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莹莹 《魅力中国》2011,(1):296-296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意识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主动开展创新活动的观念和意识,表现为对创新的重视。追求和开展创新活动的兴趣和欲望。它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新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创新意识包括创新动机.创新兴趣和创新意志等。  相似文献   

2.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意识足指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主动开展创新活动的观念和意识,表现为对创新的重视.追求和开展创新活动的兴趣和欲望.它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新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创新意识包括创新动机.创新兴趣和创新意志等.  相似文献   

3.
“一个没有创造意识的民族,难以屹立世界民族之林。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语)。新课程标准更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过程与方法,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如何积极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呢?  相似文献   

4.
孙素娟 《唐山经济》2005,(12):33-34
何谓非智力因素?心理学研究表明:非智力因素是影响人的认识活动的因素之一,是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包括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它虽然不直接参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具体操作,但对智力因素起折动力协调作用,其中良好的兴趣、积极的态度、坚定的自信和美好的情感尤为重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教学教材的不断改革,学生个体智力特征差异,非智力因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突显。  相似文献   

5.
严俊红 《魅力中国》2014,(20):152-152
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规定以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共同构成英语课程总目标。其中情感态度的培养尤为重要,积极的情感态度有利于促进主动学习和持续和谐发展。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所谓英语情感教学,就是指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板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它符合我们提倡的“二十四字教学法”。本文理论结合实践,来谈论情感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影响少数民族学习的既有智力因素,也有非智力因素.其中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动机外在性、兴趣的失控性、情感的闭销性、意志的脆弱性、性格的偏执性.为此必须以科学的方法,采取有实效的教育措施来保证少数民族学生非智力因素和其它生理、心理因素一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赖洪静 《魅力中国》2010,(4):155-15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学习知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激发情感,培养意志,兴趣可以唤起动机,改变态度。浓厚的兴趣还能激励人们积极地探索、敏锐地观察、牢固地记忆。也能促使人们积极地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努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变化的无穷乐趣,是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体育教学的任务之一。下面是近年来就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体育兴趣的几点经验,在这里提出来供从事体育教育工作的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8.
肖利娟 《魅力中国》2014,(12):222-222
人类要不断发展,就要有所创新,而创新的动力来自对外界事物的兴趣,素质教育强调创新教育,学生形成学习化学的兴趣后,对初中化学事物的感受就会既敏锐又牢固,产生愉悦、满意和欢喜等情感体验,推动学生主动的进行化学学习活动,以及各种创新活动,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作为化学教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吕宁 《改革与战略》2006,(5):147-148
21世纪是一个创新的时代,是人类全面依靠知识创新和知识创新应用的可持续发展的世纪,创新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学生创造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显重要。高职学生应加强创造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创造性思维、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应从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四种思维方式入手,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1.
高二现 《魅力中国》2010,(25):260-260
人的心理结构是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构成。智力因素直接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人智慧高低的重要表现,是学习活动的“硬件”。非智力因素是人在活动时除智力因素之外的一协亡、理活动因素。主要是指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他不直接介入学习过程。但能引导和激发智力因素,发挥着动力、定向、引导、维持和强化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着的作用,推动着学习过程的顺利进行,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是“软件”。  相似文献   

12.
任淑艳 《魅力中国》2013,(13):198-198
创新意识是人类意识活动中一种最积极的、最富有成果性的意识形态,是人们从事创新活动的出发点和内驱力,是创新能力的前提。我从以下几点浅谈一下对幼儿创新意识培养的一些思考和体会。一、观念上(一)树立主体性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主体性教育,所以,幼儿教师首先应该将幼儿看做一个独立、完整、主动的个体,有自己的需要和尊严。教师与幼儿之间应该建立一种平等的、互动的关系~主体间性,即幼儿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的工作也不是灌输知识,而是调动幼儿的主动性,通过幼儿的主动学习来培养兴趣和发展创新潜能。教师应站在幼儿的立场上,带着一颗童心看待幼儿的行为、需要、  相似文献   

13.
小学数学对于发展学生个性、培养能力、提高思维品质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时期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使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和个性品质得以全面展现,以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我认为数学课堂特别是小学数学课堂应该成为学生主动探求的过程、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从以下四个环节进行了尝试和探索。 一、唤起创新意识——使学生想创造 创造意识是指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数学课堂教学中首先应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之想创造。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是推崇出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思维的发展史中,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创造性思维经常相互配合,共同作用于创造活动,促进了创造成果的产生。因此,逻辑思维在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人们应发挥好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在创造活动中的作用,以避免其偏颇,更好地开展创造活动,更快地取得创造成果。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一世纪,需要创造性人才.而音乐活动是开发培养幼儿想象力及创造力的一种有效载体.因此,在音乐活动中教师通过营造创造氛围、激发创造兴趣、提高创造意识、发展求弄思维等创造表现教学来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促使他们打下坚实的基础向高素质人才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盛华 《魅力中国》2010,(32):361-361
体育兴趣是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一个人如果对体育活动感兴趣,就会积极参加,全力投入,活动的结果将是需要的满足并由此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所以,体育兴趣是体育参与的基本动力之一,它影响着人们体育参与的具体活动方向和强度。  相似文献   

17.
熊国民 《魅力中国》2009,(5):127-127
兴趣是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热情和肯定的心里倾向。是引起和维持注意,参与及认识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因素,是推动人们去探求新事物,研究新问题从而形成一种创新意识与能力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8.
鲁君  马宁 《中国城市经济》2011,(27):157+159
审美理想不仅具有指向未来的倾向性,能培养提高人们审美感受的能力,还能激励人们进行创造。本文通过调研,在继承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针对高校审美理想教育指导人才的培养,创建"审美型"人才培养模式与特色做法进行研究。突出提高资金投入,强化课堂教学和专业实践平台的优势,增加科学与人文结合,开展趣味研究活动等,将人才自主研发与教育相结合,积极培养人才创新情感和创新意志。倡导人们进行各种美的创造.并为美化人生和社会而努力。  相似文献   

19.
黄亚平 《发展》2011,(6):148-148
"实践活动"作为数学新课程标准四大版块之一,以其鲜明的教育性、科学性、实践性、思考性、趣味性、开放性、层次性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创造能力,发展数学思维和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20.
李瑞华 《魅力中国》2011,(6):183-183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愿望、观点而产生的一种主观体验,体验是人们复杂心理活动的一种反映。它既是意识活动的动力,又是在社会活动中个人与他人相互影响的一种重要方式,起着信息交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