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金融业综合经营趋势不断加强的情况下,金融风险的传递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金融监督当局的重视。加强对跨市场、跨行业金融风险的监测和预警,关键要对金融控股公司等实行综合经营的金融机构建立起科学的监管框架,并建立起符合实际情况、操作性强的风险预警系统。本文借鉴国外的经验做法,结合我国实际,对以上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
在金融业综合经营趋势不断加强的情况下,金融风险的传递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金融监管当局的重视。加强对跨市场、跨行业金融风险的监测和预警关键要对金融控股公司等实行综合经营的金融机构建立起科学的监管框架,并建立起符合实际情况、操作性强的风险预警系统。本文将借鉴国外的经验做法,结合我国实际,对以上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
运用信号分析法建立我国的金融风险预警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球金融自由化程度不断加深的大背景下,我国金融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建立适合国情的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明显.借鉴国际上影响广泛的KLR信号分析法,本文根据国情建立了一套金融风险预警系统,选取一系列系统性及非系统性风险监测指标,确定不同风险状态下的预警界限,通过数据处理,最终进行风险的灯号显示.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我国金融风险在系统性风险方面表现为财政风险突出,非系统性风险则聚集在银行系统.因此,我国有必要从财政、银行资本及内控制度、资本市场和金融监管多方面入手,构建金融风险的防范机制.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金融自由化程度不断加深的大背景下,我国金融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建立适合国情的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明显。借鉴国际上影响广泛的KLR信号分析法.本文根据国情建立了一套金融风险预警系统,选取一系列系统性及非系统性风险监测指标。确定不同风险状态下的预警界限,通过数据处理,最终进行风险的灯号显示。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我国金融风险在系统性风险方面表现为财政风险突出,非系统性风险则聚集在银行系统。因此,我国有必要从财政、银行资本及内控制度、资本市场和金融监管多方面入手。构建金融风险的防范机制。  相似文献   

5.
中国宏观金融风险预警系统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宏观金融系统的安全运行关系到整个国家和社会的稳定,构建行之有效的风险预警系统可以对宏观金融风险的发生"防患于未然".本文从三方面建立完整的金融预警系统:通过国内外文献综述选择预警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历史数据判断金融风险程度,以及应用BP神经网络设计金融风险预警机制,并对2010年的金融风险进行预测,预测的结果显示总体金融运行安全,但我国宏观经济子系统和外部金融子系统存在一定的不安全因素.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以及融入全球金融一体化步伐的加快,金融体系面临的风险也进一步加大,因此,对金融风险进行有效预警就显得尤为重要,这需要有一个良好的金融风险预警管理机制作为保障。本文在对我国现有的金融风险预警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健全组织机构、构建全面的预警指标体系、构筑预警系统、构建预警信息系统、抑制游资以及建立金融信息产业基地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由于商业银行风险对宏观经济的广泛影响,近年来不少国家都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来研究商业银行风险的监测和预警问题。银行风险早期预警系统的设计大致可归纳为三种方法:(1)专家打分法。最简单且易于操作的模型之一是加权评分模型。(2)数理分析法。该类方法根据历史上各个风险状态下某些经济指标的表现,制定一套指标体系,通过建立数理模型对这套指标的现状进行综合评价。(3)神经网络法。将人工神经网络(ANN,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应用于金融风险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8.
当前 ,信贷风险仍然是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金融风险。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的工作应贯穿信贷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国内外大量的事例表明 ,防范信贷风险着眼于贷款前的风险源头控制 ,立足于早防早治 ,可以使信贷风险管理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信贷风险的源头控制是指在风险管理对象的行为启动之前 ,信贷审批决策和风险控制部门 ,根据风险预警系统及其他多种渠道所得到的资料 ,经过综合研究分析并形成决策 ,制订出防范、规避风险的对策和措施后 ,及时向风险管理对象提供政策导向和预警性的风险信息 ;通过开展产业行业调查分析和行业信贷政策…  相似文献   

9.
综合经营是一把"双刃剑",在为商业银行带来协同效应、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等益处的同时,也为风险的系统性传递提供了土壤。因此在商业银行综合经营的大趋势下,构建风险预警机制成为一个首要核心问题。本文在研究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综合经营模式以及我国商业银行综合经营发展现状与展望的基础上,从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角度构建了商业银行综合经营的风险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10.
袁学义 《金融纵横》1999,(12):46-48
金融风险预警是对金融运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资产损失运用指标体系和预测方法,及时进行监测、分析和预报的系统。根据金融风险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不同,金融风险预警系统可分为三个层次,即国家宏观金融风险预警系统、区域性金融风险预警系统和微观(单个)金融风险预警系统。本文拟探讨微观金融风险预警系统指标。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证券基金制度的异化倾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证券基金发展势头迅猛,但尚缺乏能确保其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支撑。应防止以下四个异化倾向:基金作为信用工具之一,信用制度是其基础,应防止冒进倾向;与其他经济制度一样,利益制度是核心,应防止失衡倾向;证券投资是其主要业务,运作制度是重点,应防止风险倾向;基金自身与证券市场的发展离不开有效监管,制度是保障,应防止虚位倾向。  相似文献   

12.
笔者以一个探路者的身份站在了关于注册制与核准制的争论中,通过对这两种发行审核制度进行辨析,指出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注册制虽能成为我国证券市场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目标,但我国证券市场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成功与否、进度如何,则取决于与之配套的法律基础制度和环境是否完善。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我国现行新股发行法律责任体系和诚信监管制度的现状和不足,并提出了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寿光市通过打造农村社会信用体系、信贷服务体系和支付体系“三驾马车”,促进了农村金融制度创新,推动了农村金融发展,实现了城乡一体普惠便民的农村金融服务,为破解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金融瓶颈提供了较好的借鉴。这个模式具有较强的制度特征和内在逻辑性,社会信用是信贷创新的基础,信贷交易需要支付工具来实现,三者是互为动力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4.
经济转轨时期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转轨时期,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一些措施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是社会保障改革措施出台过于集中、改革政策不统一、社会保障发挥的作用有限、养老保险欠债得不到解决等问题。解决制约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现实问题,可以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5.
本文的目的在于研究和分析风险投资机制,特别是其独特的融资和投资机制,并结合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实际和我国风险投资的典型案例,分析在我国建立风险投资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马来西亚对国内税收制度进行了彻底的改革,形成了比较独特的税收制度。本文对马来西亚的税制结构、主体税种和税收征管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其中一些经验可为我国新一轮的税制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很不完善,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很不协调,因此应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8.
我国银行危机救助法律制度的缺陷及其改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银行危机救助法律制度是有效化解银行危机的一个重要保障机制,是金融安全法制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我国银行危机救助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国外相关立法与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我国银行危机救助法律制度的措施,即改革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制度、完善对危机银行的接管制度和尽快建立明确的存款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9.
中国股市制度创新与规范化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迅速发展起来的中国股票市场 ,又一次面临新的选择 ,为解决原有制度缺陷而采取的进入、退出制度变革 ,是中国股票市场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深入分析了诱发制度变迁的根本原因 ,讨论制度变迁对促进股票市场规范化的作用以及将面临的挑战。在文章的最后指出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增长型税制简论:对中国税制特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上看,税收收入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在于经济的增长,然而,中国税制结构、税制要素设计等使我国现行税制也具有较强的内在增收功能,而这种增收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又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制度性促进因素。这种增长型税制所具有的特性与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资源可持续发展和调节收入差距之间存在诸多矛盾,任其发展将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因此,我国的税制改革不宜简单立足于对现有税制体系进行小修小补,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税制的增长型特性,构建具有现代发展理念的发展型税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