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黎明 《中关村》2024,(1):92-93
<正>王心刚始终如一地坚持认真演戏,通过精心塑造的每一个角色,在大银幕上讲好中国故事,大力弘扬蕴含在工农兵身上的爱党、爱国精神。2024年元旦,我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王心刚迎来了92岁生日,电影界同仁们纷纷送上祝福,祝这位老艺术家健康长寿。在中国电影界提起王心刚可谓大名鼎鼎,几十年来,他以英俊的形象,精湛的演技,塑造了电影《海鹰》中英勇果敢的快艇艇长张敏、《红色娘子军》中大义凛然的党代表洪常青、《知音》中儒雅倜傥的爱国将领蔡锷等一大批栩栩如生、令人难忘的银幕人物,广大观众从一个个鲜活的银幕形象中记住了他的名字,他也因此赢得了“军中帅哥”“银幕第一军人”的美誉,并荣获“新中国22大影星”和“中华影星”殊荣。  相似文献   

2.
学习《功夫熊猫》的真功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伍振 《中关村》2008,(8):92-93
好莱坞动画大片《功夫熊猫》在国内公映,然而著名的“熊猫人”艺术家赵半狄和一群朋友举着横幅来到广电总局,呼吁抵制《功夫熊猫》在中国的上映。此事一出,在网上引起强烈的讨论:该不该抵制《功夫熊猫》?咱中国的熊猫,却被西方人拍成了大片,确实是有些自家的宝贝被外人发掘,墙里的花墙外开的遗憾。  相似文献   

3.
江湖中国     
王鲁湘 《中关村》2012,(3):108-109
中国人的"江湖情节",源于许多人的自由之梦,因为人的本性是自由的,人渴望自由。 连阔如,评书艺术家。1957年被打成右派,从公众视野中消失了。《江湖丛谈》是他20世纪30年代在北京报纸上连载文章的集结,“文革”后曾以内部资料出版,这次再版,说不上有多轰动,但也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田崇义 《中关村》2006,(7):112-113
2006年6月10日是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海淀区文委、文化馆和大钟寺博物馆联合举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会,会上展示了在全区范围内保存或开发的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继承父辈彩灯制作技术的中国民间艺术家张双志先生制作的小宫灯、荷花灯、小方灯等彩灯作品,铜雕艺人石铁山先生制作的铜錾浮雕《清明上河图》和《韩熙载夜宴图》;将陶瓷、雕塑与漫画多种技艺融合在一起的孙大力先生的“八十八罗汉”。中国民间艺术家杨玉栋先生展示了亲手制作的京剧脸谱惟妙惟肖、让人过目不忘;西北旺乡的传统工艺木版  相似文献   

5.
张晓阳 《中关村》2014,(6):106-109
艾砂走了。艾砂诗人是胡风事件重要人物之一.他办的《诗哨》,《诗战线》,曾填补了中国抗战诗的一个空白。他的《一滴水流动的声音》声扬全球。他晚年在海淀创办的《稻香湖》诗刊.被国内诗坛誉为“南泉(湖南《湘泉》)北湖”。  相似文献   

6.
萧惑之 《中关村》2009,(4):114-117
权当序言 《中关村》杂志开出“名家专栏”近一半年多时间,令人高兴的是“中国最富的教师”——俞敏洪先生谈人生感悟的“论语”,颇得读者青睐。一位已退休不愿意上网的中学老教师对我说,“‘玉米糊’(对老俞的昵称)既会教书,又会育人,更会赚钱。他在《中关村》发表的励志灵性小品,我每期必读,受益匪浅。”毫无疑问,俞敏洪是当今中国乃至世界的名人,他“从草根到精英的完美奋斗历程”,给我们启迪鼓舞,催人奋进,感人肺腑。  相似文献   

7.
《中关村》2011,(10):46-46
《证券时报》日前发表黄小鹏的文章说,在最新出版的《朱镕基讲话实录》一书中,中国前总理朱镕基强调“要把我们的政府建设成一个廉洁的、高效的、廉价的政府。”他还说,  相似文献   

8.
冯婷婷 《中关村》2009,(8):102-105
初伏,北京,钟天铎。三个自由的名词。一段即将开始的故事。钟天铎,本期艺术家人物。1943年生于苏州,祖籍浙江吴兴。初自学西画,后转习中国传统艺术。精山水、人物、花鸟诸画科,同时雅善书法篆刻,并尤长于鉴定书画文物。曾师从唐云,蜚声海内外。钟天铎应邀两度赴日本,三度赴新加坡进行艺术交流,旅居美国六载,其作品深得赞赏。他是“全国中青年书法作品展”的第一,“美国华人艺术家协会”的理事,“纽约文物收藏协会”的总监,“美国东方文化基金会博物馆”的顾问……  相似文献   

9.
萧惑之 《中关村》2009,(12):108-111
初识韩永飞教授,缘于他是世界著名的密码专家。曾经成功地攻破了世界顶尖的网络安全系统并开发了密码物理分析方法,被《纽约日报》称为“有突破性”的核心技术。中国IT业界赞誉他是“信息安全之盾打造者”。心仪韩永飞教授,只因拜读了他的大作《破译文化密码/与秋雨侃时分》,一位“非文化工作者”,独树一帜,勇敢地对当代中国文化思潮“批点非议”。  相似文献   

10.
《中关村》2012,(5):19-19
近来国人的舆论界,从“名家”到“草民”多以“走进天堂的乔布斯”说事,自责缺乏创新意识,甚至放言“中国100年也出不了乔布斯”。日前,新加坡《联合早报》刊发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布雷兹尼茨接受采访时的言论:外界经常批评中国“创新不足”,许多中国人自己也这么认为,但这其实是对何为“创新”没有充分认识。他指出:把创新等同于发明产品创新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