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王莹 《北方经贸》2009,(12):144-145
贫困大学生经济困难,心理状态较其他同学差。相对于非贫困生而言,在心理焦虑、偏执、抑郁、自卑,人际敏感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团体训练可以帮助贫困大学生增加自我认知,发现自我潜能;可以提高贫困大学生的归属感;可以增强贫困大学生的交往能力;可以帮助贫困学生调节情绪。  相似文献   

2.
职业自我效能感对个体的职业选择、工作绩效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作用,而当前贫困大学生的职业自我效能感偏低。本文对影响贫困大学生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各种因素进行了探讨,并对如何增强贫困大学生职业自我效能感提出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前自主创业已成为高校大学生就业、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新模式和新趋势。但创业的高风险性也让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打了许多折扣。从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在校贫困大学生兼职创业的现状入手,对在校贫困大学生兼职创业需求及创业情况进行了解。从创业风险角度和优势角度分析在校贫困大学生兼职创业的可行性,为贫困大学生的就业找到一条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以大学生心理危机为研究对象,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其特点进行界定,从外部环境和自我内部两大方面,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产生原因,并就高校如何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教育体系、危机预警系统和社会支持系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信息时代,网购已经成为大学生主要消费模式,大学生网购风险越来越高,各类风险事件频繁发生。文章通过调研大学生对七大类网购风险认知的现状,总结影响大学生网购风险认知的三个因素——冲动性购物行为、图便宜的心态、网购风险认知教育匮乏,并基于自我控制理论,提出大学生应对网购风险的自我控制策略——提升网购前的自我觉醒、注重网购前的自我规划、强化网购前的自我评估、学会对网购风险的自我校正,以降低大学生网购风险,提升大学生网购的信心与网购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高职院校教育的不断发展,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高职院校非常之重。社会带来的压力、家庭经济的贫困以及个人非理性认知等都会影响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必须了解和掌握贫困生的心理,帮助贫困大学生从物质上、精神上彻底摆脱贫困,引导他们健康的成长。  相似文献   

7.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现状,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及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采取的对策。健全贫困生的资助体系、加强贫困生自我心理脱贫的心理健康教育、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是解决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以创业自我效能为关键切入点,以河北、天津四所大学的在校高年级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探讨影响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的个体特征、家庭、环境劝导、认知四类影响因素。通过分析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的特征和差异性,发现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从提升创业自我效能的角度,进一步对目前创业教育需要关注的内容、重点和方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田之华 《中国市场》2008,(48):107-108
就业是高校贫困学生摆脱贫困实现自我价值、回报家庭和社会的最佳途径,扶持贫困大学生就业对于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实现社会的安全运行意义重大。扶持贫困大学生就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民生工程、一项民心工程。  相似文献   

10.
吴建安 《中国市场》2008,(40):124-125
高校助学贷款自1999年实行以来便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它一方面促进了教育公平,解决了贫困大学生上学难的问题,但另一方面又出现了因大学生借贷不还而引发的高校助学贷款信用危机。本文从高校助学贷款信用危机的现状和原因出发,从多角度分析了高校助学贷款中信用危机的有效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高校助学贷款自1999年实行以来便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它一方面促进了教育公平,解决了贫困大学生上学难的问题,但另一方面又出现了因大学生借贷不还而引发的高校助学贷款信用危机.本文从高校助学贷款信用危机的现状和原因出发,从多角度分析了高校助学贷款中信用危机的有效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孙娟 《品牌》2014,(11)
心理危机干预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影响高职院校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大学生自我干预是心理危机干预的基础,其他干预策略要通过学生的自我干预有效执行。笔者对淮安市各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自我干预意识进行调查发现:学生心理危机多来源于学业、人际交往、家庭和恋爱等因素,但学生自我干预意识水平参差不齐,需要引起高校对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重视,以及对学生心理危机自我干预途径的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3.
魏小坤 《市场周刊》2020,(13):0047-0047
近年来,伴随国家教育的发展,我国高校得以快速扩招,而贫困大学生的数量也呈增长趋势,而伴随社会的发展,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学生家庭的幸福情况,也事关高校的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因此高校必须重视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并就贫困大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有效分析,帮助他们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提升他们在市场经济中的就业竞争力,从而提高贫困大学生的就业率。  相似文献   

14.
现如今,高校中的贫困大学生群体已经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加以关注的对象。其原因是由于近些年来由于贫困大学生由于不良心态造成的不良社会事件层出不穷。探究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助于深化高校贫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根本上帮助贫困大学生真正改所谓的“贫困”。帮助贫困大学生克服由于贫困原因产生的不良心理,积极处事,共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以自杀和暴力事件为典型代表的大学生极端心理危机事件频发,严重危害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社会的急骤变迁、价值观的多元化、不良文化的传播等社会因素无疑是大学生极端心理危机发生的重要诱因。相关部门应充分认识到该问题的严重性,采取果断而积极有效的措施,为大学生营造和谐健康的社会环境和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加强预防性教育;在心理危机发生的过程中,及时大学生进行关注和帮助,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系统,有效帮助大学生顺利度过心理危机,而大学生自身也需要积极面对危机,寻求多种解决方式,及时化解危机,获得自我的突破和提升,在心理危机中获得不断的成长。  相似文献   

16.
祝旭冉  尹升志 《中国报业》2023,(14):114-115
本文基于健康传播KAP模型,通过文献梳理、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展开研究,以期为大学生容貌焦虑现状提供正确的引导。实证研究显示,大学生容貌焦虑在性别、专业、情感状态等方面存在差异,自我认知情况存在缺陷,身心健康和人际关系受到反向驯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影响大学生购物决策风格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方法采用消费者购物决策风格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华北理工大学25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品牌认知价格质量对等(t=14.19,p<0.001)、新奇流行导向(t=-2.40,p<0.05)、冲动-粗心型维度(t=16.89,p<0.001)、决策困扰型(t=-8.87,p<0.001)、娱乐-享乐导向维度(t=-9.11,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不同家庭所在地的大学生在一般自我效能感上(F=35.448,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不同月可支配收入的大学生在一般自我效能感上(F=10.926,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自我效能感与品牌认知价格质量导向(r=0.451,p<0.01)、新奇-流行认知导向(r=0.451,p<0.01)、娱乐-享乐主义导向(r=0.274,p<0.01)、冲动-粗心导向(r=0.376,p<0.01)呈正相关,与价格认知导向(r=-0.230,p<0.01)、习惯-忠诚型(r=-0.261,p<0.01)呈负相关。结论性别、月可支配收入、家庭所在地影响大学生购物决策风格和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越高的个体在购物决策风格上更倾向于品牌认知价格质量对等导向、新奇流行导向、娱乐享乐导向、冲动粗心导向,而自我效能感越低的个体在购物决策风格更倾向于价格认知导向、习惯忠诚导向。  相似文献   

18.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国就业问题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就业更是难上加难。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有大学生自我调整的责任,要树立自尊、自强、自立、自主精神;也有高校改革转向的责任,更多的是社会和政府的责任。只有调动社会各界力量,为破解大学生就业难营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创业环境,形成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态势,才能最终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危机甚至导致严重后果的事件频发。透过这些现象我们不难发现大学生心理危机导致严重后果不仅是社会问题和心理问题,更多的是社会伦理价值观深层次的问题,笔者通过对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种种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认知生命?学会生活的教育对策,希望能通过高校教育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自身认识这一方法,已达到解决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选择杭州六所高校2009届参与校园招聘的毕业生作为调查对象,对于大学生自我认知、企业认知和岗位认知进行调查,对于校园招聘中应聘大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分析和探讨,从而总结校园招聘中大学生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提升校园招聘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