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本文以福建省农村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应用代际连带模式探讨代际关系对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借此了解农村养老现状并为提升老人生活福祉的政策制定提供有效建议.结果显示,代际关系的和谐程度与老人生活满意度显著相关,子女的日常协助及代际交往密度是影响老人晚年生活满意度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2002年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跟踪调查(CLHLS)子女问卷数据,通过多元回归模型对35~65岁的中年人群婚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健康状况及受教育程度对于婚姻满意度有显著性影响;在控制住受教育程度时,职业及收入等经济因素对婚姻满意度无显著影响;父母与其成年子女的婚姻满意度有正相关关系。本文未发现中年人群存在婚姻的家庭生命周期效应,婚姻满意度不受婚龄及子女离家生活事件的影响。研究还发现,男女婚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别,当通过相亲途径结婚或家庭经济权由男性掌握时,男性的婚姻满意度较低,但这些因素对女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加深,老年群体的生活满意度及其养老方式的选择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文章以CHARLS数据库为样本,建立有序回归模型,从模型可以得出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子女关系、自身健康状况、以及居住类型等都与老年群体的生活满意度有显著性关系;重点分析老年人居住类型的不同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经过分析得出家庭...  相似文献   

4.
利用2008年河北农村家庭生命周期与代际关系调查数据,分析当前河北农村60岁及以上老年人子女的教育投入与老年人获取的来自子女的养老回报的影响因素。河北农村老年人子女的受教育程度多为小学、初中水平,且存在性别、年龄别和地区差异。来自子女教育投入的养老回报主要体现在经济支持方面,子女受教育程度越高,对父母的经济支持越大。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投入越多得到的回报越高,体现了家庭中亲子抚养与赡养关系具有一定的互惠交换特征。  相似文献   

5.
随着老龄化的到来,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成为人们关心的重点。如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状况满意度,成为学者的研究热点。利用2017年中国社会综合调查数据,采用聚类分析对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进行分类,得到三种关系类型,即“亲密有间型”“依赖型”“独立型”。研究这三种关系类型下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水平的高低,并对它们之间的影响关系做显著性检验,提出提高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为基础考察影响城市老年人居住安排和居住意愿的因素。分析发现,健康状况自评及受教育程度对老年人的居住安排影响因素较小;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较差、婚姻状况处于独居(丧偶、离婚、未婚)的老年人更倾向于与子女同住,以获得更好的生活照顾和情感慰藉;是否工作、是否有养老金这些经济收入对城市老年人居住安排有一定影响,有工作的老年人及有养老金收入的老年人更愿意独立居住。说明老年人与子女居住在一起主要是可以得到子女的贴身照料或情感慰藉。  相似文献   

7.
通过调查分析广东丰顺县(省级贫困县)老年人的生活状况、主观幸福感,探究影响贫困山区老年人幸福感的因素。以丰顺县210位老人(年龄大于60岁)作为研究对象,以坎贝尔幸福指数量表和自编的老年人一般资料调查表作为测量工具,进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结果显示210位老年人平均幸福感指数为10.52±1.891,相对较高,1995年国内姚春生等人所做测试,幸福感指数全量表分数(X±SD)仅为5.1159±2.0282。数据分析显示,老年人婚姻状况、子女数量、养老环境、身体状况、受教育程度、兴趣爱好、自我价值感、自我效能感、家庭关系、其他社会人际关系、经济收入、社会关注与支持以及宗教信仰等因素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差异显著。而年龄和性别因素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基于江西省丰城市农村独居老人问卷调查的数据,对影响农村独居老人生活满意度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文化程度、慢性病状况、月平均收入、居住房屋状况、与邻里关系状况、子女亲朋探访频率、医疗保险对农村独居老人生活满意度有显著影响。根据研究结论,建议充分发挥新农合的保障作用,适度提高农村独居老人收入,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打造敬老爱老助老的和谐的农村社区,农村社区养老模式与居家养老模式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我国老年人的居住方式已从传统的"多代共居"模式分散为小家庭居住模式,不同居住安排方式对老年人孤独感会产生何种影响?文章在回顾国外有关研究后,通过对CHARLS数据分析发现我国老年人选择与配偶居住的比例最高(占比42.88%),其次为与配偶一起同子女居住(占比34.01%);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与配偶居住的老年人孤独感程度最低,除配偶以外其他人的加入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增加老年人高孤独感的风险;此外发现女性、农村地区、受教育水平低、社交活动少、养老金领取水平低的老年人容易感到孤独且较参照组孤独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居民的福利状况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本文从物质生活水平、健康水平、受教育水平、以及所面临的社会公平程度等四方面对中国居民的福利状况进行了考察。结论是:中国居民物质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居民所享受的卫生服务以及所享受的教育服务水平有所提高;而与此同时,近年来中国居民所面临的社会不公平程度有所加剧,这些都影响了中国居民福利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迁徙和日益明显的流动人口"家庭化"趋势,解决好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尤其是关注农民工随迁子女的业余生活对社会和个人都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武汉市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民工随迁子女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统计分析发现,农民工随迁子女对业余生活丰富与否的态度受生活、学习环境的稳定性,父母的关心程度,以及业余时间的活动内容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论生活环境和家庭经济状况如何,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是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从政府、社会和家庭三方面,对进一步改善农民工随迁子女业余生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韦璞 《经济学(季刊)》2009,(1):103-107,65
利用调查数据对贵阳市老年人居住方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贵阳市老年人以居住在三代及以上户为主,夫妇户也占较大比重;老年人与子女居住的比重略高于不与子女居住的比重。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住房条件、经济收入和与子女的关系状况三个因素对老年人的居住方式具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李圣瑜 《经济研究导刊》2014,(10):49-50,248
基于河北省农村老年人养老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利用关联规则挖掘技术分析河北省农村养老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及它们的影响程度,为进一步提高河北省农村老年人养老满意度提供参考。在关联规则挖掘中发现,参加农村合作医疗,有村集体补贴,职业为务农的老年人的养老满意度较高;与子女同住老年人的养老满意度较高;未参加农村合作医疗,职业为非务农的老年人养老满意度较低。  相似文献   

14.
实证研究发现,超过半数的中国城镇老年人在居住意愿上选择空巢居住,而近十年来,中国城镇老年人空巢的比例也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且越来越倾向于与子女分开居住,中低龄老年人愿意空巢居住的比例更高。就2000年至2010年中国城镇老年人的居住意愿对实际居住方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老年人的居住意愿对其居住方式有重要影响,不愿意与子女同住、经济状况好、有配偶、没有儿子、生活能完全自理的老年人更倾向于空巢居住。与十年前相比,生活自理能力对居住方式的影响增强。未来不愿意与子女同住的老人将越来越多,老年空巢家庭的比例将会继续增加。为了更好地适应老年人空巢居住的变化趋势,应尽快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5.
张诚  翁希演  唐成 《财经科学》2023,(3):125-13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率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居民的生活满意度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农村户籍居民向城镇户籍转换的过程中,是否影响居民的生活满意度?以及如何影响?本文运用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在微观层面实证分析了居民户籍转换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户籍转换显著提高居民的生活满意度。异质性分析发现,居民在年轻时发生户籍转换,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不显著,但会显著提升居民在老年时期发生户籍转换的生活满意度。同时,户籍转换显著提高收入较高、无负债以及无房贷家庭的生活满意度。进一步研究表明,户籍转换会通过个体收入、创业行为和提高对未来生活的信心程度从而改变对生活满意度的评价。此外,户籍转换对主动市民化个体的生活满意度有影响,而对被动市民化个体则无影响。为此,政策上应进一步推进户藉制度改革,落实放宽户口迁移政策;加强对进城农民工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收入水平与就业能力;推进数字普惠金融,提高农转非群体的金融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16.
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构建了旅游地社会责任、旅游影响(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社区满意度和居民生活质量关系模型。通过对凤凰古城居民调查获取基础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发现旅游地社会责任主要通过三条路径对居民生活质量产生影响:(1)旅游地社会责任→旅游积极影响→居民生活质量;(2)旅游地社会责任→社区满意度→居民生活质量;(3)旅游地社会责任→旅游积极影响→社区满意度→居民生活质量。此外,旅游地社会责任对旅游消极影响和居民生活质量没有直接影响,同时,旅游消极影响对对社区满意度有直接影响,而对居民生活质量没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以张家口市居民的调研数据为基础,通过对消费者个人属性、家庭属性、绿色农产品的认知及消费情况的调研分析,建立Logistic模型,论述影响绿色农产品消费的主要因素及消费行为的一般特征。研究表明,年龄、受教育程度、是否有未成年子女、家庭月收入、对绿色农产品的信任度、购买频率、购买方便程度、消费者满意度及其溢价意愿对绿色农产品的购买行为产生显著影响。而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信心不足及溢价水平过高是阻碍其购买绿色农产品的主要因素。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得出相应结论与启示,提出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促进我国绿色农产品消费市场进一步完善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课题通过对阜新市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参保状况的调查问卷资料的深入研究,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年龄、受教育程度、子女数、身体健康状况、子女教育状况、月收入对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的影响程度,并提出了建立灵活就业人员信息管理体制、加大养老保险宣传力度、解决其子女教育问题、提高其收入水平等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9.
社会参与是衡量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标准之一,良好的社会参与对促进个体的社会适应,提高社会健康水平尤为重要。采用CHARLS2015数据库,利用有序回归模型分析老年人社会参与—子女照料对健康状况的影响。模型表明,社会参与—子女照料对老年人健康状况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参与社会活动的老年人健康状况优于未参与社会活动的老年人;与子女居住得较近、能够得到子女经济支持的老年人健康状况优于不能得到子女照料的老年人。  相似文献   

20.
休闲满意度作为对休闲经历或情境感觉到满足的程度,对衡量居民的休闲活动评价和认同以及反映对于生活质量的满意程度有重要的作用。文章基于西宁市2013年居民活动日志问卷调查数据,应用时间地理学方法从个体整日活动、即时活动出发,基于ordered logit模型试图从整日视角分析女性休闲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西宁女性整日休闲满意度相对于休闲时长、休闲频率、休闲地离家距离而言,更多地受到休闲同伴、休闲类型和固定性较强的非休闲活动影响,家人或朋友的陪伴、个人事务活动的时长与休闲满意度存在正相关关系,工作活动频率与家庭照料活动时长与休闲满意度存在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