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2.
“中关村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在有实力、有能力,也有吸引力,召开这么一个中关村有史以来最高级别的论坛。事实证明,无论是论坛层次、论坛规模还是演讲嘉宾水平、参会踊跃程度都证明了此次论坛取得了巨大成功。我们的规划是以后每年的中关村论坛将是由政府主导,面向市场和企业,办成与国际接轨的高规格论坛,为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创新和研发提供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3.
4.
“预计到2015年园区总收入将达到150-180亿元。”任职于生命园的第5个年头,8月18日,总经理郭利瞄准了园区未来5年的发展新目标。 相似文献
5.
类海外学术环境就是通过建立一系列与海外互动交流合作的机制,为中关村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机会。 相似文献
6.
7.
8.
他是一位令人尊敬的长者,精神矍铄、思维缜密;他曾师从华罗庚先生、樊磯先生和阿克曼先生等大师,并坦言从先生们那里学会了如何“为人师表”;他在清华大学担任教授,受学生爱戴,被推崇为“最有风度的老师”;他在美国工作20余年,任硅谷国际科技大学副校长,桃李满天下;许多人会在他这个年龄选择“功成身退”,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可是他却毅然回到祖国,引进高端的CSDP软件人才认证,在中关村这块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开始了新的征程。他就是本文的主人公--中关村创新研修学院的院长袁传宽博士。 相似文献
9.
科技发展是重要的战略选择,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科技的发展。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北京市在“十一五”期间要实现的目标,如何把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贯彻到现代化的各个方面中去?中关村是国家自主创新和高新产业的重要发展基地,创新是中关村发展的灵魂,探索具有中关村特色社会主义创新的发展模式,是本届中关村电脑节的重头戏。来自各国、各地的精英人士,在这里会聚,交流感情,交流经验,促进交流,促进发展。中关村发展论坛具有特殊的意义。科技创新是中关村的原动力张景安(科技部秘书长、科技日报社社长)国家富强是民族力量的主导。世… 相似文献
10.
5月22-27日,中国科技界的年度品牌盛会——第十五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北京召开,其中,科博会倍受关注的“中关村创新论坛暨中国科技创新发展国际论坛”于5月23日在北京昆泰酒店隆重举行。论坛上,政界、 相似文献
11.
12.
13.
每个县都会生成一个民间环保组织
1993年6月5日,梁从诫、杨东平、王力雄、梁晓燕等人在北京西郊“玲珑公园”的一个塔下,举办了一次“空地讨论会”,讨论会决定以梁从诫为牵头人,成立一个关注环保的民间机构。1994年,中国第一个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诞生了,至今,它真正的注册名称,是“中国文化书院绿色分院”:其目标是推动公众环境教育。 相似文献
14.
15.
读刘合心先生的文章,初始于《中关村》杂志,缘于卫汉青社长的推荐。这部历史大散文《源头集》,亦是汉青先生放诸我的案头的,因为他知道我对山西情有独钟。在昔日的计划经济年代里,我曾是一个“军工战士”,与太原、大同、太谷、阳泉、侯马、运城、永济等地的兵工企业,常来常往。元旦假日,窗外飘落着大雪,漫天皆白,“寒冬时节好读书”,我终于静下心来,对《源头集》浏览一过。 相似文献
16.
在找投资人时,创业者要准备两份商业计划书(BusinessPlan)。一份详细的,20-40页,把准备做什么事,市场前景、规模,竞争对手情况,自身团队情况,目前每个月烧多少钱(burnrate),融资多少,用来干什么等内容详细说清楚。一份简单的,5—10页,全是干货,5分钟能讲完。见面时讲简单的那份。主要说清楚3个问题:用户有何需求,碰到什么问题;你的企业是如何帮助解决问题的,其中包含企业的特点;盈利模式。 相似文献
17.
"党员学习e平台"实现了PC端、手机端、PAD端三端合一,园区2万多名党员可同时在线学习,实现了党的学习全覆盖。 相似文献
18.
文革期间,刘文和姑妈留下来的名人字画全部被当成"四旧"销毁了,只有画轴留了下来,成了擀面杖。虽然可惜,但与这些书画名作的邂逅,成了后来他学画和成为当代花鸟画名家的契机。 相似文献
19.
2011年11月11日上午,由全国科技地产龙头企业北科建集团、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和无锡太湖国际科技园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开发的中关村软件园太湖分园,在无锡新区太科园举行招商服务中心落成暨孵化器开工仪式。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present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determining the productivity of the software industry in Japan, using
individual data from the Survey of the State of the Information Service Industry conducted in August 2006 by IPA (Information-Technology
Promotion Agency, Japan).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ubcontracting structure and productivity in
the Japanese software industry. Software enterprises are classified as prime contractors, intermediate subcontractors, end-contractors,
and independent enterprise. A comparison of their productivity levels reveals that intermediate subcontractors are the least
productive. However, it is observed that the intermediate subcontractors possessing a high quality of human resources measured
the proportion of employees passing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ngineers Examination (ITEE), or the intermediate subcontractors
adopting the IT skill standard which defines the skills for IT human resources clearly and systematically, has a high productivity
level. It can raise the productivity in software industry as a whol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