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良玉 《魅力中国》2010,(9X):109-110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蕴藏着中原文化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是红旗渠精神的根本;"实事求是,开拓创新"是红旗渠精神的灵魂;"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红旗渠精神的核心;"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是红旗渠精神的价值导向。新时期我们要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
王哲 《改革与理论》2001,(10):44-45
林州以红旗渠闻名。林州人民向来把红旗渠视为自己的“生命渠”和“幸福渠”。在当年修渠过程中凝炼和升华而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是林州人民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的历史时期,林州要实现新的历史性跨越,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打好“红旗渠”这一精神品牌。开展“红旗渠调查千里  相似文献   

3.
丁巍 《中国报道》2013,(7):38-39
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河南安阳林州)人民在共和国最困难时期,凭着自己的双手,通过十年艰苦奋斗,在太行山的崇山峻岭中修建了举世闻名的红旗渠,并孕育形成了伟大的红旗渠精神。  相似文献   

4.
王龙 《河南经济》2003,(7):20-21
林州是一个创造奇迹的地方,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林州人民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靠一双手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建成了著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二十年后.中国市场经济初澜乍起之时.他们又发扬红旗渠精神.以果敢和超前的意识,开始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5.
精神永驻     
提起红旗渠,而立年岁以上的人们并不陌生。那个反映河南林县人民引水进山的巨大工程,曾拍成电影,详细记录和歌颂了“林县人民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迈气概。“红旗渠”精精,成为鼓舞一代人的精神。历史的脚步匆匆而过,一晃20多年过去了,林县改名为林州。令人钦佩的是,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林州  相似文献   

6.
作者从红旗渠建设者后人的视角,以“红旗渠三问”即“为什么要”“为什么敢”“为什么能”三个问题为主线,详细梳理了红旗渠从酝酿到决策,从上马到建成的壮阔历史,还原了那个火红年代的时代背景、建设场景、心路历程等细节。本书跳出林县写林县,选取真实史料,科学缜密地评述这段历史,探寻新中国发展壮大的基因,探寻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为什么能的秘密,进而对当下中国面临的挑战有所思考。本书展现了党领导人民追梦圆梦、建设新中国的奋斗历程,既可以作为学习红旗渠精神的通俗读本,也可以为开展红旗渠研学提供有益导读和理论辅导。以下内容节选自《山腰上的中国:红旗渠》一书。  相似文献   

7.
林州市地处太行山东麓,豫、晋、冀三省交界处,总面积2046平方公里,98万人口。上个世纪60年代,林州人民以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慨,修建了我国最长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并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在红旗渠精神激励下,锻造出了许许多多的建筑能手,并且有组织地外出务工搞建筑,建筑业逐渐成为林州市的支柱产业。在新的形势下,他们充分发挥建筑业支柱产业的作用,把当地建筑业不断做大做强,对推进林州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起了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红旗渠、红旗渠精神风靡全国,感动了亿万人民,至今仍是人们心中的精神丰碑. 曾经,翻开林县县志,满眼都是干旱、连年干旱、禾枯、绝收、悬釜待炊、十室九空、人相食等触目惊心的字眼.缺水导致许多村庄出现因争水打架斗殴乃至伤人亡命、人与狼争水而丢掉性命的事. 1960到1969年,惊天地、泣鬼神“红旗渠的故事”在林县上演.  相似文献   

9.
在红旗渠精神的传承中,对贯穿于红旗渠精神的集体主义原则要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使集体主义成为我们民族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0.
红旗渠是一条飞腾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1500公里的人造天河。从1960年2月到1969年7月,为了兴建红旗渠,林县人民削平了1250座山头,凿通了211个隧洞、架设了152个渡槽、挖砌土石方达1640万立方米。如果把这些土石方排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以从哈尔滨排到广州!  相似文献   

11.
红旗渠是一条飞腾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1500公里的人造天河。从1960年2月到1969年7月,为了兴建红旗渠,林县人民削平了1250座山头,凿通了211个隧洞、架设了152个渡槽、挖砌土石方达1640万立方米。如果把这些土石方排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以从哈尔滨排到广州!  相似文献   

12.
红旗渠,一个时代的记忆和民族精神的象征,红旗渠用水事关河南,河北两省,更是河南林州市的农业和工业用水保障线;目前,隐现的断流危机日渐突出;而随着周边省份水资源的匮乏,红旗渠源头——山西境内漳河的分水问题一直是令人关注的现实话题。[编按]  相似文献   

13.
<正>3月20日至23日,中国期刊协会全国党刊分会举办“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全国党刊全媒体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其间,采访团一行来到河南省安阳市林州红旗渠,近距离感受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初春时节,万物复苏。在壁立千仞、层峦叠嶂的太行山上,一条蜿蜒流动的“人工天河”盘绕在山腰,蔚为壮观。这就是被周恩来总理誉为新中国两大奇迹之一的红旗渠。  相似文献   

14.
红旗渠,一个时代的记忆和民族精神的象征,红旗渠用水事关河南、河北两省,更是河南林州市的的农业和工业用水保障线;目前,隐现的断流危机日渐突出,而随着周边省份水资源的匮乏,给旗渠源头——山西境内漳河的分水问题一直是令人关注的现实话题。  相似文献   

15.
1969年7月,工程历时10年、总长度“可以把广州和哈尔滨连起来”的红旗渠竣工。红旗渠与南京长江大桥一道被周恩来总理自豪地誉为“新中国的两大奇迹”。作为“国家与民族精神财富”而饮誉世界的红旗渠,其源头是山西境内的漳河,由此源头引入红旗渠的漳河水成了河南林州市农业和工业生产用水的重要保障。红旗渠隐现的断流危机,既是该地区水资源匮乏的直接体现,也是相关省份之间分水难题的现实反映。  相似文献   

16.
《中国高新区》2009,(7):23-24
“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河南省安阳市是中国七大古都之首,是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源地、红旗渠精神的发祥地、世界文化遗产殷墟所在地,承载着中华民族创新创业、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古都东南,一座现代化科技新城正在崛起,这就是安阳高新区。  相似文献   

17.
《河南经济》2003,(7):4-4
安阳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源地。历史上著名的大禹治水,文王演易,妇好请缨,苏秦拜相,西门豹治邺,岳母刺字等重大事件都曾发生在这里。 安阳的东部平原是全国优质粮棉油生产基地。滑县是河南第一产粮大县,被誉为“豫北粮仓”。内黄县的红枣,面积和产量均伙全国之冠,素有枣乡之称而享誉国内外。 安阳是河南省的重要工业基地,已初步形成了冶金、电子、化工、电力、机械、纺织、医药、烟草等工业体系。全市现有限额以上工业企业466家,大中型企业64家。 安阳是红旗渠精神发祥地,1500多公里长,被称之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人工天河——红旗渠,是安阳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里程碑和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8.
《环渤海经济瞭望》2006,(8):I0003-I0003
林州四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林州四建公司)是一家来自太行山麓、红旗渠故乡的建筑施工企业。上世纪80年代公司从河南抗震救灾来到天津,凭着林州人特有的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红旗渠精神转战海河两岸,渤海之滨,并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目前外地进津建筑企业中为数不多的先进单位。二十多年来公司累计完成施工面积500多万建筑平方米,  相似文献   

19.
杨少龙 《魅力中国》2010,(33):123-123
我非常喜欢祖国宝岛台湾的一首歌曲“爱拼才会赢”,面对挑战,只有去拼,才能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这就是我对塑造豫剧现代戏《红旗渠》中杨书记的深刻体会。豫剧现代戏《红旗渠》是一部反映林县人民战天斗地、自力更生,重新安排自己命运的真实故事。在这部戏里我饰演一位情系百姓.一心为民的县委书记杨光。说心里话,能否塑造好杨光,把握好县委书记的人物尺度,我心里确实没底,也没有太大的优势可言。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城市经济》2008,(4):53-53
安阳市位于河南省最北端,与河北、山西两省毗邻。安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源地、“红旗渠精神”的发祥地,是早期华夏文明的中心之一。安阳素有“七朝古都”之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