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贺强  李俊峰 《时代经贸》2012,(22):31-32
近年来,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教育部大力发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使得专业硕士成为炙手可热的社会热点。本文首先介绍设置全日制专业型硕士以及金融全日制专业硕士的发展情况;其次就培养目标、招考条件、考试内容、学制、学习费用、课程设置、导师配备、学位论文要求、读博要求等方面对金融专业学术型硕士与全日制专业型硕士作出比较,以期向公众明确金融专业硕士的概念和特点,为考研考生提供参考;最后对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趋势作出总结。  相似文献   

2.
《经济师》2016,(12)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正处于起步阶段,还未能形成独立于学术型研究生培养以外的完备的专业学位培养体系。文章从课程体系、管理模式、适应职业资格认证、形成专业型师资队伍以及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基地等方面探索地方农业院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分类培养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一、大学生就业状况(一)全国性的调查研究。《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是根据高校上报给教育部的就业数据而形成的统计报告。2004~2008年总体初次就业率分别为77.5%、72.8%、78.8%、78.1%和81.3%。2008年专科、本科、硕士和博士初次就业率分别为80.2%、82.3%、84.2%和84.1%;985院校、211院校、一般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初次就业率为89.4%、  相似文献   

4.
作为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产物,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处于同一学历层次,产品培养规格各有侧重.笔者通过抽样调查数据,对二者工资差距进行Appleton分解发现,硕士研究生就业存在较高的行业集中度,专业硕士在劳动力市场中获得了较学术硕士更高的工资收益,个体通过教育产品的选择带来的行业分布差异是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教育产品选择是行业自选择的重要因素.修正样本自选择偏差后,行业选择仍显著存在,并解释了所有差异的54.286%.相较于学术硕士的行业分布,专业硕士更加集中于以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反映了研究生教育改革“服务需求、提高质量”的主线与初步成果.二者的工资差距揭示了当下产业结构演进对于个人人力资本投资的激励方向.  相似文献   

5.
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问题研究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的重要课题之一,其中,硕士研究生的生源质量问题是研究生的教育质量问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河北省省属骨干高校的研究生生源信息为研究依据,建立学术型研究生生源质量评价体系,其中包括成绩指标、结构指标、整体指标和综合素质四个方面。通过专家打分获得相应权重,利用所建立的体系和权重,对2007—2009年河北省省属骨干大学经管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生源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6.
地方高校承担着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其中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是高层次人才的主体部分。根据当今社会的需求和国家、高校对研究生培养的要求,提出对学术性硕士研究生进行"六个一"培养,并着力构建培养保障体系,以提高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适应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7.
姜晔 《经济研究导刊》2014,(32):103-105
研究生就业是实现研究生教育价值的关键环节。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就业问题日益严峻。"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是高校毕业研究生的主要就业方式,这种方式具有较强自主性和较高自由度的特点,对毕业生选择就业地域及就业地域分布的平衡性具有重要影响。以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为例,通过对该系近几年应届毕业研究生(包括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就业地域分布数据的统计研究,分析了高校毕业研究生就业地域分布的现状、特点及成因,为进一步提高就业引导工作质量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研究生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力量,在中国的国民教育序列中,研究生处于教育金字塔的顶端,他们是国家培养的高层次人才。但近几年,各高校对研究生的扩招导致就业市场逐步趋于饱和,就业形势大不如前,研究生就业存在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而作为女性中的知识精英,在完成学校教育后能否顺利地进入职业生涯是女硕士研究生实现从"学生族"向职业化"劳动族"转换、由知识精英向社会职业精英转型的关键。但是在求职过程中,在遭遇"性别歧视"的同时,女硕士研究生们还表现出对公司企业的"单位歧视"与中西部城市的"地域歧视"。从当前女硕士研究生就业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关注女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困惑,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女研究生就业竞争力的若干对策,为女硕士研究生就业提供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广东药学院近三年预防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与分析,包括总体就业率的比较,就业行业的分布和就业区域分布情况的统计.提出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与就业指导工作的一些设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使用1998—2009年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从教育回报率和就业率两个角度,分析了高校扩招后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实证结果表明:扩招后城镇劳动者教育回报率仍保持增长,并且高等教育的回报率显著高于非高等教育的回报率,高等教育仍是一种有效率的人力资本投资;在控制了宏观经济对就业的影响后,大学生劳动者供给的增加仍有利于大学生和非大学生就业率的提升,这表明高校扩招带来的人力资本提高对就业有着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更好地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应区分专业硕士导师和学术型研究生导师;制定校外实践指导教师的遴选标准,落实双导师制度;淡化校内导师职称和资历限制,鼓励导师年轻化;按照学科和专业组建导师小组,发挥团队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大学生的并轨,毕业生就业由原来的统分逐渐走向自主择业,从今后我省农业院校的就业未来看,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不到50%,就业难,困绕着学校、家长和学生。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培养高素质的农业科技人才,我认为学校应该在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提高人才竞争力;加强学生职业思想教育,转变就业观念;强化服务意识,转变工作职能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择业取向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60,自引:0,他引:60  
1999年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度。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我国普通高校大幅度地扩大招生,1999—2002年4月扩招了450多万人,扩招人数是扩招前(1998年)全年招生的4倍多。与扩招同样引起广泛关注的是随之而来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教育部直属高校毕业生2000年一次就业率为86%,2001年高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本科80%,专科40%。2002年迎来了扩招后第一批3年制专科(包括高职)学生毕业,根据“2002年毕业生就业意向与就业行为问卷调查”的结果,到2002年5月,已经落实工作单位的毕业生仅为53%,近一半的毕业生未落实…  相似文献   

14.
《经济师》2013,(7)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总体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出现下滑的趋势,创业成为学生毕业后的一种选择,由此产生对学生的创业教育问题,作为创业教育核心的企业家精神教育在工商管理专业教育改革中有重要地位。文章从管理整合力的视角出发,在对国内外企业家精神教育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根据广义管理整合力的内涵,进行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课程体系、教学主体和教学方法研究,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5.
《经济师》2019,(5)
跨学科(专业)生源研究生与本专业生源研究生在知识结构、能力特点、逻辑思维等方面有很大不同。文章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贸易学院、会计学院、商学院跨学科(专业)生源的硕士研究生(学术型)为例,在分析目前招生和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相关培养模式和经验,从七个方面提出了建立有我国(校)特色的跨学科(专业)生源硕士研究生(学术型)培养模式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十五"期间中国青年发展状况与"十一五"期间中国青年发展趋势研究报告》,从1998年开始的高校扩招,到2002年扩招的大学生陆续毕业,毕业生人数以每年60-70万的人数增加,大学生的就业率不断下降。以普通本专科生为例2003年,毕业人数达到212万人,就业率本专科为70%,高职专科为55%。2004年,其毕业人数达到创记录的280万,初次就业率本专科院校为61.3%,高职院校不到40%。而2005年高校毕业生为338万,初次就业率仅为72.6%。其中研究生92%,本科生82%,高职大专生62%;0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413万人,比上年增加75万人,初次就业估计很难高于之前。就业率不乐观的今天我们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自主创业是一条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7.
张丽 《时代经贸》2011,(12):236-237
硕士研究生就业压力的与日俱增,除了扩招带来的供需失衡等方面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择业期望与就业现状存在偏差。通过调查,笔者了解到青岛大学在校硕士研究生的择业期望,与当前就业现状相比,得出硕士生择业期望值偏高、择业心态普遍较好、在择业时更看重个人的发展、不同专业类型的硕士生的择业期望差距大等结论,并利用期望理论对择业偏差进行原因分析,主要包括自我认知不清晰、教育上过高的投资而产生的补偿心理、高校疏于就业指导工作以及研究生思想道德素质有待提高等。  相似文献   

18.
汪英俊 《铜陵学院学报》2012,11(2):122-124,127
税务专业硕士(MT)培养尚处于摸索和起步阶段。文章从MT教育的逻辑起点即环境分析入手,以国内35家MT培养单位为研究对象,认为受传统学术型研究生"重科研轻实践"培养观念的影响,MT教育的发展遇到了很多困难,培养效果与预期目标之间存在较大差距。Boyer理论从拓宽的学术内涵看待专业硕士的培养,有助于正确推动MT教育的发展,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级涉税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硕士研究生就业压力的与日俱增,除了扩招带来的供需失衡等方面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择业期望与就业现状存在偏差.通过调查,笔者了解到青岛大学在校硕士研究生的择业期望,与当前就业现状相比,得出硕士生择业期望值偏高、择业心态普遍较好、在择业时更看重个人的发展、不同专业类型的硕士生的择业期望差距大等结论,并利用期望理论对择业偏差进行原因分析,主要包括自我认知不清晰、教育上过高的投资而产生的补偿心理、高校疏于就业指导工作以及研究生思想道德素质有待提高等.  相似文献   

20.
我国学术不端现象近几年屡禁不止,研究生教育也未幸免。2008年10月华中师范大学一硕士研究生因在两本学术期刊上剽窃论文而被开除学籍。2009年6月北京师范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破媒体曝光剽窃他人论文,目前学风浮躁、学术不端行为仍比较突出,对我国科技事业的危害不容低估。未曝光的许多高校、科研单位也引以为戒自觉行动,阻止此类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