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州工艺"三宝"中最年轻的品种是"软木画" 福州软木画有别于福州脱胎漆艺和寿山石雕,这一工艺 品种从开创到今不到一百年时间。但是,如今了解福州本土 工艺品种的人都公认,"软木画"与有着深远历史的福州脱 胎漆艺和寿山石雕一样,它们平起平坐地分别占据着福州工 艺行业最高的三把交椅。 1914年,木刻技师吴启棋和建筑雕花技师郑立溪取材 热水瓶塞的软木,共同研制出以传统亭台楼阁、树木花草、 栈桥画舫以及人物等为题材,采用雕画结合的独特的软木画  相似文献   

2.
兰子 《开放潮》2005,(2):70-71
福州软木画有别于福州脱胎漆艺和寿山石雕,这一工艺品种从开创到今不到一百年时间。但是,如今了解福州本土工艺品种的人都公认,“软木画”与有着深远历史的福州脱胎漆艺和寿山石雕一样,它们平起平坐地分别占据着福州工艺行业最高的三把交奇。  相似文献   

3.
宋士亮 《魅力中国》2014,(26):73-73
徽州木雕历史悠久,是汉族民间雕刻艺术之一,它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和美学观念。通过分析徽州木雕的艺术特征和艺术特点,了解其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为现代设计艺术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韩海燕 《走向世界》2013,(29):54-57
<正>中国5000年璀璨的文明以及无与伦比的丰富文字记载都为人们所认可,在博大精深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书法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再现了这一历史性的嬗变过程,成为中国优秀文化汇总中又一亮丽的瑰宝。在这里不得不提的是中国清代书法,在近300年的发展历史中,经历了一场艰难的蜕变,它突破了宋、元、明以来"帖学"的樊笼,开创了"碑学",特别是在篆书、隶书和北魏碑体书法  相似文献   

5.
根雕     
亦木 《走向世界》2010,(13):94-95
根的艺术,源远流长.在中国,它是一门既年轻又古老的艺术.说它年轻,是因为近些年才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起来;说它古老,则因为这门艺术在中国几经兴衰,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 原始社会用木锄松土,古帝少吴时期雕刻木像,商周时期造木人……木雕作品同其他工艺美术一样,从原始人的劳动中逐渐产生了.  相似文献   

6.
刘小凤 《魅力中国》2010,(35):285-285
《西施》是国家大剧院制作的第一部原创中国歌剧,也应当代表着中国歌剧的最高水平。作为国家大剧院的首部原创歌剧,歌剧《西施》以西洋大歌剧形式呈现了西施的传说这一流传已久的中国题材,将中国的文化元素注入世界歌剧艺术的宝库,让优秀的中国歌剧演员用中文演绎民族题材的西洋大歌剧、西施》通过歌剧这种世界性的:艺术语言“让更多人关注了解中国历史,了解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也是让中国文化走出国门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7.
浅谈我国木偶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偶艺术有着三千多年漫长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梳理木偶艺术的发展历程,探讨在现代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如何推动这门传统艺术的保存、开发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方丹 《魅力中国》2009,(1):66-67
民间剪纸作为中国传统民间美术的艺术形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本文从巫术信仰、图腾崇拜、生殖崇拜等方面阐释了民间剪纸的造型渊源。  相似文献   

9.
侯灵钰 《魅力中国》2011,(20):328-328
教堂建筑作为一种特殊的建筑类型,在中国近代建筑发展的进程中,也是艺术水平最高的建筑类型之一,具有重要的地位。教堂作为一种突出精神功能的建筑形式,在数量上虽然与民居建筑类型无法比拟。但建筑作为文化的物质载体,无论从建造技术还是从文化艺术角度而言,对城市建筑发展和城市文化的形成,都有着独特的意义和影响。本文旨在对大连近代教堂建筑进行初步探析,希望对保护大连地区优秀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中国历史上每一个朝代都有自己鲜明的政治特征,但各朝代的文化艺术基本上是延续不断发展变化的,文化艺术的发展仍和统治者的理念不无关系.宋代的绘画风格于唐代是一次重大转变,每位皇帝对艺术的态度也导致了宋朝绘画发展流程的殊异,总之宋代相对来说比较重视艺术事业,这对于中国画的艺术语言、风貌的形成有着重大的意义及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胡东映 《魅力中国》2013,(34):62-62
电影和舞蹈是相辅相成的,舞蹈是人类历史最古老的艺术形式,电影是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二者之间有着很密切的联系。随着电影艺术的发展,舞蹈已经成为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电影中的舞蹈有芭蕾、探戈、街舞、踢踏等形式。舞蹈对人物感情的变化塑造等有着积极意义。本文从电影中舞蹈类型出发,探讨了电影中舞蹈的审美,为相关人士更加深入的了解到电影中的舞蹈类型以及其审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传统武术作为中国文化的一种符号,它凝聚了中国人对天、地关系的理解,体现和平、包容的心境和优雅、自制的情趣,反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凝聚力、生命力和延续力,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气势,成为我国展示文化软实力及国外认识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武术这一体育运动项目,作为传统体育的关键突破口,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性的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文化形式也有了新的变化.在研究和学习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时,应当在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之下,通过全方位、宽领域、多角度的研究,把体育这一传统文化彰显出来,更好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示出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13.
<正>第十届中国艺节即将隆重开幕,作为东道主,泉城济南深感荣幸。济南非常珍惜这次机会,也提前做了各方面的准备工作,来迎接这个中国最高规格艺术盛会的熏陶和海内外朋友的考察。说起来,济南是一座艺术之城。这座老城有着2600余年的建城史,是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艺术是这座城市深厚文化积淀的重要组成部分。济南的艺术有一块招牌,那就是曲山艺海。曾经,济南和北京、天津并称为曲艺界"三大码头",并有"北京学艺,天津练活,济南踢门槛"流传,那是何等繁荣!除了曲艺,济南的其他艺术形式也取得了重大发展成就。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化灿烂辉煌,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石窟艺术是古代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石窟艺术最早源于古印度,是佛教寺庙建筑的一种,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每个时期的石窟艺术都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模式及内涵。  相似文献   

15.
王春雨 《魅力中国》2014,(11):270-270
戏曲艺术历史久远,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戏曲有其独特的表现风格和审美取向,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和古老典雅的艺术情韵,承载了传播传统文化和正统价值观念的重任,历经积累和沉淀从而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长久以来,戏曲将艺术和文化巧妙融合,使之发展成为一门综合艺术,融表演、文学、音乐、美术、舞蹈、雕塑、服饰、道具等于一炉,可以说是博大精深。丰富了观众的视野,活跃了百姓生活,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中原唢呐在国人心目中有着非常美好的记忆,这和时代的进步、历史的发展分不开。繁荣中原音乐文化,特别是中原民间吹奏艺术,是历史的必然、社会的需求,也是与时俱进的体现。中原唢呐吹奏艺术已成为人们了解河南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我和爱人樊朝霞从事唢呐和笙的演奏已经多年,本  相似文献   

17.
正质地细腻,色彩丰富,纹理多变,工艺先进;古典质朴,传统文化,民族艺术……2018年10月25日,法国卢浮宫,几把石头雕刻的茶壶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游客的目光。这是由法国文化部、法国国家艺术行业联合会主办的第24届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中国重庆秀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秀山紫砂石壶,在这座艺术殿堂向世界展示其独特魅力。展会期间,法国艺术家联合会主席塞尔奇·尼克对秀山紫砂石壶天然色彩、自然纹理及雕刻工艺产生了浓厚兴趣,称赞这是大自  相似文献   

18.
张友发 《魅力中国》2014,(12):97-97
中国的民族声乐有着数千年的长期历史积累,是各族人民共同的艺术创造的结果。在民族声乐的发展历程中,由于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独特的舞台艺术魅力和各方面大力的关注、研究与推广,民族声乐已经成为我国一门独具特色和发展潜力的专业学科,成为东方音乐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似文献   

19.
曲波 《魅力中国》2013,(32):380-381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现代声乐文化继承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吸纳国外的音乐文化经验而发展成为新兴的音乐文化。探讨我国现代声乐艺术中的时代风格,对我国音乐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本文从音乐艺术时代风格概念的阐述出发,探讨了我国现代声乐艺术中的时代风格以及中国现代声乐艺术的审美理想。文章旨在为人们正确的分析我国现代音乐艺术的时代风格,为相关人士更深入的了解我国现代声乐的时代风格做参考。  相似文献   

20.
寿山石天生丽质、七彩流光、性灵且通情、不言而可人,它储量丰富,品种繁多。以福州雕刻工艺品总厂为代表的寿山石雕刻艺术品,融自然美与艺术美于一炉,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积淀,早已被国内外专家、收藏家誉为中国之“国宝”。 改革开放政策给寿山石雕刻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生机,目前生产、销售方式已趋多样化。现在企业方面多以松散型管理的方式为主,职工可选择在厂或在家生产,产品按质计资或销后付资或销售分成。个体多以自产自销或聘请雇佣、生产收购等形式,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所以现在单纯地谈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