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承接外包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制造业承接国际外包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承接外包分工对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提升产生了积极影响,但对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与劳动密集型行业影响程度不同。其中,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力的影响系数为1.103874,而对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影响系数为3.109623。  相似文献   

2.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承接外包分工对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提升产生了积极影响,但对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与劳动密集型行业影响程度不同。其中,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影响系数为5.8723,对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影响系数为2.0374。因此,需要注重承接外包的升级。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城市和区域越来越纳入全球经济网络.基于财富500强外资制造业企业数据,从产业价值区段的视角,运用全球价值链的分析方法,对长三角地区参与全球劳动分工的时空演化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企业分支机构的价值链层次不断提升,推动了区域经济转型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企业则长期处于价值链的低端锁定状态,无助于区域经济的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4.
物流园区建设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根据产业结构发展演进规律,经济区域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是合理化和高度化。物流园区建设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根据产业结构发展演进规律,经济区域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是合理化和高度化。产业结构合理化是以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来衡量的。产业结构高度化是一次产业向二、三次产业升级演进,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演进。现代物流产业的本质是第三产业,是现代经济分工和专业化高度  相似文献   

5.
《企业研究报告》2005,(9):23-23
按生产要素集约程度的不同,将产业划分为资源密集型产业(专指自然资源,为了避免与上的资源产生歧义,下用自然资源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由于这些产业自身特点的不同,其产业成长模式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6.
《企业世界》2005,(7):46-46
针对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局面,广东省决定采取四项对策:(一)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兼顾劳动密集型产业。尽管劳动密集型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并不可观,但解决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就业问题必须坚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并举。(二)加大人力资源培养投入,加强和完善职业培训体系。根据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培养大批动手能力强、职业技能水平高、具有创新精神的劳动。  相似文献   

7.
从中国加入WTO的进程中不难看出,发达国家抱着亦亲亦疏的态度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巨大的市场容量,会有力地拉动发达国家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增长,使其保持对中国的技术优势和分工优势;二是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基于庞大的劳动力资源及其低成本的优势,会有力地冲击发达国家的相关产业,使他们的这些产业面临生存危机。所以,发达国家在凯觎中国市场的同时,又想方设法地消除了中国产品的低成本优势,化解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对其经济的影响。于是,反倾销越来越成为针对中国产品的一项重要制障。  相似文献   

8.
劳动密集型产品又称为劳动集约型产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较多使用劳动而较少使用其他要素(比如资本)的产品.根据联合国及我国的贸易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存在强大竞争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加产品的出口有客观的优势也有其必然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物联网技术在港口物流中的发展与应用,将使港口物流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转变,港口从"传统港"向"智慧港"转变。创新物联网技术在港口物流作业流程中的应用模式,是广西北部湾港口物流企业研究的重要内容,是提升港口物流企业竞争力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曾经闭塞、落后、贫困的温州人,用自己的勤劳和才智涌向全国,走出国门,在国人还未来得及"觉醒"时,用10多亿人乃至更大的市场,用20多年的时间,完成了服装产业的资本原始积累,并不失时机地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换代为劳动最大密集型、劳动知识密集型产业,在实施"穿在温州"战略中,温州服装业着力于行业做大、企业做强、产品做优,使温州成为国内最大的服装生产基地.应对WTO,温州服装业将再创辉煌.  相似文献   

11.
杨丹 《科技与企业》2014,(21):150-151
新加坡经济的发展经历了由独立初期时的劳动密集型工业,过渡到具有高附加价值的资本、技术密集型工业和高科技产业,进而发展到目前的信息产业等知识密集型经济。同时新加坡也打开国门,吸引外国投资,让国家走向富裕,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著名高校清华大学化学系开始了液晶材料的研发工作,清华人艰苦卓绝的十几年科技攻关,为将这一劳动与技术密集型产业走向产业化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液晶显示的研发始于美国,产业化兴于日本,由于初期液晶显示器件生产还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必将成为液晶显示器件的生产大国。在攻破技术难题之后, 1987年,在LCD生产线向大陆转移之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利用加工贸易数据对中国参与垂直专业化国际分工的现状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经很大程度上融入到垂直专业化国际分工体系之中,加工贸易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占据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并且主要集中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经济增长。但是,此种贸易发展主要是由外资企业所推动的,关键零部件和核心技术均从其母国(地区)进口,我国主要从事加工组装等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环节。市场主要由这些外资企业所开拓,我国处于微笑曲线的低端。  相似文献   

14.
对赣南脐橙品牌化经营若干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果产业是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已成为种植业中继粮食和蔬菜之后的第三大产业。赣南脐橙是江西柑桔生产中最具特色的品种,2003年农业部将其列为全国11种优势农产品之一,成为兴果富民的民心工程。在市场不断扩大、产业优势得到体现的同时,赣南脐橙产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本文就赣南脐橙品牌化经营管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竞争力较弱,出口竞争力较强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这与河南省的省情基本相符。美国经济学家巴拉萨(Balassa)提出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相似文献   

16.
根据WTO的有关条款规定,中国“入世”后将享有多项权利,并承担一定义务。特别是在我国“入世”后之初,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因既符合世贸的竞争原则,又符合目前发达国家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我国转移的国际分工趋向而首先受益。但在与大企业共存的市场环境中,中小企业更多的是面临着挑战与不利。其表现是: 1、我国中小企业极少数是高成长型科技企业,大多数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随着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加之现实的生产力水平和人口众多的国情,在技术含量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中,我国中小企业具有一定…  相似文献   

17.
工业发展是经济增长的中流砥柱,工业效率和产业结构优化息息相关。在由资源消耗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方向调整的趋势下,如何评价工业效率是一个首要的问题。宁波产业结构仍有不合理之处,需要进一步加快转型升级,继续重视技术进步的重要作用,并加大力度改进纯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18.
易平 《现代企业》2002,(8):22-23
一、西部大开发给产业结构的全面升级带来了机遇 1.可以促进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西部地区适度集中.由于我国目前还远远未能实现工业化,西部地区还处于工业化的初期,自然资源的优势依然很显著.而东部地区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城镇住房、工业用地、水电煤气以及其它服务的价格都在上涨,劳动力工资水平也在提高.目前,东部地区一些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把自己的产业链向中西部延伸,联合开发当地资源,尤其是能源、矿产资源和农业资源.东部一些大型企业也采取跨地区兼并的方式,收购一些西部企业,以实行当地生产、当地销售.显然,东部地区加工工业特别是一些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西移,为西部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机会,能够更加有效地利用当地丰富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加速工业化进程,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  相似文献   

19.
创新与产业升级:跨越经济发展瓶颈的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索罗外生增长模型和罗默内生增长模型为基础,对创新、产业升级与产业转移的关系,以及产业转移的类型和途径进行的研究表明:一定技术条件下产业经济的发展最终将遭遇中间投入等要素的瓶颈制约而进入平衡增长路径。而跨越这一发展瓶颈的根本途径是创新与产业升级,在我国,实施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可能方向和路径是:其一,通过制度和市场创新推动对通用型技术或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深层次承接;通过制度管理与方法创新鼓励境外投资和跨国并购,促进向海外资源富集区的产业转移。其二,通过技术、管理、市场、方法等多方面创新,推动东南沿海劳动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向内地的产能和扩张型转移。积极鼓励延伸型产业转移在中西部落户、壮大,加强对淘汰型产业转移的规制和规划,促进产业升级,加快中部的崛起和西部大开发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估计2001—2015年中国工业行业的资本-劳动替代弹性,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资本-劳动替代弹性普遍高于技术密集型行业,而后者又普遍高于资本密集型行业;行业开放程度、研发密度、产权属性、资本-劳动比、资产负债率、《劳动合同法》实施以及金融危机等因素都会影响资本-劳动替代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