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养老问题成为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虽然近几年,我国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出台了积极应对的措施,养老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但是,较城镇而言,我国农村养老服务的发展相对较晚,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只有在农村建立有效的养老服务体系才可以帮助化解这一难题。为了农村更好的发展,国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提供了一些战略机遇,文章通过对我国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存在的困境进行剖析,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探讨完善我国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
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导致养老需求增大,使异地养老成为一种新型养老方式。农村地区具有土地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生活成本低廉等优势,适合发展异地养老产业。应当借乡村振兴之力,逐步扩大社会保障统筹范围,完善农村医疗设施,建立异地养老信息平台,将具有地方特色的休闲农业与异地养老产业结合,吸引城市老年人到农村养老,减轻大城市的人口压力,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使城乡优势互补,走城乡融合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发展成果必须惠及农村老年居民,提高农村居民养老水平对我国应对老龄化社会问题意义重大.虽然近年来在提高农村居民养老水平方面,河北省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目前大部分农村地区居民养老状况的改善还是遇到诸多困境,如老年人口总数比较大、人们的思想仍然受传统观念影响、城乡社会经济尚不均衡等.本文拟从发展农村地...  相似文献   

4.
纵观人类历史,赡养老人历来都是一个重要的议题,是每个社会都会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回看今朝,养老问题作为农民问题的核心,也是我国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当前农村养老保障问题存在经济压力大、家庭养老负担加重、养老思想基础动摇等问题,因此,国家与社会需担负起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责任,采取完善多元主体参与农村养老服务机制、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和经费保障制度、建立激励机制及绩效考评等举措,让农村老年人能够共享改革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相似文献   

5.
农业是一个自然风险和经济风险交织在一起的弱质性产业,加上农民主动规避风险的特性,导致很多农户仍处于一种“靠天吃饭”的被动状态中,难以获得产业链条上的增值效益。农业产业发展的出路在于通过横向拓展农业功能和纵向中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三产融合,吸引城市的要素、人才、资金向农村回流。结合已有的探索经验,分析当下农村三产融合与乡村发展的内在逻辑关联,以及三产融合发展的内生机制。在乡村振兴加大对“三农”扶持力度的背景下,探讨三产融合的常见及面临的困境,研究与此相关对策建议,提出农村三产融合的发展路径,即推进三产稳步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打造品牌优势,提升农业价值;持续发挥龙头企业的牵引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现阶段存在的家庭养老模式也逐渐弱化,机构养老资源明显不足等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发展可以有效地弥补目前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缺陷与不足,能够有效缓解我们国家所面临的养老压力.基于此,本文主要通过阐述当前农村互助养老的内涵以及农村互助养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来分析现阶段我我们国家农...  相似文献   

7.
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已经不可避免,而我国人口由于基数庞大,老年人口增长趋势更加明显.而占我国老年人口近80%的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便成为我国养老保障问题的重中之重,如何保证农村养老保障健康平稳的发展是摆在政府面前的重要难题和考验.本文在分析我国农村传统养老保障方式的基础上,提出发展农村社区养老保障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村经济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作为社会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村经济,对农村社会的发展稳定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目的、历史意义、发展农村经济的途径和建议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以期为实现全面乡村振兴提供经济支持。  相似文献   

9.
10.
《经济师》2019,(9)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主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而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直接影响到三农的发展,乡村的振兴。为此,西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并将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作为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重点工作、推动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文章从西安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路径进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农业、农村和农民"三农"问题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农村丧葬治理是乡村治理的基础性工程,死后如何安葬,如何被安葬是农民关心的重大问题.在农村丧葬治理改革的过程中,面临许多问题,其中主要是在丧葬方式上的冲突;缺乏长期有效的机制和组织,专门致力于丧葬治理工作;移风易俗落实难,丧事大操大办,娱乐化倾向...  相似文献   

12.
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战略部署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政治要求,是满足人民建设美丽宜居乡村需求和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举措。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与乡村振兴战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立足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生态产业发展缓慢、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农民生态意识薄弱的现状,应从生态产业、生态治理、生态教育三个层面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3.
列宁农村建设思想是列宁根据苏俄所处的特殊历史时期和具体国情,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俄国农村具体实际相结合而形成的理论成果。重温列宁农村建设思想,汲取列宁艰难探索俄国农村建设的历史经验和理论方法,对我国走中国特色农村建设道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例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农村建设道路、保证粮食安全、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和激发农民主体积极性等。  相似文献   

14.
农村环境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而农村环境污染主要来自农业、工业和生活垃圾三方面,其主要问题在于主体责任缺失、执行不力、生态治理机制不完善。目前,围绕这些问题的研究成果颇丰,学者们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内容、治理主体及对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面临的困境等从不同视角进行了分析,并对农村主要污染源的治理方式、治理主体参与方式及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机制等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确立了教育的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农村教育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步骤。就目前来看,农村教育的发展还存在教育资金投入总量不足、城乡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基础设施不完善、教师结构不合理、家庭教育落后等突出问题。为了完成乡村全面振兴,建成现代化农村,必须发展好农村教育。因此,必须在在国家大政方针引导下增加农村教育财政拨款,改善农村学校硬件和软件设施,优化城乡教育资源的配置,打造优质的教师队伍,改变落后家庭教育观念,建设城乡学校共同体,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办农村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教育为农村发展注入活力。  相似文献   

16.
《经济师》2021,(1)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乡村教育既是乡村发展的基础性条件,也是乡村发展的重要特征。近些年,国家加大了对乡村振兴的投入,并着重提出了要大力振兴乡村教育事业。如今,我国乡村在义务教育、改变教学模式及改善教学环境等方面有了较大起色。但是,目前乡村教育仍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办学条件有限、师资队伍薄弱以及不够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等。文章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电商物流的快速发展对脱贫攻坚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电商物流是释放农村消费潜力、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因素。基于此背景,本文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电商物流的新要求,并对现阶段湖北省农村电商物流的现状及困境进行了详细分析。同时,运用问卷调查方法调研湖北省农村居民消费者对于农村电商物流的满意程度,以此深入了解农村电商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最后,依据相关结论,提出了促进湖北省农村电商与物流共生发展;加强农村物流设施设备建设;加大农村信息化建设力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关乎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本文以苏北农村地区为研究对象,从农村三资管理现状及问题入手,从管理制度、管理程序、管理人员三个层面就如何提高苏北农村三资管理水平提出对策建议,有助于促进苏北农村经济发展,帮助苏北早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迫切需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近年来,我国在农业发展上取得了亮眼成绩,但也要看到我国农业发展还存在着明显的短板。必须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加快建设生态农业,完善农业软硬件设施,合理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完善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路径,推动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乡村振兴的基础是治理有效,揭示治理路径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影响民族地区乡村治理的因素体现在历史与现实两方面,主要特点是情境特殊性、目标多元性和主体民族性。现存问题有治理主线明确性不足、治理主体参与程度弱化、治理技术难以满足需求和企业生态责任履行缺位。民族地区乡村治理遵循主线—结构—平台—补充的内生逻辑,具体表现为治理意识—治理主体—治理技术—治理责任—治理目标。治理实践路径包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具有民族特色的多元主体参与、开发与应用符合民族实际的数字技术、强化民族地区企业生态责任建设四个方面,从而将民族特色转化成乡村振兴的动能与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