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婷婷 《商业研究》2020,(1):95-102
商业银行同业业务逐渐从传统信用拆借演变为类信贷业务,一些银行通过同业业务实施监管套利、风险资产出表,同业业务的快速发展对原有货币政策传导体系形成干扰,甚至改变了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渠道。使用25家A股上市银行2008-2018年数据,在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了同业业务发展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理论上,同业业务能够提高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和强化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上述影响并同时对于不同银行伴有异质性。实证结论验证了理论推演的假设:同业业务发展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正相关,并对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具有强化作用;同业业务对大型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影响有限,但对股份制银行和中小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表现了较强的正相关性。分析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中小银行对货币宽松与否更为敏感,其同业业务发展程度与货币宽松情况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根据上述研究结论,监管政策应当更加关注银行体系分层结构下的同业业务发展引导,尤其是对于股份制银行和中小银行,应当逐步引导同业业务占比较高银行压缩同业资产,鼓励商业银行业务回归本源,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类商业银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银行业务也变得日趋多样化,银行同业业务不断增多,很多主导业务的出现使银行杠杆风险增大,影响到其他业务的正常开展,更有可能引发银行系统性风险。因此,对银行新型同业业务潜在风险提出解决对策:对新型同业业务全融资链条加强管理;加强同业业务统筹管理;对同业业务计提差异拨备,对损伤比例进行控制与约束,从而使银行潜在风险传染效应降低。  相似文献   

3.
最近几年来,我国的银行同业业务发展迅速,银行同业业务可帮助金融机构规避金融危机带来的风险,银行总资产比重中占有比较高的比例,以此同时,银行盲目追求利润的增长,转投监管的空子来推动着同业业务的经济高收益,而忽视带来的风险的导向作用。因此本文将阐述银行同业业务发展对银行产生的影响分析,将做好同业业务管控工作作为当前金融行业发展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4.
我国银行同业拆借市场“传染”风险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使用矩阵法模型模拟我国银行同业风险头寸分布状况,估计了银行体系内的“传染”风险。结果表明:(1)银行同业资产和负债都与银行的类型和规模相关,国有银行的同业头寸占全部同业头寸的70%以上,但其同业资产占比有逐年下降趋势;(2)银行体系内风险传染的概率非常低,同时风险传染的概率及其导致的损失在逐年下降;(3)如果考虑银行预期和银行安全网对传染风险的降低作用,危机传染的风险甚至会降至零;(4)对“传染”风险的估计也存在低估的可能,同时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的“传染”风险正在从银行同业之间向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尤其是证券公司之间扩散。  相似文献   

5.
姚静娟 《现代商业》2013,(36):29-29
银行同业业务快速发展是商业银行顺应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挑战的银行战略转型选择,其表内影子银行模式加大了银行流动性风险和资本脱实向虚的经济风险,对央行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管理带来较大挑战。本文旨在对银行同业业务发展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对银行未来业务创新的方向和监管思路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态势当中。同业业务作为开展流动性管理以及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的作用也极其显著。本文立足于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发展现状,介绍了当前银行发展同业业务所面临的市场环境;银行同业业务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并结合上述内容,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发展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7.
项后军  曾琪 《财贸经济》2019,40(8):50-66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在资产负债管理上的期限错配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同业业务的期限错配,不仅深刻影响了银行的经营,还对商业银行的内在稳定性和脆弱性产生了重要影响。鉴于此,本文以同业业务期限错配为分析主线,探讨银行同业业务期限错配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作用机制,分析同业业务期限错配及其流动性创造对银行脆弱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金融强监管对同业业务期限错配与银行脆弱性之间关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银行过度参与同业业务造成的期限错配尽管显著增加了同业业务流动性创造,却导致了银行总体流动性创造功能的下降;同业业务流动性创造显著增强了期限错配与银行脆弱性之间的关系,随着同业业务流动性创造的膨胀,同业业务期限错配进一步加剧了银行脆弱性,且中小型银行的脆弱性水平显著高于大型银行。2016年下半年开启的一系列监管强化政策造成同业业务流动性剧烈波动,市场因监管政策冲击,产生了一系列的恐慌反应,短期内反而加剧了银行脆弱性。  相似文献   

8.
董骏 《商场现代化》2014,(24):119-119
近几年银行同业业务发展十分迅速,并且逐渐呈现出对公业务、对私业务和同业业务三足鼎立的局面。而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在发展过程当中,也不可避免的对我国货币政策造成了一定影响。以下主要针对当前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发展现状以及银行同业业务发展对货币供给造成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黄蕴洁  肖新华 《市场论坛》2010,(3):55-55,44
在经济全球化、银行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国际贸易融资已被广泛地应用。然而,由于世界金融危机日益加深,国际贸易结算融资在银行融资业务中的比重不断上升,融资风险也逐渐增大。文章通过分析国际贸易融资的各种风险,提出了可行的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0.
《商》2015,(39)
银行同业业务为近年来逐渐兴起并获得快速发展的一种新兴银行业务。国外在金融不断创新与发展的情况下,出现了一种影子银行运作模式。我国借鉴国外发展形势亦创建了影子银行。但是,我国的影子银行与国外在类型与运作模式上均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近年来,我国的影子银行逐渐开始发展同业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货币政策以及金融稳定造成了一定影响。本文在对我国银行同业业务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后,分别研究了银行同业业务对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的诸多影响。  相似文献   

11.
陈春雨 《浙商》2013,(12):113-113
申领银行卡、存折存取款、申请贷款发放,这些通常只能到银行柜面办理的业务,现在也能在柜员机上自助办理了。不会操作怎么办?按下机子上的远程呼叫按钮,银行的客服人员会通过视频实时为您进行业务操作指导……近日,浙江省首台iTM在交通银行杭州高新支行正式投入使用,这标志着交通银行率先在省内同业实现了“远程智能柜面服务”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立足于我国监管部门大力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的现状,文章系统梳理了不同类型行政处罚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机制,并利用手工整理的2008-2018年银行行政处罚数据,对理论假说进行实证检验。经验结果显示,“仅机构处罚”不能显著降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双罚”可以有效抑制银行风险承担,并且这种抑制作用具有长期效应。异质性检验表明,“双罚”对大银行、国有银行和全国性银行风险的抑制作用更明显。机制检验发现,减少理财产品、同业业务等影子银行规模是“双罚”降低银行风险承担的重要渠道。研究还发现,随着责任人处罚严厉程度的上升,“双罚”对银行风险承担的抑制效果越好。政策启示在于,加大责任人问责力度,整治影子银行乱象,是监管部门防范银行风险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浅谈银行外汇会计业务风险及防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念 《财经界(学术)》2011,(20):244-245
由于目前人民币加速升值,导致汇率风险加大,再加上我国外汇管理的监管力度也在不断加强。这就使得银行外汇会计业务的风险进一步增加。本文首先阐述了银行外汇会计的对象及特点;其次,分析了银行外汇会计业务存在的风险;最后,从加强对“人”的管理和培训工作、加强外汇会计管理制度的建设、加强外汇会计业务的监督与检查、加强外汇会计业务的内部控制及审计监督等方面就防范银行外汇会计业务风险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看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李丹丹 《华商》2013,(11):11-11
11月5日发布的《2013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首次以专栏形式重点介绍了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对于货币政策的扰动与潜在风险。在同业业务发展火爆、监管部门拟对其加强监管的当下,央行详尽阐述同业业务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力渐升,并指出不规范的同业业务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我国从1998年开展汽车信贷业务,发展势头良好,但信贷过程中存在借贷不还的风险,通过阐述其经营模式,并将几种模式比较,从银行内部运作和汽车经销商、保险中介等外部因素两方面对目前汽车信贷领域存在的风险及风险形成原因进行了简单分析,并从加强商业银行内部管理、强化同业合作、密切防范业务中介欺诈风险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6.
马峻 《商》2014,(6):138-138
商业银行作为一个金融、经济系统中十分重要的的主体,由于其特殊的企业性质和对一国或是地区的金融体系稳定的重要影响力而一直备受各方关注。由于商业银行的运营资金大部分来自于其负债业务,而其自有资本仅占其全部资本的较小份额。受到经济环境等宏观因素和银行自身信誉、服务质量等微观因素的影响,看似稳定的负债业务资金来源可能会在极端情况下出现大幅波动,且客户在银行的存款期限往往较短。同时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一贷款业务,往往具有较长的回收期限。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长贷短存”,所以稍有不慎商业银行可能就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困境。即使有其他资金来源来补充,如:央行再贷款、同业拆借、发行金融债。也可能对商业银行的形象和信誉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本文将对商业银行面临的操作风险的特征进行研究。以期能够找出防范操作性风险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7.
流动性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是生命线,其变化很可能引起流动性风险,令商业银行蒙受巨大损失。因此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一直是重点关注问题。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主要问题为银行同业业务发展,影子银行和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银行资金来源不稳定性增强和期限错配等问题。应改革流动性监管,完善监管指标体系,加强影子银行监管力度,优化资金结构,加强融资管理,加强压力测试和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金融同业中,中国银行是发展海外业务最早、开设海外机构最多 的一家银行。特别是近年来,中国银行的海外业务有了很大的发展,海外各行的经营活力不断增强,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业务规模不断扩大,服务品种不断增多,技术装备和业务手段不断趋向现代化。与此同时,中国银行海外机构与国际银行同业的关系也不断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9.
《商》2016,(11)
买入返售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重要的资金业务之一,不仅使银行摆脱了传统的"负债支撑型"运行模式的束缚,也为银行带来了较高的收益。然而金融创新的缺陷不可忽视,同业资产业务的过度膨胀的会给整个金融系统带来各种风险,加大了金融监管的难度。本文就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游离在监管边缘的买入返售业务所存在的各类风险进行分析,针对我国金融监管政策的不足,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佳伟 《国际市场》2004,(9):56-56
贸易公司在做进口生意时,常常需要银行提供贸易融资的便利。由于现在国内外汇资金情况与前一阶段相比偏紧,公司向银行借款时,银行要求的利率已经有所上升。最近,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向一些办理国际结算业务的贸易公司客户介绍了种新的贸易融资手段.通过办理“远期信用证海外代付业务.既完成了业务,财务成本也得到了控制,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