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1983年加人中国钱币学会陕西省分会,受姚世铎老师教诲长达二十八载,对其学风、人品感怀至深.仅举几例,以表缅思. 一、我得"瓶盖半两"求教于姚老,姚老当即追问:"得于何地?"答:"华阴罗敷.""这样就对了!"姚老详解:"先秦之时,此地为秦与南地之交通要道.编写<秦汉钱范>见陕南丹凤所出之此型钱之母范,无法理解,今有批量此钱出于此道北口,难题得释矣!望将此批钱捐予学会深研."我亦深为高兴.一位白发老人,年近古稀,学术难题深隐于心,不精于斯,不专于情,难入此境,令人感佩.  相似文献   

2.
在浩瀚、纷繁的古钱中,有一种叫"借口钱"的铜钱,在花钱和个别行用钱中都有,这种钱形制工整,方口偏大,文字多篆书.还一种称为"隐语钱"的花钱,钱文词语深奥,令人费解,经过考证分析,方可破释其意.  相似文献   

3.
在我藏品中五铢"君宜候王"有三种版式,现介绍如下: 五铢钱存世极多,但要想集得一枚真正特殊品是十分不易的,"君宜候王"当属此类钱.  相似文献   

4.
最近,笔者从泉友处交换得一枚异版"裕民通宝"背"一分"钱,该钱直径28.5毫米,穿宽6毫米,重6.35克,青铜质地,钱文仿宋体,钱面"裕民通宝"四字对读,背穿右铸"一分"字样,表示折银一分.该钱与普通"裕民通宝"背"一分"折银钱的最大差异在于,正面钱文"民"字下有一巨星.该星纹直径1.2毫米,形状为规整的圆形,高高凸出地章,非常惹人注目(如图).笔者收集有不少裕民背"一分"折银钱,如此异版钱还属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初,甘肃省庄浪县曾出土一枚"顺天元宝"钱,但已残半.2010年7月,该县民间又发现一枚"顺天元宝"钱(如图).其直径36毫米,穿边长9毫米,重21克,质地为青铜,铜质精细,传世品.钱文"顺天元宝"四字旋读,隶书,书体更见纤秀,制作工整,字口峻深,拙朴明晰.钱体重、形制、色泽均同"得壹元宝"钱.钱背为上月文饰.  相似文献   

6.
(一)"万历·通宝"异面钱 "万历·通宝"异面钱是指:一面上下"万历"另一面左右"通宝"之钱,其图见<历代古钱图说>一百六十二页,标价大洋"五元"(图一).此钱可疑,值得研究. 戴葆庭遗著<(历代古钱图说)校正>一文,对此钱未作校正;马定祥批注<历代古钱图说>,对此钱未作批注,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7.
"唐国通宝"钱,是显德六年(959年),南唐中宗李璟铸币,与"开元通宝"钱并行,一文当开元钱二文.钱文有篆、隶、真书三体,均可配成对钱,开对子钱之先河.  相似文献   

8.
笔者的有关"赤侧"钱的文意,被姚世铎先生概括为"矢侧"说.现撰是文,以使"矢侧"说求得共识.使"赤侧"钱之谜尽快见底.  相似文献   

9.
1991年11月在韩城市选得一枚日本钱,面文"宽永通宝",背穿右有一"文"字,首画点作"√"状,颇异,为一异品钱.径17.7,穿5.3,厚0.07毫米;重1.05克(图).质为黄铜,略带绿黑色锈.  相似文献   

10.
<钱币研究>2002年第9期刊发林染同志<新发现的开元奇钱>一文,笔者基于林文所说"很有探讨研究的必要"的意见,与林染同志探讨对此钱的看法.首先林文认定此钱:"明显属于初唐铸币."我们看法是相同的.然有以下几点持不同观点:  相似文献   

11.
<陕西金融·钱币研究>2000年第6期刊发张凤坤先生<也说大观通宝平钱版别>一文,……是据一般的"广穿"大观通宝平钱穿径最大不超过6.6CM…….笔者再翻旧藏,找出一枚大观通宝平钱,该钱径2.45,面穿0.68,背穿0.58,厚0.17CM,重4克(见图).该钱钱文俊秀纤细,铸造规整,特别是"通"字犹狭短.所袁林先生等著<大观通宝平钱刍议>一文(见<陕西金融·钱币研究>1993年第12期)9,小通版类:<大全>中的"小字广穿"版(图38)……钱文"通"字、"观"字犹显狭小,故名.这类钱边缘一般较宽,制作虽多有不精整,但钱肉较厚,重量合乎常制,出于官炉所铸无疑.  相似文献   

12.
顺治通宝背"户",是"顺治五式"钱制中的单汉字钱.其制式仿唐会昌开元纪局纪地钱式,特点是钱背铸一汉字,以纪铸地或铸局之名.如顺治通宝背"户"者,大清户部宝泉局之铸币也.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设局开铸.会昌开元这一钱式,在宋朝时就曾得到过继承.  相似文献   

13.
北宋太宗淳化元年(公元990年)铸御书"淳化元宝"钱,文体有真、草、行三体;另有一种"缩水淳化"数量极少.笔者藏有一枚钱文四字奇特的真书"淳化元宝"钱(见图).径24.6,穿6,厚0.7毫米,重3.4克.  相似文献   

14.
泰昌,明光宗朱常洛年号.由于其在位时间较短,仅月余而亡,故未及铸钱.而我们现在见到的"泰昌通宝"钱,是天启熹宗为其补铸的.史料上有这样的记载: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十二月,南京监督铸钱主事荆之琦上奏曰:泰昌年号已广播天下,故而应铸泰昌钱,次年天启准奏.在天启元年(1621年)二月壬戌,颁泰昌钱式,补铸"泰昌通宝"一年.  相似文献   

15.
在大量存世的"康熙通宝"中,有一类"熙"字左侧少一竖的康熙钱,人们俗称罗汉.这类钱一般铜质较好,色泽金黄,常见品均为户部宝泉局所出.余十五年前在四川成都得一品罗汉钱,钱面文字和常见品相类,而背面穿左右却有满汉文"台"字.  相似文献   

16.
2002年4月份,一位钱友带来一批四铢半两,闲谈中了解到,给他这批钱的朋友处还有两枚圆形的铅饼.且都有纹饰,圆形的铅饼上铸有一圈外文字母,方形的铅饼上像是一匹马.出于职业的敏感,我立刻意识到这几件东西很可能就是钱币界为之争论了几十年的西汉武帝"白金三品"中的龙币和马币.数日后钱友打来电话告知,他的朋友已将这几件东西出让给西安的一位钱商.在西安泉友处,龙币尚在,四枚马币已被上海人购去.我遂高价购下龙币,并得知这批铅饼为咸阳市北塬上的双照镇出土.  相似文献   

17.
"钱"是财富的象征,"钱"本为我国古代青铜铲状农具(缚)的名称,简称为古农具名.早在殷商周时代,由于社会生产已有了较大发展,尤其是农业已经发展起来,人们为了生产的需要,制造了一种铜铲和猎具(刀)为工具,这种铜铲受到了普遍欢迎,因而也作为钱在商品社会交换中的媒介物使用,起着货币的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收入的增长,人们手中的闲钱也越来越多.手握闲钱的市民,自然想着"钱生钱"的好事.眼下社会上理财路子很多,然而如果心存贪念,总想一夜暴富,天上掉下来的就不会是馅饼而是陷阱.  相似文献   

19.
"天启通宝"钱,按旧制"洪武通宝"钱初形制铸造,除光背及星月者之外,背文有记局(户、工)、记地(京、淅、新、密、云、镇、院等)、记重(壹钱、壹钱壹分、壹钱二分)的小平钱.  相似文献   

20.
2000年12月16日,泉友在陕西岐山县益店镇集得一枚朝鲜常平通宝背"禁寅"钱.钱径2.7,穿径0.9,厚0.11厘米,重4克.面文楷书直读,背穿上"禁",穿下"寅".此钱系传世品,呈黑漆古色,黄铜铸造.该钱形制精整,字体深峻精美,地章轮郭平整光洁(见拓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