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河北省与京津实现物流协同发展,既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河北省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客观需要。河北省在政治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人才供求方面与京津存在较大差异,严重阻碍了京津冀物流协同发展的顺利进行。因此,河北省应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为契机,从提高自身物流能力入手,在做好京津物流承接规划的同时,优化整合本省物流资源。而要发展河北省物流业,不但要提高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能力,还要积极探索高校间、校企间物流人才联合培养机制,与京津物流业走合作性竞争之路。  相似文献   

2.
邱绍浪  吴彪  尹静  柏寒茁 《物流技术》2020,(2):32-36,87
为测度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水平,在分析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协同效应的基础上,从系统分析的角度选取反映物流基础设施、物流发展规模、物流发展潜力的12个区域物流子系统的序参量和反映经济结构、经济总量和经济效益的11个区域经济子系统的序参量,应用系统协同度测度序参量方法,构建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同度评价模型,并将模型应用于黑龙江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水平测度。结果表明,黑龙江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度呈增减交替的M型发展趋势,总体处于低水平协同状态。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区域性产业集群的纷纷建立,作为生产服务业之一的物流产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物流业与制造业欲协同发展,必须将物流业从制造业中分离出来,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是根本途径。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文中分析了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中心城市——青岛市物流业与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并简要提出了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郑焘 《物流技术》2012,(3):53-55
从物流金融业务中借款企业、物流企业与银行三方的协同发展出发,运用协同理论,提炼出"物流效率"与"金融绩效"序参量,并给出了序参量系统有序度测算公式,分析了协同行为的产生与协同效应的涌现。根据协同学分析,提出了管理建议以辅助企业与银行的决策制定。  相似文献   

5.
基于协同理论的物流金融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物流金融业务中借款企业、物流企业与银行三方的协同发展出发,运用协同理论,提炼出”物流效率“与”金融绩效”序参量,并给出了序参量系统有序度测算公式,分析了协同行为的产生与协同效应的涌现.根据协同学分析,提出了管理建议以辅助企业与银行的决策制定.  相似文献   

6.
张洁 《价值工程》2019,38(12):4-7
区域经济与物流作为相互依存的统一体,两者协同发展程度对马边彝族自治县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以协同理论为基础,构建区域经济与物流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评价模型,同时选取马边彝族自治县2010-2017年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综合测度了马边彝族自治县经济与物流系统协同度。实证结果表明:2010-2017年马边彝族自治县区域物流业有序度呈曲折上升趋势,区域经济有序度呈稳步上升趋势,复合系统协同度呈现出M型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应从基础设施建设、物流服务体系、产业结构等方面促进马边彝族自治县经济与物流系统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全社会物流总需求的主要来源。两者的协同发展有助于聚集和释放物流需求,对推动物流业的转型和升级有巨大的积极作用。从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的角度,基于熵权法和耦合协调模型测算了辽宁省14个城市在2010—2019年两业协同发展指数。研究表明,近十年来辽宁省物流业与制造业协调水平有所提高,目前两业协同发展水平处于轻微失调阶段,地区差异性明显。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未来发展动向,以期为促进辽宁省区域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8.
无锡市现代物琉业存在问题及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雪莲 《物流科技》2010,33(2):72-74
主要运用现代物流理论.对无锡市现代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结合无锡市的实际情况从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引导、加快物流信息化进程、加强物流专业人才的培育和引进、积极发展绿色物流等方面提出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策略建议.力图为无锡市物流业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耿立艳  张楠  梁权 《物流科技》2021,(2):105-107,111
文章分析了京津冀地区的物流业和金融业的发展现状,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这两大产业协同发展的必然趋势;物流业与金融业的协同发展有助于改善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梯度化差异和断层现象,促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进程。因此,政府部门、物流企业和金融机构要携起手来,共同为京津冀物流业与金融业协同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0.
辛明 《河北企业》2023,(11):43-47
物流业与制造业两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协同发展关系,探究两业融合发展对推动物流业转型升级及提高制造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以珠海市为研究对象,运用灰色关联分析2012—2021年该市物流业与制造业的关联度,在此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测算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协调程度。结果显示:珠海市物流业与制造业之间存在适中的关联度,耦合协调度从轻度失调到中度协调,仍有待提高。为了推进珠海市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提出建立两业共生共荣的融合机制,依靠制造业优势,加强物流业深入供应链上游、增强物流业服务水平,鼓励制造业物流外包等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1.
物流产业在国际上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基础产业,物流产业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各行业的发展,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促进了物流集聚区的形成。通过对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理论进行研究,分析了物流产业的集群现象,指出了未来物流产业的发展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我国物流及物流业的发展过程,讨论了如何从理论上正确认识产业及物流产业等相关问题,最后对物流产业的概念进行了辨析,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林海英 《物流科技》2014,(10):17-19
文章依据"点—轴"理论,对内蒙古地区12个盟市按照东西部地区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全区西部区域物流等级分布是以包头市作为一级物流发展点,由此通过点轴辐射作用带动物流节点城市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市等西部盟市物流业的发展;全区东部物流以通辽市为一级发展点,通过轴的带动作用,推动呼伦贝尔市、兴安盟和锡林郭勒盟等二级节点城市物流业的发展,进而形成内蒙古地区独有的"两区一带"空间物流格局,使得内蒙古地区的区域物流中心得到合理优化,实现本地区区域物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浅析兰州市物流节点的空间布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俊遐 《物流科技》2006,29(10):39-42
本文依据物流系统规划的基础理论,从物流节点的构成类型和功能层次出发,结合兰州市在全国和西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和物流发展现状,分析了影响兰州城市物流节点空间布局的因素,对兰州物流节点体系进行了系统的布局规划,以期为兰州物流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物流产业是我国近年来重点培育的新兴基础产业,它的发展质量和竞争力关系到其他产业的发展。文中运用美国经济学家贝恩的SCP产业组织理论框架来考究我国物流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以揭示我国物流业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产业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绿色物流理论,分析广西物流产业的发展水平,找出CAFTA对广西绿色物流发展的影响因素,提出广西绿色物流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产业经济学视角的物流产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服务模式,与整个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对物流产业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结合产业发展的有关理论,对物流的概念和物流产业的发展进行了介绍,进而对物流产业在产业经济系统中的定位进行表述,界定了物流产业的范畴及其行业结构,阐述了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8.
物流产业集群的发展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熊浩  鄢慧丽 《物流技术》2007,26(2):18-21
通过对产业集群理论研究,探讨了物流产业集群形成的条件及其发展的模式,并提出了促进物流产业集群发展的一些建议,为如何使物流园区成为名副其实的物流功能集结区、经济功能协调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黄雅雯  黄先军 《物流科技》2014,(6):29-31,50
国家振兴物流业9大重点工程的提出,使得物流业与其他产业的联动发展越来越受瞩目。文章主要对2005年以来学者们对物流业与其他产业联动发展方面做出的研究进行回顾和评述,按照研究视域从宏观到微观、研究方法从经验分析到理论推演、研究机理等不同方面对文献进行综述,以期能为国内外学者在物流业与其他产业之间联动发展问题的深入研究方面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李万春 《价值工程》2014,(24):14-15
随着网络购物的兴盛促进了快递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给欠发达地区的物流快递业提出挑战。本文以内江市地区快递物流业的发展为例,运用解释结构模型,通过对内江快递物流业现状进行分析,理清影响内江快递业发展诸因素之间的关系,找出因素间的逻辑框架。对内江快递物流业的发展提出合理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