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及其中国化的丰富和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中国文化传统,造成了中国文化在20世纪的转型与革新。就其对于中国人的价值观与民族精神的影响来说,它除了带给中国人一些新精神价值外,还使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民族精神获得了创新,实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化。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人的国民精神。这不但表现在对各种传统民族精神的内涵的改造和超越上,也体现在弘扬民族精神的出发点和实践路径的变化上。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对传统民族精神的批判继承、改造创新,根本原因在于有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传统文化和传统民族精神进行重新阐释和发挥。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一个标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特点的命题.随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形势的变化,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和深远影响,又把这一历史命题重新提到了世人面前,本文主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互动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然表现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态和实践形态等三方面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而得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是一种外在的游离的成分,而是一个活着的现实及其过程,马克思主义没有结束真理,它是为真理的发展不断开辟道路的.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使马克思主义从欧洲形式变为中国形式,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化进行了探索.本文主要论述了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中的地位和历史贡献.指出了是毛泽东首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并且在革命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最后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应该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征程.  相似文献   

4.
《商》2015,(31)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活的理论,不断有后人继承发展其理论。特别是中国,在领袖人物的推动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更是得到创新。本文以毛泽东为例,从毛泽东理论的产生、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中树立的光辉典范以及毛泽东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方法等方面阐述领袖人物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中的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5.
王倩 《商》2014,(22):47-48
一个个多世纪以来中国革命和建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的伟大胜利,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创造出一条成功之路,科学之路,理论创新之路。本文就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概念进行论述的基础上,来探讨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6.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刘少奇的一部著作,充分体现了他完整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的前进和发展。党员的质量决定着党更好更快的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前进的根本。党员要努力学习,深入研究,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和理论学习能力,通过理论学习和党内斗争,加强个人的思想意识修养,使自身的理论联系实际用以解决社会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党员心中要时刻装着党和人民群众。这部著作从党员需要提高自身修养这一方面表达了党员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的重要性,更融入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用经典的语句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使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可以更好地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能够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胜利和发展。毛泽东哲学思想,是生动壮观、复杂多样的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概括与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在中国的升华。  相似文献   

8.
《商》2016,(14)
毛泽东是一位卓越的领导者,在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过程中展现了他卓越的军事和政治领导才能。他的一系列的军事思想和战略战术,在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中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的思想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是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相结合的一个光辉典范。大革命失败以后,共产党的军队难以在城市中心立足,在这样的背景下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最好的选择。这条道路的提出与实践不仅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对中国未来的革命与建设也具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的重要讲话,高度集成并深刻阐发了党的十六大以来理论创新的基本成果,为开好党的十七大作了充分的理论准备。深入探析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理论创新的思维规律,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对于“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理论创新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方向,始终立足于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始终着眼于指导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始终遵循唯物辩证法的认识发展规律。探析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理论创新的思维规律,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需要,也是党的事业前进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从基本内容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具体重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中国具体实践的指导规律,中国具体实践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的提升的规律,中国具体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融合规律:从内在环节看,马克思主义中国的规律包含了马克思主义解释、应用、创新这三个基本环节.当前,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规律,需要面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性;推进中华民族民族复兴,体现马克思中国化的民族性;大力弘扬改革与创新精神,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性.  相似文献   

11.
《商》2015,(28):57-58
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而言是实践的认识论,实践与认识是辩证发展的历史、认识结构与实践结构具有同构性。毛泽东的《实践论》是实践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之中的开山之作。对《实践论》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视角来解读,可以凸显其对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贡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郑祖强 《商》2013,(16):370-371
马克思主义在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也指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取得胜利。回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演进的社会历史背景,继续在新时期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商》2015,(52)
毛泽东的《实践论》的诞生是由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真谛的理解,它全面体现了实践唯物主义精神,因此成为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篇章之一。毛泽东本人不仅是天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而且他的哲学思想凝聚了那个时代的智慧。所以我们应该珍视这一科学理论成果,并在新的实践中运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苏凤超 《中国市场》2011,(26):145-145,147
科学发展观是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设新的阶段性重大成果。它正确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符合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指导实践成效显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创新和飞跃。深刻理解它的背景和重大战略意义,有利于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胜利前进。  相似文献   

15.
陶侃 《消费导刊》2009,(12):210-211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内容,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以来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这一理论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具有显著的科学系统性、开拓进取性、继承发扬性、时代先进性、务实开放性等重要特征。把握这些重要特征和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发展规律,有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和更加证明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指导思想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杜晓艳 《消费导刊》2013,(9):189-190
当前,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了一个大台阶,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之所以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靠的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正确指引。党的十八大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仍然是当前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我们在紧紧抓住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过程中,泌须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伟大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结合我国建设的实践,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我们在这一成果的指导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本文试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出发,论证我国在当前和今后的经济建设中,必须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  相似文献   

17.
邢冰 《中国市场》2009,(5):44-46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新进展,是在继承与发展毛泽东法律思想、邓小平法制理论及江泽民依法治国思想基础上提出的现代法治理念。本文借回溯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产生做了回顾,并以法治理念为起点,阐述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特定含义,以此来论证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新发展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同志1937年所撰写的《矛盾论》一文,通过对哲学上的矛盾本身及包含着矛盾的现实世界的科学分析,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中十分核心的理论,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也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后的发展。毛泽东同志的用矛盾分析解决问题的理论与方法不仅仅在革命战争年代是克敌制胜的法宝.而且对于我们生活的今天来说,也是解决和处理复杂问题时可因循借鉴的思想指南,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它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着重思想建党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结合中国特殊的国情和党内状况、党的自身建设实际提出的建党原则,是被中国共产党90年的建设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并应始终坚持的建党原则和宝贵经验。因此,在新形势下再次强调坚持思想建党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0.
《商》2015,(42)
毛泽东社会管理思想一方面在建国初期,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起到了指导作用。另一方面,作为根植于中国土壤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的理论成果,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社会行为、社会关系、社会问题和社会风险四个方面总结了毛泽东社会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并且在此基础上,认为毛泽东社会管理思想具有集中性、全局性、针对性和执行性四个特点,并提出了毛泽东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