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义伟 《大经贸》2000,(6):16-18
1999年11月15日,中美两国经过艰苦谈判达成了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双边协议,协议的签署获得国际社会的高度肯定。当时不少专家乐观地指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最大障碍已经消除。在谈到尚未开始的中欧谈判时,有专家对笔者表示,中美协议达成了,与欧盟的谈判将会非常顺利。当时的情况确实比较乐观。在中美两国紧张谈判的时候,欧盟方面不断放出信息,一方面敦促中美尽快达成协议,表示欧盟方面坚持支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同时,欧盟再三表示,一旦中美两国达成协议,欧盟谈判代表团第二天就会赶往北京。  相似文献   

2.
1999年11月158,中美签署WTO双边协议,中国加入WTO的最大障碍已清除,成为世贸组织正式成员已指日可待.从1986年我国提出“复关”申请到现在,中国已谈判了13年,目前世贸组织135个成员国中,有36个要求与中国进行谈判,在中美谈判结束之前,已完成12个成员国谈判、与加拿大达成协议之后,还有欧盟、南美一些国家,估计最快到今年年中,我国才能正式加入WTO.当前,加入世贸组织,融入国  相似文献   

3.
加入WTO对我国金融业及上市公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诚颖 《财贸经济》2000,(11):71-73
我国自 1 986年开始申请恢复“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缔约国地位 ,参加了八年的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 ,并签署了最后一揽子协议。但是直到 1 994年底仍未能恢复在 GATT的缔约国地位 ,也未能成为其继承组织——世界贸易组织 (WTO)的创始成员国。世界贸易组织 1 995年正式成立并运行后 ,中国由复关谈判转为加入 WTO的谈判 ,1 999年 4月 1 0日 ,中美两国签署了《中美农业合作协议》,并就我国加入 WTO问题成了一致意见 ,美国政府承诺支持中国进入。今年 5月 ,我国与欧盟签署了加入 WTO协议 ,这表明中国加入 WTO谈判已进入了最后…  相似文献   

4.
《现代商业》2001,(1):72
随站中国和欧盟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双边谈判达成协议,中国加入WTO的进程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据美国著名的企业管理顾问公司麦肯锡发表的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最大的冲击将发生在商业领域.  相似文献   

5.
2000年5月19日,中—欧关于中国加入WTO的谈判终于云开日出。下午6时20分,中国外经贸部长石广生与欧盟谈判代表团团长拉米签署了历史性协议。当晚8时30分,拉米在会见江泽民主席以后,在欧盟驻北京代表处驻地通报中国和欧盟谈判的情况。拉米说,这些天因为紧张的谈判和焦急等待而痛苦的日子,今天结束了,欧盟和中国达成的关于中国加入WTO的协议,是一个比其它任何协议都不逊色的协议。在保险方面达成的协议使得欧盟有7家合资保险公司在华营业。  相似文献   

6.
汽车工业“狼来了”喊了13年,有惊无险;随着去年年底中美世贸谈判达成协议,中国汽车流通企业终将告别政策性保护,认真考虑如何在WTO时代生存的难题。  相似文献   

7.
加入WTO对我国商品流通业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去年11月15日,中美两国政府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简称WTO)问题达成协议。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中国将在今年加入WTO。认真研究加入WTO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采取适当的对策,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额占全世界贸易额的90%以上,被誉为“经济联合国”,它积极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在协调国际经贸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加入WTO在国际经济交流中谋求更大的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在我国参与世界主流的重要桥梁。中国从1986年提出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到加入世贸组织经经历了13年的艰苦谈判,终于在1999年11月中美签署关于中国加入WTO的双边协议和随后与欧盟达成双边协议之后取得实质性进展,预计今年将会加入世贸组织。  相似文献   

9.
随着1999年11月15日中美双方签署了《中美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这标志着中美之间关于中国加入全球最大贸易组织的双边谈判正式结束,从而为中国入世扫清了最大障碍。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离WTO这个被称为“经济联合国”的组织越来越近,一旦加入WTO,中国的各个行业将被进一步开放,作为机械工业行业之一的环保机械行业也将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0.
1999年11月15日,中美双方在北京就中国加入 WTO 展开的双边谈判结束,达成最终协议。有专家指出:中国可望在2000年内实现加入 WTO。面对外资金融机构将大举进驻中国开始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局面,中国的金融业如何保持自己的优势和市场占有份额.便成为时下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正>2007年12月28日,财政部部长谢旭人代表中国政府签署了中国加入WTO《政府采购协议》(GPA)申请书。中国常驻WTO代表团当日将申请书和中国加入《政府采购协议》初步出价清单递交给WTO秘书处。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启动加入WTO《政府采购协议》谈判。  相似文献   

12.
中国加人WTO的谈判以1999年11月15日在北京签署中美关于中国加入WTO协议为重要转折点,而进入快速运行阶段.十三年来,中国为什么保持着对关贸总协定或WTO的执着追求?加入WTO后对我国金融业带来了什么?金融业如何应对?下面就这三个问题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多哈回合谈判陷入僵局,各方目前仍无法达成协议,作为WTO主要成员的中国、美国、欧盟在近期均对多哈回合谈判提出了各自主张。[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正> 6月26日上午,本刊编辑部在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召开理事单位联谊会。会议有两个议程,一是介绍中国“入世”谈判的最新进展情况,二是讨论如何更好地办好本刊。本刊主编刘光溪博士首先在会上就中国“入世”谈判的最新进展情况作了介绍。他说,6月上旬,在 APEC 部长会议之前,中美双方就中国入世的遗留问题,主要是农业补贴问题,进行了磋商并达成最终一致。WTO 总干事穆尔对此表示欢迎,并希望中国在年内能顺利地加入WTO。6月10日欧盟委员会贸易代表拉米发表声明,表示欧盟希望尽快解决中欧双方剩余的分歧。6月19~20日,中欧双方就中国入世多边谈判遗留的问题进行了建设性的磋商,并达  相似文献   

15.
WTO动态     
《WTO经济导刊》2008,(6):8-8
美贸易官员提出中美共同推动多哈回合;拉米敦促尽快完成多哈回合谈判以帮助解决粮食危机;WTO总干事称贸易协议仍有可能在2008年完成;WTO农业谈判主席称将修订谈判文本,为达成框架性协议开路;拉米:食品危机加剧世贸组织谈判的紧迫感  相似文献   

16.
《WTO经济导刊》2007,(8):8-9
世贸组织公布多哈回合谈判妥协方案;欧盟欢迎多哈回合妥协方案,称其为“向前迈进的有益一步”;美国对多哈回合妥协方案作出谨慎回应,但农业组织不满;欧盟农业团体抨击为WTO挽救多哈回合谈判而提出的建议;澳政府不满意WTO公布的多哈回合谈判协议草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吴文 《市场周刊》2005,(29):36-36
近日媒体的主要注意力均在中美纺织品争端上,忽视了一个同样重要的议题——中国将加快谈判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政府采购协定》(简称GPA)的进程。由于中国加入GPA意味着中国政府向外商开放所有“政府采购市场”,相当于加入第二个WTO。  相似文献   

18.
<正> 1999年11月15日,中美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达成市场准入协议,历时13年的中美关于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谈判终于结束。成为世贸组织的正式成员国对我国来说只是个时间问题。研究入世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和我们的应对策略,将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9.
一些发达国家希望中国能够成为 WTO《政府采购协议》(下称《协议》)的成员之一,他们有意无意地将《协议》与加入世贸的强制性条件捆绑在一起,作为我国加入世贸的一个重要条件。美国确定《协议》谈判的三个重点对象,我国就是其中之一。欧盟甚至提出,我国可以先享受权利再承担义务,即我国供应商可先进入欧盟的政府采购市场,一段时间后再向欧盟供应商开放中国的政府采购市场。我国没有同意欧美所提出的要求,而是再度重申江泽民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中的承诺,最迟2020年向欧美开放这块市场。这为我国许多行业中羽翼尚未丰满的企业赢得了相当难得的发展机会和市场机会。业内人士透露,我国预计在人世的两年内启动加入《协议》的谈判。  相似文献   

20.
卷首语     
张向晨 《WTO经济导刊》2003,(4):F003-F003
2003年3月的日内瓦,WTO农业谈判正在紧张进行。会场外,一位韩国国会议员绝食多日,抗议开放农产品市场,听到谈判未能如期达成协议的消息,遂起身离去。 农业是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的重点和焦点。整轮谈判最后能否达成协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欧之间能否就农业问题达成妥协。乌拉圭回合的农业谈判实际上就是美国从它提出的彻底自由化的“终点”一点点后退,而欧盟及日本等从拒绝开放市场的立场一步步向前挪动的过程。新一轮谈判开始后,美国故伎重演,以自身农业的竞争力为依托,提出非常激进的贸易自由化提案,试图逼欧盟就范。欧盟等则强调“农业的多功能性”和“非贸易关注”,并将农业谈判与其他议题的谈判进展挂钩,和美国周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