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 毫秒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了《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意见”指出,要切实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建设,完善基层治理的立法和制度体系[1]。基层是群体矛盾冲突易发的高风险地,故社会治理应首先将视角置于乡村社会治理。进入新时代,我国乡村法治建设成效显著。但还存在一定不足,主要表现为群众法律意识淡薄、农村自治组织工作人员所受监督不足、农村执法能力及队伍建设不足、乡村法治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遂提出应以党建引领加强普法宣传、多方参与、共管监督、立法工作、乡村执法能力推进乡村社会治理法治化的路径选择,持续推进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姜鑫玥 《经济师》2024,(3):18-19+21
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关键在于社会治理现代化,社会治理的重心在基层,基层工作的重心则倾向于社区治理,因此,社区治理工作是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关键部分,但社区治理工作发展仍面临多重困境。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社会主义发展价值理念,综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方法探讨政府、人民群众、社会组织多方主体如何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工作,可拓展社会服务及社会管理领域,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探索共治视域下社区治理工作新对策。  相似文献   

3.
《经济师》2019,(10)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定位。十九大报告还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实现,需要破解乡村治理主体力量"外生强、内生弱"的困境,实行民主自治,充分发挥乡村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5.
《经济师》2017,(1)
村规民约是现代农村治理的典范载体。当下村规民约由于过于侧重其法治属性,往往成为基层治理的工具。基于村规民约的重要性,文章认为村规民约可以就村民关心的现实问题进行约定,在法治基础上,增强其发展动力。通过对当下农村治理中村规民约的功能、机制、问题进行深入探析,并结合村民实际生活之需要,以农村社会工作的有效专业介入,促进村规民约的完善,实现农村善治。  相似文献   

6.
7.
文章通过实地走访、交流座谈、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对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乡村治理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旨在了解乡村治理取得的成效及存在问题,并就如何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党委、政府制定今后乡村发展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既有的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研究侧重理性制度考察,相对忽视情感维度。文章以山西省W县的实践探索为案例,致力于呈现乡村情感治理的实现机制。研究发现,W县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符号认知、行为互动和价值迁移三重情感治理机制,并基于人情动员、共情共鸣和利益激励的情感治理深层途径,构建了“空间—联系—共识”情感共同体。情感治理过程触发了村民的心理反应机制,产生了情感性的政党认同,有效提升了治理效能,也实现了政党与社会的一体化,强化了基层党组织的治理权威。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大以后,乡村振兴便成为了社会公众重点关注的问题.为了确保乡村振兴这一目标得以顺利实现,需要有效治理提供保障.因此,有效治理的实现不仅是必要的,更是重要的.在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不仅是对城乡关系的重新思考,更是实现乡村更好发展的重要部署.面对这种情况,实现乡村治理就必须要针对当前乡村治理面临的困境提出有效的解决...  相似文献   

10.
陈琪  钟黎川 《经济导刊》2009,(11):81-82
治理是由共同的目标所支持的.既包括政府机制,同时也包含非正式、非政府的机制.随着治理范围的扩大.各类社会组织得以借助这些机制满足各自的需要、并实现各自的愿望。合作治理打破了政府对社会治理的垄断,是一种由多元治理主体通过合作互动的方式而开展的社会治理。  相似文献   

11.
12.
乡村振兴的基础是治理有效,揭示治理路径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影响民族地区乡村治理的因素体现在历史与现实两方面,主要特点是情境特殊性、目标多元性和主体民族性。现存问题有治理主线明确性不足、治理主体参与程度弱化、治理技术难以满足需求和企业生态责任履行缺位。民族地区乡村治理遵循主线—结构—平台—补充的内生逻辑,具体表现为治理意识—治理主体—治理技术—治理责任—治理目标。治理实践路径包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具有民族特色的多元主体参与、开发与应用符合民族实际的数字技术、强化民族地区企业生态责任建设四个方面,从而将民族特色转化成乡村振兴的动能与优势。  相似文献   

13.
14.
乡村高质量发展对乡村生态振兴提出了深层次要求,由简单的改善生态环境变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全面转变。基于此,提出乡村生态振兴策略,主要包括:发展生态产业,把农村丰富的生态资源转化为农村居民致富的绿色产业,推进种植业、养殖业的清洁化发展,降低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能耗和排放;建设生态人居环境,提升农村污水、垃圾治理水平,协同开展厕所革命,提升村容村貌;培育生态文化,帮助农村居民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态文化素质和生态文明意识;构建体制机制,从投入机制、管理机制、激励机制、生态自觉、社会监督等方面,打造支撑生态振兴的系统制度。  相似文献   

15.
基于乡村治理视角的乡村债务的成因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债务危机的实质是乡村治理结构方面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矛盾的反映,从乡村治理视角来分析乡村债务的成因,才能从根源上找到乡村债务的形成原因。本文基于乡村治理的视角,从乡村财权与事权不对称、乡村的职能定位和干部考核制度、乡村财政体制等方面来探讨我国乡村债务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乡村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一环,对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的意义。进入新时代后,乡村治理现代化又被赋予了新的逻辑内涵和目标要求。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存在治理观念落后、“三治融合”困难、治理主体缺位等方面的问题,探究其背后的经济、社会方面的影响因素和相应制度供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解决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中的问题,应创新乡村治理体制机制;完善“三治融合”新体系;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机制;精准定位各党政机关职能。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就业辅导与社会工作介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大学毕业生的逐年增加,使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突现出来。而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大学生就业辅导工作的开展正是针对这一现象提供的有效帮助,只是中国的大学生就业辅导工作起步较晚,还存在着很多发展空间得以探索。试图从系统论和生涯理论的视角出发,探索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方法在大学生就业辅导过程中的应用。这不仅有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群体以及大学生就业辅导工作的现状,也有利于为大学生就业辅导的未来发展提供可行的实践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董江爱 《经济问题》2004,(10):49-50
税费改革是党和政府减轻农民负担、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并在减轻农民负担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但同时又引发了许多新问题.本文主要以山西省税费改革为案例,总结税费改革取得的成果,探索由此而引起的新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行的乡村治理模式,与农业现代化的趋势和农民的发展需求明显存在着"短板"效应,以致问题和矛盾层出不穷,解决办法仍停留在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层面。文章以日本农协的乡村治理模式为案例,应用系统控制论和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对我国现行的乡村治理体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由此揭示出我国乡村治理模式的困境,提出了建立农协组织、确立土地产权私有化的产权机制、推广晏阳初平民教育模式、建立乡村治理评估体系和以多元化治理取代一元化治理的改革途径。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重庆市涪陵区百盛镇丛林九年制学校近300名留守儿童的问卷调查,结合家庭情况、学习情况、交友状况、心理状况四个方面的调查结果,观察并全面了解留守儿童人际交往现状,分析得出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人际交往障碍,提出在社会工作实践过程中,社工语言技巧的运用、沟通机会的给予、针对不同个体工作方案的多样性、留守儿童所处的生态环境的改善四个方面的实践路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