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彪 《华商》2013,(9):45-45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英国《金融时报》发表署名文章《中国将给世界传递持续发展的讯息》透露,“今年以来,中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上半年GDP同比增长7.6%;5%的调查失业率和2.4%的通胀率,均处于合理、可控范围。”  相似文献   

2.
《中国财经报》2006年8月24日今明两年主要商品进出口“三大隐忧”,《上海证券报》2006年8月22日监管部门可申请问题金融机构破产,《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8月20日SEB欲收购苏泊尔制造业外资并购再度引发争议,《经济参考报》2006年8月8H中外企业争食节能市场“大蛋糕”,《中国经济周刊》2006年8月6H轿车出口大打价格战,英国“金融时报》2006年8月25日中石油将参与开发委内瑞拉油田,《华尔街日报》2006年8月15日日本提议建立一个由16个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联合早报》2006年8月14日中外企业角逐万亿水务市场.[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6月20日 中国将建50个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国际金融报》2006年6月22日 部分欧盟国家反对对华反倾销;《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6月8日 反垄断法草案国务院原则通过删除行政垄断章节;英国《金融时报》2006年6月22日对外资开放贸易中国“动真格”;《联合早报》2006年6月20日诺基亚和西门子合并电信业务;《华盛顿邮报》2006年6月19日 美国副国务卿佐利克辞职从商将加入高盛公司;《华尔街日报》2006年6月15日 中印人才威胁美国劳动力就业前景。[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世界银行3月31日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更新版预计2009年世界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量将会下降6.1%,为80年来最大降幅。而世界经济将下降1.7%,其中发展中国家GDP增长将从2008年的5.8%降至2.1%,OECD国家将下降3%,其他高收入经济体将下降2%。该展望报告同时预期,全球经济增长将在2010年开始转向微弱复苏,预计明年世界GDP增长将温和上升至2.3%。然而,复苏的速度和时间仍然十分不确定。  相似文献   

5.
在电影《2012》中,中国造出一现代版“诺亚方舟”,拯救了世界。而在现实中,全球经济尚未走出衰退,中国GDP增长却成功“保八”,不禁引发了人们类似的疑问,中国经济真的能成为承载全球希望的方舟吗?  相似文献   

6.
很多人都认为,中国经济已经在这次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中率先复苏了。一些不自量力的人甚至喊出了“中国领导世界”的妄语。英国《金融时报》21日的文章《亚洲发展模式破产了》,给这些论调泼了一瓢冷水。  相似文献   

7.
《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4月24日中国能源战略新选择:外电内送,《第一财经》2007年4月24日国内彩电巨头首次联手应对专利,《金融时报》2007年4月21日亟须改变的经济增长方式,《中国证券报》2007年4月19日中国经济高增长势头存在问题不容忽视,《中国经营报》2007年4月15日中日韩贸易期待破藩结盟。  相似文献   

8.
信息动态     
符永寿 《大经贸》2011,(3):10-11
日本政府发布数据显示,2010年日本名义GDP为54742亿美元,与中国1月份公布的58786亿美元少4044亿美元。这意味着中国确实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美国《华尔街日报》用“一个时代的结束”来形容这一历史性时刻。面对这种GDP排名世界第二,更需要一种清醒的认知。  相似文献   

9.
《四川物价》2009,(8):27-27
阅读:《上海证券报》不久前发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融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王福重的文章说,围绕中国经济是否已触底的争论,正如火如茶。关键问题是,什么是经济触底的标志?股市复苏,乃至强劲上扬,不是经济触底的标志。有一种理论认为,股市是宏观经济的先行指标,它的繁荣是对宏观经济即将转好的明示。可是,先行的时间差是多长,却没有一致说法。股市与宏观经济的关系,并不是那么线性的,据此预测宏观经济比较勉强。GDP环比上涨,也不是经济真正触底的标志。影响GDP增长的因素很多,中国当前的GDP增长,几乎全是财政投资刺激的贡献。这是凯恩斯主义依然有效的标志,而不是经济真正好转的标志。只要居民可支配收入不增加,民间投资不增加,增加的GDP只能形成新的库存。  相似文献   

10.
《中国对外贸易》2009,(1):16-40
别无选择,我们只能把希望寄托在2009年。虽然,2009年中国经济及外贸面临着可能比2008年还要深重的困难,以及诸如:GDP增长能否保8%、外储下滑会否持续,人民币“向左”还是“向右”、“外贸冰点”会否融化、世界经济能否复苏、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幽灵是否会再现……一系列悬念。如何在扩大内需的同时,稳定出口增长,2009年的中国外贸正面临着历史抉择。  相似文献   

11.
《四川物价》2006,(8):29-29
据《中华工商时报》报道:在不久前举办的中国国情论坛上.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就消费领域的问题阐述了看法。他认为,虽然我国的最终消费率呈现持续走低的趋势,但消费的绝对量却一直处在不断提高的通道,“消费一直是拉动中国GDP增长的重要力量。中国的消费率偏低不是因为消费增长太慢,而是因为投资增长太快”。1990年,中国的最终消费额只有11365亿元,但到了2005年,相应的数字变成了96714亿元。  相似文献   

12.
杨威 《华商》2012,(2):20-20
随着28个省市自治区的“阿会”召开,各地对于今年GDP的增长都做出了预期。笔者经整理发现,2012年GDP增长一标呈现“东低西高”格局,多省份提出GDP“翻番”的日标,其中19含省的预期增长牢都高于10%,普遍高:于机构对于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9%的预期。  相似文献   

13.
外刊要览     
《浙商》2007,(18):38
《商业周刊》:中国制造与中国品牌;《新闻周刊》:汽车拥有者增多带动中国路边餐饮业;《经济学人》:信贷紧缩的教训;《金融时报》:为中国经济奇迹“寻根”;  相似文献   

14.
《四川物价》2010,(9):29-29
阅读: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不久前刊登专栏作家吴晓波的文章说,近年以来,专心实业似乎已经是一件十分“落伍”的事情了。当年曾被视为偶像的松下幸之助、杰克·韦尔奇等实业家不再时髦,人们更津津乐道的是巴菲特、索岁斯和李嘉诚。  相似文献   

15.
环球参考     
《中国对外贸易》2012,(4):10-15
1中国下调经济增长预期就业压力将逐步呈现《华尔街日报》3月5日报道,在中国经济预期增长目标连续八年保持不变后,下调了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5日在北京开幕。中国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  相似文献   

16.
日前,由东北财经大学国民经济工程实验室“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下称课题组)撰写的《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2021》(下称《报告》)指出,2020年,中国政府准确判断形势、精心谋划部署、果断采取行动,第二季度经济实现“V”型复苏,四季度GDP同比增速达6.5%,小幅超过疫前水平。同时,中国GDP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同比增长2.3%,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进入2021年,疫情仍在持续,全球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和下行压力继续加大。疫情和RCEP的落地成为2021年影响中国经济走势的两大要素。  相似文献   

17.
《四川物价》2007,(5):29-29
阅读《经济观察报》不久前发表社评说,不出意外的话,中国的“绿色GDP”项目已经搁浅。截止3月30日.原应在该月发布的2005年“绿色GDP”报告并未露面。而在去年9月,国家统计局和国家环保总局发布2004年度《中国绿色GDP核算研究报告》时曾承诺.在今年3月把这份2005年的报告公开。这几天当中惟一的新消息是.国家统计局有关人士表示.去年公布的报告,并不是“绿色GDP”。且近期也没有再发布报告的计划。  相似文献   

18.
周天勇 《浙商》2006,(6):28-28
“十一五”开局年的第一季度,GDP增长率为10.2%,经济高速增长,信贷增长也大大超出预期,今年前3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26万亿元,同比多增5193亿元,而今年全年的信贷目标为2.5万亿元。另外一个令国人兴奋的消息是,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5月11日公布了一年一度的《国际竞争力年度报告》,在经济体竞争力排名中,中国内地的经济竞争力排名大幅提高,从去年的第31位跃居到第19位,成为排名上升最快的国家。  相似文献   

19.
《四川物价》2007,(1):32-33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摩根大通不久前称,美国经济放缓不会对中国出口造成太大影响,预计中国明年全年出口增长20%左右,GDP增长率为9.5%,2007年底人民币对美国将升值至7。摩根大通的分析师研究发现,今年一和度美国经济增长较快时,中国出口增速在30%左右,美国经济在二季度和三季度出现降低以后,中国出口仍维持30%左右的增速。[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四川物价》2006,(4):28-28
阅读:《中国经营报》不久前刊登张明的章说,近三年以来,我国成功地实现了GDP增长率高于9%和通货膨胀率低于2%的“黄金组合”。然而从1997年至今,我国个人可支配收入增长率一直低于GDP的增长率。这一现象在农村表现得更为严重。2005年,GDP年增长率达到9.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6%,而农民人均纯收入仅增长6.2%。收入增长偏低,将导致消费增长缓慢。我国的经济增长原本就具有投资和出口拉动的特征,但是目前我国的资本产出比已经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这说明我国的资本利用效率很差;2005年我国的高额贸易顺差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众矢之的,而一旦内需乏力,进口的进一步萎缩将导致贸易顺差变得更加突出。因此,无论是投资还是出口,在长期内进一步拉动经济增长的潜力已经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