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司法实践中,常出现“零口供”“零直接证据”的现象,本文分析柏景湾爆炸案来证明间接证据可独立证明案件事实,通过间接证据的组合链接认定案件事实,运用逻辑推理和经验法则得出证明结论,有高度盖然性,推理出唯一性的结论,既节约诉讼成本,又提高诉讼效率,有力地打击犯罪,弥补间接证据链条上的漏洞。  相似文献   

2.
六、直接证据一般优于间接证据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是根据证据与案件主要事实之间关系的不同所作的分类。直接证据与案件中的待证事实具有直接联系,能够单独证明案件事实,如当事人的陈述与自认、记载案件事实的书证等。间接证据是指与待证的案件事实之间具有间接联系,不能单独证明案件事实,因而需要与其他证据结合起来才能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直接证据与案件主要事实是重合的,不发生排他性。由于直接证据对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明不需要经过任何中间环节,也无须借助于其他证据进行逻辑推理,就可以直观地指明案件事实,这种直接性,使得运用直接证…  相似文献   

3.
价格监督检查证据,是指一切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证据种类有: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和现场笔录等。调查取证是价格监督检查的重要环节,获取的证据是证明当事人价格违法行为事实成立的主要依据,是对当事人价格违法行为事实进行认定的基本依据,是对当事人价格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的法定依据。一、我国法律对行政证据的规定证据,在法学界一向被视为诉讼的支柱,是构  相似文献   

4.
罗同昱 《中国市场》2008,(26):58-60
在刑事诉讼中,司法人员如何收集、审查判断及运用间接证据来获取直接证据或直接运用已收集到的间接证据来揭露犯罪、证实犯罪是办理案件的关键,本文旨在通过揭示刑事诉讼中间接证据的收集、审查判断及运用的一般规律来解决这一问题,以便使司法人员能更好地掌握正确运用间接证据的方法,确保诉讼活动的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5.
消费者在权益受到侵害时,可诉诸法庭,寻求法律的支持,使自身的合法权益得以维护。而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时的首要任务是审清案件事实。但案件事实一般是过去发生的,审判人员不可能直接对案件事实亲自观察和了解,要查明和确认这些事实,就要借助证据。民事诉讼中的证据就是能够直接或间接证明当事人争议发生、变更或消灭的一切事实。诉讼证据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与案件事实有关联的、并按法定程序提供和收集的合法事实。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责任原则,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  相似文献   

6.
目前 ,在日益增多的涉及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的诉讼案件中 ,不少消费者事实上很有理由 ,但最终都因所提供的具体证据不足以证明案件事实而“有理说不清”,以致败诉。让人在感到甚为可惜的同时 ,也深感消费者的“有效证据”对打赢官司、维护自身利益不受侵犯是何等重要。那么 ,消  相似文献   

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于今年10月1日起实行,对工商机关的行政执法无疑是一个极大的规范和促进。在法学理论上,证据目前归属于诉讼法学范畴。从不同的角度,可以作多种界定。从作用上看,证据是依法证明案件事实的依据;从表现形态上看,证据是证明案件事实的有关材料和实物;从内涵上看,证据是证明案件事实的事实。行政诉讼证据实质上就是行政程序证据,有的干脆简称为行政证据。一、关于举证责任行政诉讼法已经明确由行政机关对具体行政行为负举证责任,包括事实证据和规范性…  相似文献   

8.
我国民事诉讼构造的趋势为协同主义,证据契约的研究应于此前提下展开。协同主义要求诉讼各方协同发现事实,合理分配诉讼权限。因此,证据契约应囊括三方主体,除却当事人外,还应列裁判法官为监督、审查及阐明主体;证据契约的效力应以权限划分合理与否为标准,排除牵涉证明标准、证明力、证明责任等因素的合意之效力。惟有如此,证据契约制度方与法制体系相契合。  相似文献   

9.
姬晓莹 《商》2014,(39):232-233
近年来,人民法院受理的专利侵权案件数量不断上升,涉及现有技术的涉外性愈加普遍,域外证据越来越多,成为专利诉讼证据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现有技术域外证据的界定和我国的域外证据证明规则这两个方面展开了细致研究,探讨了我国现行域外证据公证认证制度存在的几个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完善、构建域外证据证明规则的若干个人建议。 当今世界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我国应当迅速构建和完善现有技术域外证据的证明规则,切实维护专利诉讼利益,实现诉讼利益的最大化,全力推进专利科技创新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仝照静 《现代商业》2014,(23):278-279
从审计证据和诉讼证据的基本概念、种类和取证方法入手,主要对审计证据和诉讼证据的差异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从促进与诉讼证据的衔接角度,提出了提高审计证据证明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徐海仁 《商界》2009,(10):140-143
法官们常陷入两难:如果不承认电子信息可以证明案件事实,无疑是自欺欺人;但直接引用电子信息所反映的事实,又不符合诉讼法的规定。那么电子信息证据到底该如何取证呢?  相似文献   

12.
《商》2015,(23)
在知识产权法律中,关于对证据的规定较少,法官能够直接运用的证据法律规范则更少。诉讼证据作为诉讼核心的问题理应引起足够关注。然而,与其他证据相比,知识产权的诉讼证据有其特殊的特征。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诉讼证据理论方面研究,对知识产权实务案件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曾淑秀 《商》2014,(43):244-244
在对抗与判定的诉讼结构下,证据是攻击。防御的一种方法,是当事人展开对抗的重要手段之一。证据及证明的功能是连接进行中的诉讼审判和纠纷过去发生在其中的日常生活,并使尽量接近或达到与实体的真实紧密相关的纠纷得到解决。日本民事诉讼的证据制度以大陆法系为基础,吸收借鉴英美法系的制度,基本上以德国法为蓝本,但在具体的法理和结构上有受美国法的影响。本文旨在为证据法领域如何反应“对抗·判定”的诉讼结构,同时又寻求实体上妥当解决纠纷提供一个较完整的制度样本。  相似文献   

14.
合伙案件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以下缩写为CPA)接受法院委托.对已进入诉讼程序的合伙安件涉及的合伙经营情况,合伙各方出资及应得、应出资金等进行的审计。合伙案件审计一般可分为收集证据、审查证据和结论等若干程序。  相似文献   

15.
张宁云 《现代商业》2007,(17):239-240
民事案件事实的查明责任与证明责任是从不同的诉讼主体的角度对案件的法律事实查明的认识。文章针对我国目前民事诉讼证据规则中存在的四方面问题,提出分析意见,以及区分不同民事诉讼活动角色在民事诉讼案件法律事实的证明作用,并进一步提出重新架构民事诉讼案件事实查明和证明程序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李阳 《致富时代》2011,(3):205-205
我国在2010年7月1日实施的《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中首次明确规定了证据裁判原则。任何一项制度或原则都有其特有的演进过程和发展意义,须对裁判事实的内涵和裁判证据的要求进行定位,并在观念和制度两个层面上进行相应改革,以完善我国证据裁判制度。  相似文献   

17.
《商》2015,(20):237-238
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这一论点,是对现有诉讼制度进行深刻反思后总结出来的完善路径。诉讼制度的改革涉及到司法理念的变革,尤其是公检法三家机构之间职能之间的配合、衔接和监督,才能将刑事诉讼"不枉不纵"的理念贯彻到底。纵观整个行使诉讼的流程,证据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没有证据的支撑,公检不能逮捕,检察院不能起诉,法院更不能定罪量刑,可以说,证据是诉讼的灵魂。案件证据的收集涉及人权保障,对人权的重视是作为"小宪法"之称的刑事诉讼法应有之义,案件起诉涉及到证据开示制度,以此平衡控辩双方,案件的裁判涉及到直接言词原则和传闻证据规则,上述原则的贯彻执行,将促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电子证据是指以电子形式存在的、用作证据使用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材料及其派生物。其作为一种全新的证据类型,已逐渐成为各类案件办理过程中重要的取证、检验、侦查对象之一。  相似文献   

19.
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所留下的痕迹,经过档案管理人员归档后的资料称之为"档案"。施工企业一旦与外界出现纠纷,这些"档案"就成为潜在的证据。但是"档案"与"潜在的证据"的外延又不是完全重合,"档案"作为施工过程的记录,侧重于展现施工的事实;"潜在证据"经过法律顾问的整理,提升为所涉纠纷的证据,用于支持法律事实。施工企业在经营中,出现纠纷,发生诉讼在所难免,诉讼的根本在于证据,如果不重视"潜在证据的固定与保存",企业面临诉讼时,往往会因为证据缺乏或在举证期难以举证而陷入被动。固,施工企业在档案管理的同时,要有意识侧重于"潜在证据"的固定与保存。  相似文献   

20.
用证据说话     
证据是用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客观事实。行政证据是由法定主体收集的具有法定形式、依照法定程序审查判断查证属实的客观存在 ,对案件事实起证明作用 ,用以作为定案的依据。但在日常执法活动中 ,有些行政执法机关恰恰在证据这一块上做得不够 ,表现在采集证据的种类、范围、方式和运用等诸多方面。能够证明违法事实存在的证据链条不确凿、不充分 ,对定性和处理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由于行政相对人往往聘请律师参与行政复议和诉讼 ,以维护其合法权益 ,而律师具有渊博的法律知识、熟练的运用技巧和广泛的权利 ,他的执业特点决定了必须从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