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东作为国家三个海洋经济试点省份之一,正处于由海洋大省向海洋经济强省转变的重要时刻,其中关键的核心点是建立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海上产业转移正是基于广东海洋资源基础条件及独特区位优势提出的,从顶层设计上谋划全省产业布局,整合国内外海洋产业发展的相关要素落地广东,形成特色鲜明、辐射力大、竞争力强的海洋产业集聚区和产业集群,推动广东区域协调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广东海洋强省建设。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是全国人口大省、经济大省、农业大省、新兴工业大省,正聚焦实施"五大国家战略",加快推动"四个强省建设",发展健康产业有需求和市场、有经济支撑、有产业发展基础、有区位和资源优势、有产业发展政策,具有发展健康产业、构建现代健康产业体系得天独厚的基础和优势。  相似文献   

3.
郭占恒 《经贸实践》2008,(11):21-23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积极探索浙江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是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浙江实现新一轮发展、继续走在前列的战略抉择,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是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内容和基本途径,只有建立三次产业不断优化和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现代产业体系,才能实现浙江制造向浙江创造转变,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  相似文献   

4.
为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近日作出《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要建立既与世界接轨又有广东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争当全国现代产业发展排头兵。  相似文献   

5.
绿色生态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内涵,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着眼点。可持续发展视域下的绿色生态治理面临着绿色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艰难、绿色生态制度保障体系不健全和绿色生态环境意识的淡薄等困境。探索实现绿色生态治理的政策议程与行动框架即应转变政府生态职能,明确政府职责分工定位;转变执政理念方式,切实提高生态治理和服务能力;强化生态制度保障,完善生态监督体系建设;加强生态伦理教育,培植生态理念和生态文明意识。  相似文献   

6.
广东提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目标,将建设现代海洋经济体系及产业体系作为"十三五"海洋经济发展的重点.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必须以海洋产业集群升级转型为基础,因此,实现海洋产业集群的升级转型,是实现广东"十三五"海洋经济强省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分析广东海洋产业体系存在问题的同时,提出"十三五"海洋经济强省建设将以在尊重产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级阶段演进为重心.  相似文献   

7.
“随着11月1日甘泉堡和大黄山两大工业园区二期工程的投料成功和配套项目的陆续建成投产,公司产能再翻一番,成为位居全国氯碱行业第一、世界前列的大型氯碱化工企业。”2012年11月30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举行的加快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系列座谈会之一的化工产业座谈会上,新疆中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洪欣说,这得益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加快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11月12日召开的全省经信工作思路座谈会上,省经信委主任谢力群要求全省经信系统以十八大精神统领工业强省建设,科学筹划明年的各项目工作,以“加快工业由大到强转变,加快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为主线,稳增长、调结构、增后劲,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逐步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和智能制造,为实现“两富”目标服务。  相似文献   

9.
根据我省工业强省建设“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时期的总体要求是:以自主创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动力,大力实施“工业转型升级310推进计划”,大力发展高附加值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有规模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高技术服务业,探索发展服务与制造融合型产业,努力完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从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从制造大省向“智造强省”迈进。  相似文献   

10.
现代产业体系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寅  张永庆 《经济师》2010,(1):40-41
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是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支撑,也是中国改善在全球分工格局中劣势地位的重要途径。当前专家学者从不同视角对现代产业体系的内涵、建设途径等问题展开研究。明确这些问题,对于指导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进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实践关系重大,是有效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前提。  相似文献   

11.
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是发挥西部地区特色农业资源优势,破解“三农”问题、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和工业反哺农业的重要途径.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背景下,西部特色农产品加工业还面临技术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强、产业一体化发展不足、布局不合理、质量安全问题突出等问题,应通过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快专用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强品牌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等途径促进西部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周小娟 《经济师》2014,(7):170-171
服务业的发展已被提升到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发展立足点转换的全局和战略高度,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已成为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国民经济战略转型的关键。事实上,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新兴工业化目标以及今后就业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服务业的大发展。没有服务业的大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都将是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13.
吉福林 《经济师》2004,(3):249-250
辽宁要在未来 2 0年内成为全国现代物流产业大省 ,必须在工业物流、商业物流、农业及农村物流、物流信息化建设、物流园区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物流企业发展、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物流装备制造业发展等重点领域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扶持政策措施 ,目标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4.
《经济视角》2011,(1):17-18
在吉林省委九届十次全会上,吉林省着眼于加快推进具有吉林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出了实施产业发展十大计划。在十大计划中,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计划作为加快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加快结构调整、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强力组织推动。  相似文献   

15.
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是十八大提出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拉动内需、统筹城乡、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收入倍增目标的集中需要:近年来,陕西省宜川县坚持以统筹城乡发展统揽全局,围绕现代产业体系、城镇体系建设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三大核心任务,突出"做强县城、做大集镇、做好社区"三大主攻方向,大力实施"统筹城乡、文旅兴业、果畜富民、能源强县"发展战略,统筹城乡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城乡面貌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一个显山露水、绿色生态、功能完善、宜居宜业、和谐文明的新宜川正在建设之中,广大人民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了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6.
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实现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点.工业转型升级的目的是转变发展方式,产业结构调整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和主要内容.十七届五中全会要求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落实到工业,发展现代工业产业体系的主要途径有改造提升制造业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  相似文献   

17.
《环境经济》2006,(9):F0002-F0002,1
近年来,北京顺义区林业工作以争创“全国绿色模范城市”为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绿色奥运”理念,紧紧围绕奥运场馆,顺义新城,潮白河森林公园建设,加快林业建设步伐,进一步提升了全区绿化美化水平,为繁荣顺义经济,富裕顺义农民做出了新贡献,在建设高标准绿色生态体系,高效益绿色产业体系,高水平森林安全保障体系等方面取得了新成绩。  相似文献   

18.
西部地区传统产业比重过大,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下,已成为制约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作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手段,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不仅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关系到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尤其是西部地区跨越发展急需完成的重大任务.本文在分析西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面临的问题及制约因素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构建西部现代产业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化发展等提出了要求.这为我们更好构建和完善现代产业...  相似文献   

20.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现代产业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和基础,支撑和保障了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构建与发展。加快构建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将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推进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