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住房"转按揭"贷款业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按揭”贷款实际上是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的一个衍生品种,也是国外发达国家和我国港、澳、台地区普遍采用的一项购房贷款业务。最近,这一新型业务品种被引入国内住房信贷市场,个别银行例如交行上海分行以及农行上海分行已率先推出这项业务,但是,许多银行对这一业务还处于考察和观望状态。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按揭贷款中的新型业务品种“转按揭,就其概念,产生、意义、性质、法律依据、保险问题、风险控制及若干重要事项等进行分析和探讨,意在推动这一新业务的开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转按揭贷款在中国迅速发展.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个人住房转按揭贷款涉及的当事人较多,法律关系较为复杂.本文根据转按揭涉及的主体不同将其划分为三类,并分别介绍了它们各自产生的动因和相关的法律依据.在此基础上,作者详细阐述了个人住房转按揭贷款中涉及的保险法律问题,以及银行在其中所处的法律地位.针对转按揭贷款业务的流程特点,笔者指出由于转按揭贷款在发放后的一段时间内没有抵押担保,银行由此面临风险,而加强银行之间的合作以及选择专业的担保公司作为保证人是防范上述风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中国信用卡》2008,(2):73-73
央行副行长刘士余近日表示,我国房地产金融领域存在四大问题,一是房地产信贷增长过快;二是过度竞争,潜藏巨大风险;三是未经批准,擅自开办转按揭贷款和加按揭贷款业务;四是住房贷款管理薄弱,“假按揭”贷款风险显现。  相似文献   

5.
《中国金融电脑》2008,(1):92-92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士余近日表示,要坚决取消未经批转、擅自开办的转按揭、加按揭贷款,不得发放无指定用途、无真实交易的转按揭住房贷款,不得发放“假按揭”贷款。刘士余是在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专题会议上作这番表示的。  相似文献   

6.
"倒按揭"、"加按揭"、"转按揭"随着房产经济在波峰与浪谷之间起伏不定,时现时隐。其中"倒按揭"是一个舶来品,因不服水土而销声匿迹。而"加按揭"和"转按揭",早已被央行点名批评,被定性为:"未经批准,银行擅自开办的按揭贷款业务。房地产金融存在的四大问题中,加按揭、转按揭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7.
《安徽农村金融》2003,(6):49-49
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进一步拓展个人资产业务市场,规范贷款行为,农业银行新推出“个人综合消费贷款”业务品种。此业务品种的推出,对丰富个人业务产品和功能,增强农行市场竞争能力,调整信贷结构,提高经营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该贷款的相关业务知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随着今年上半年宏观调控逐见成效,银行对风险控制的认识逐步加深,特别是随着银行对二手房信贷市场越来越熟悉,二手房购房按揭贷款、转按揭贷款业务较上半年将会适度放宽,银行对二手房信贷的支持力度在今年下半年应该会有所加大.  相似文献   

9.
农行上海分行二年前开始涉个人信贷业务至今,经营理念和经营策略随市场的变化日益更新,在市场营销策略上首先对自身个人金融服务产品的功以进行完善,再配合以“金钥匙”品牌的系列产品作宣传,真正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体现出高起点的经营理念和服务水准,在业务经营中,除全面推广个人住房贷款,个人商铺贷款,公积金委托贷款,汽车消费贷款,助学贷款,耐用消费品贷款,汽车消费贷款,助学贷款,耐用消费品贷款,装修贷款,旅游贷款,小额质押贷款等常规业务品种外,还大力拓展以抵押,质押为主要担保方式的个人综合消费贷款业务,并在前期业务发展的方式的基础上,将信贷政策,业务操作规定与客户需求相结合,进一步开发相关产品的衍生品种,2000年农行最早在上海推出了个人住房贷款“转按,加按,换按”等业务新品,即在借款人原住房借款的基础上,如客户有改变房屋所有权人(抵押人),延人借款期限,改变抵押物的要求,可分别选择“转按”,“加按”和“换按”方式与我行签订议真接办理,免去繁琐的手续,降低了客户的借款成本支出,该业务一经推出引起市场良好的反响,多家银行争相仿效,产品自身功能的完善增加了个人金融产品的竞争能力,为农行赢得了相当部分的潜在客户。  相似文献   

10.
中国工商银行江苏省准安分行立足于准安区域经济特征,确立了“小品种大市场”和“小品种有所为”的发展理念,在继续服务好大企业,大项目的同时,创新体制、强化营销,逐步探索出一条小品种资产业务特色化经营之路。2005年以来,淮安分行累计发放小企业贷款、个人消费货款及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等小品种贷款19.03亿元。截至今年5月末,分行的小品种贷款余额已达18亿元,占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的41.05%,小品种贷款增量则占人民币各项货款增量的85.9%,位居全市同业前列。  相似文献   

11.
根据分行提出的大力拓展以个人住房贷款为主要内容的个人消费贷款,在继续拓展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同时,进一步创新个人消费信贷品种,要大力推行“一站式”服务的要求,我们在住房按揭业务中还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以增强我行竞争力,吸引大型、涉外、优良的楼盘按揭业务。  相似文献   

12.
一、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面临的几大问题 1.农村信用社的“合作金融”定性不明。农村信用社的服务对象限定在“三农”领域,特别要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而这种业务本应当由政策性银行来承担。商业银行能办的业务.农村信用社即在开办业务品种、范围、金融工具创新上受到限制;另一方面,对农村信用社的金融监管、存款准备金、存款利率、再贷款、税收等政策方面又视同商业银行对待。从贷款的投向上,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战略调整。贷款审批发放权上收,其贷款基本上集中于效益好的企业和质押贷款上。只有农村信用社是唯一一家向农村投放贷款的金融机构.使其由支农主力军演变成支农的“孤立军”。  相似文献   

13.
张士明 《中国金融》2001,(10):39-41
工商银行在“九五”期间抓住国家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机遇,积极调整信贷结构,加大项目贷款投放力度,不断提高项目贷款在全部贷款中的比重,贷款品种由单一的技术改造贷款发展成为种类齐全的基本建设贷款、技术改造贷款的科技开发贷款,贷款规模也在5年间翻了一番,余额接近5000亿元。项目信贷业务一举成为工商银行的主流业务之一,为改善全行的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有力支持了国家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4.
农户小额信贷有效解决了农民贷款难问题,帮助农民增加了收入,已成为农村信用社的优良业务品牌,实现了社农“双赢”。但随着业务发展,在实际操作中却出现了小额农贷“走样”的现象,迫切需要加强管理,谨慎操作。农户小额信贷“走样”的表现对农户的调查不深不细,农户贷款档案内容  相似文献   

15.
人民银行制定《土地储备贷款管理办法》,2004年6月23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印发了《关于加强土地储备贷款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贷款风险提示的通知》(银监通[2004]75号),基于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引和风险控制的双重考虑,各商业银行普遍对该业务采取了“收权严控”的态度。该品种的收缩使地产融资渠道趋于狭窄,融资时点后移。土地储备贷款管理办法的核心问题在于该贷款品种的风险控制,而风险控制的“难点”其实在于商业银行风险控制手段与目前土地制度的冲突。  相似文献   

16.
吉明  钱敏  吴登宽 《浙江金融》2006,(11):31-32,30
2005年底.温州市一些担保公司推出一种与银行存贷款业务相结合的担保业务,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第586期)以《温州金融业推出“存款权抵押”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为题作了专门报道,引起了浙江省委、省政府、银监会有关专家和新闻界的关注。为全面、真实了解“存款权抵押”担保业务开展情况.温州银监分局开展专题调查。从调查情况看,此项业务拓展了担保市场.扩大了中小企业和个人的融资比例.但同时因相关法规界定不清晰、担保信息不透明、监管上存在真空等问题需要进行研究和规范.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先后出台了“关于开展个人消费贷款的指导意见”、“关于助学贷款管理的若干意见”,下发了“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发展的通知”等一系列开办助学贷款的件,促使此项业务较快发展。然而,在山区县,人民群众对此认识不足,相关政策落实难,助学贷款发展缓慢,  相似文献   

18.
高廷民 《中国金融》2006,(20):73-73
2005年12月,中国银监会批准福建、湖北、陕西等三省首批开办邮政储蓄定期存单小额质押贷款业务试点;2006年8月,中国银监会批准山东等十个省份为第二批邮政储蓄定期存单小额质押贷款业务试点。该项业务试点的开展,是中国邮政恢复开办储蓄业务以来首次推出资产类业务,标志着邮政储蓄持续2o余年“只存不贷”的历史走向终结。这对于拓宽邮政储蓄业务范围,增强邮政储蓄事业活力,加快邮政储蓄与商业银行的接轨步伐,实现邮政储蓄资金回流农村,减缓农村资金外流压力,在农村信贷市场引入竞争机制,促进农村其他金融机构尤其是农村信用社提高贷款服务质量,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更好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试点工作覆盖率低,宣传工作力度小,贷款额度小、期限短,加之该业务品种本身存在的局限性,使邮政储蓄定期存单质押贷款扰如“蜻蜓点水”,其积极作用远远没有得到发挥。  相似文献   

19.
在环渤海经济发展需要资金支持和商业银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双重因素带动下,近几年滨海新区委托贷款业务快速增长,显示出区域内部对该项业务的需求旺盛。本文试图在分析滨海新区委托贷款业务特点的基础上,按照国务院“先行先试”的要求,寻求该项业务在特殊经济区域内的突破创新。  相似文献   

20.
余欣 《中国金融家》2005,(10):96-99
“用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亨”,“为您理财跑腿”,这些曾经深入人心的个人消费信贷广告词,如今却并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装修贷款、旅游贷款、大额耐用品贷款……曾经品种丰富的个人消费贷款,却在这段时间被银行进行了大“清洗”,部分品种将彻底淡出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