素考虑的过度股权融资,对企业自身、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以及整体经济的增长都产生了负面影响。本文从我国上市公司面临的实际环境和条件出发探寻这一问题形成的原因、产生的影响,并对如何创造条件改善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上市公司强烈偏好股权融资,股权结构复杂,导致上市公司治理效率下降,委托代理成本增加,给企业带来许多负面效应。笔者从资本结构角度出发,分析其结构特征和原因所在,就如何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及进一步发挥作用提出浅显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中国上市公司具有股权融资偏好的特征,其根本原因在于股权融资与债务融资成本的差异.在显性成本方面,股权融资的股息支付和发行费用大大低于债务融资的利息成本.而基于隐性成本的分析表明,股权融资的风险约束力也弱于债务融资,尤其表现在发行失败、股价下跌和控制权转移等方面.不同的成本约束造成不同的融资偏好,股权融资的低成本推动了股权对债券的替代,要改变这种调整路径,必须加强对股权融资成本的约束.  相似文献   

19.
资本是很重要的资源,而融资结构以及方式的选择也十分重要。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存在较强的股权融资偏好。进一步分析了股权融资偏好的形成原因,并针对如何优化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及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融资结构理论和西方发达国家的融资实践看,融资顺序理论得到遵循,股权融资方式受到冷落,而我国上市公司却表现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治理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应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切实保障股东权益、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完善法规制度,确保资本市场有效性和高效运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