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新廷 《中关村》2004,(4):67-69
“中国硅谷”第一声历史有自己的声音,“中关村”说的第一句话,带着浓重的四川口音:“经济要发展,就要搞技术扩散。应该把科学技术和科技人才从高密度区域向低密度区域扩散,像把墨水滴入水杯一样,扩散开,把水染蓝!”发言者是46岁的陈春先——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室主任、核聚变等离子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时间是1980年。陈春先的声音雄浑而急促。1978年,他与陈景润等10人被中科院破格提拔为正研究员。因此,他有机会作为中国科学家参与了中美互访。先后三次地赴美访问,不但令陈春先的眼界豁然开朗,心底更产生了一种深沉的忧虑。美国加…  相似文献   

2.
《中关村》2009,(8):24-25
2004年8月9日凌晨,北京中关村。有“中关村第一人”之称的陈春先辞世。这一天,他70岁的生日刚刚过去三天。1980年10月,中国最顶尖的核聚变专家、46岁的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究员陈春先从美国考察回来,这已经是他两年里第三次访问美国了,这几次出国让他印象最深的倒还不是美国同行的学术进步,而是那个国家在技术产业化上的扩散能力。  相似文献   

3.
1980年,中关村发生了一件不平凡的事情。以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究员陈春先为首的一批科技人员,在考察美国“128号公路”后,怀着一种使命感,要在中关村建立“技术扩散区”,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将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的路子。是年,他们创办了一个民办科技机构——北京等离  相似文献   

4.
《中关村》2005,(12):61-61
陈春先自1959年至2004年8月一直生活和居住在海淀,是海淀地区一位颇具重要影响力的知名人士。配合中关村科技园区“五年上台阶”系列宣传活动,海淀区档案馆于2005年6月5日制作完成了《“中关村第一人”陈春先纪念辑录》网上展览(请登录海淀区档案馆网站www.hdda.gov.cn网上展厅观看)。2005年8月9日是陈春先逝世一周年纪念日,海淀区档案馆为了更好地维护海淀地区档案史料的完整和安全,反映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历史,进一步充实《陈春先纪念辑录》网上展览内容,筹划建立“陈春先纪念室”,现面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有关陈春先各个时期、各种…  相似文献   

5.
细心的读者或许能发现,在我们的种种“批判”中选取的参照系是全国其他高新区和中关村自身,而没有选择美国的硅谷——如其他媒体习惯的那样。没有人能否认硅谷的巨大成功,就像谁也无法否认技术创新是知识经济的原动力一样。但问题是现在的中关村具备和国外大公司正面抗争的实力吗?更进一步说,我们有必要克隆一个硅谷吗? 有一位媒体同行曾给中关村开过一个药方:有创新的跟随策略。与中关村的现实情况联系起来看,不无道理。尽管技术革新派曾经嘲笑compaq更多地像个计算  相似文献   

6.
江川 《中关村》2014,(1):69-69
中关村的创新文化越来越受世人关注。2013年以来,有多家海外媒体报道了中关村。《华盛顿邮报》的文章指出,美国真正应该害怕的是中国大量年轻人的创新创业;《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的文章分析称,“世界上有很多城市试图复制硅谷,迄今为止,只有一座城市可以和硅谷媲美,  相似文献   

7.
最近,参加了中关村“双优”评选活动,许多在座的朋友都是中关村成长的见证人,这让我想起中关村的发展过程。从1980年10月陈春先创办北京等离子学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到今天中关村的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现状,已经走过了23个年头。如果说从中关村实验区的建立算起,到现在也有15年了,整整15年。今天来说,回忆过去,总结经验,瞻望未来,商讨对策,对中关村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这23年应该说是非常短暂的,但又是漫长的一段历史。23年中关村地区走过的路程大约分为三个段落。从1980年陈春先创建第一个民办企业,到1988年之前这一段,是中关村电子一条  相似文献   

8.
不久前,赛博北京一店撤离中关村。至此,在内地的四家台湾系电子卖场——赛博、百脑汇、旺市百利,以及上海的灿琨,都毫无例外地远离了有着“硅谷”之称的中关村。为什么远离?赛博华北区总经理屠文祥就此解释说,是因为中关村的环境和赛博自身的定位格格不入。联系到微软、戴尔等相继“落户”国贸附近的 CBD地区,我们不禁有一些想法,那就是为什  相似文献   

9.
柳进军 《中关村》2014,(11):77-77
近年来,中关村涌现出一大批创新型孵化器,呈现出与美国硅谷同步创新发展的态势。比如,硅谷有Y Combinator,中关村有创新工场;硅谷有I/O venture,中关村有车库、3W等创业咖啡;硅谷有Tech Crunch、Silicon Valley Insider,中关村有36氪等科技博客;硅谷有Angellist,中关村有天使汇、创客空间……类似于硅谷的主体多元化、服务要素化、运营模式市场化、孵化早期化小型化新格局在中关村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10.
中关村的智力资源密集度世界第一:中关村拥有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内的68所各类大专院校,在校大学生30万人,有包括中国科学院在内的中央,地方各类独立科研机构213家,科技人员总量达38万人,两院院士人数占全国院士总数的37%,园区内的国家“863”、“973”项目占全国总数的30%以上,每年有上千项科研成果问世,具备了科技人才密集,科学仪器密集、图书情报密集,科研成果密集的四大优势,被誉为中国的"硅谷"。中国第一个民办科技机构:1980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春先为首的一批科技人员,组成一个“北京等离子学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