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保障费改税是社会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依法对社会成员基本生活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很难满足不断扩大的社会保障需求。所以 ,改革现行社会保障管理体制 ,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机构 ,以社会保障税替代社会保障费是适应市场经济、促进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
孙一帆 《商业会计》2012,(6):106-107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在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基本建立起比较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但我国社会保障费的管理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在对我国现行社会保障费弊端分析的基础上,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及其未来的出路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确立合理的社会保障筹资机制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问题,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缴费机制存在着资金紧缺、统筹层次低、征缴部门混乱等_系列问题,因此改革社会保障筹资方式迫在眉睫。本文首先介绍了社会保障基金筹集的基本形式及各自特点;其次通过对我国社会保障筹资模式的“税费之争”的分析,得出我国适宜开征社会保险税这一结论;再次通过对我国社会保障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我国应走一条“渐进型”的“费改税”改革道路;最后对我国开征社会保险税提出了一些基本设想。  相似文献   

4.
开征社会保障税是完善我国税制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在农村开征社会保障税对于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开征农村社会保障税对于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模式不仅关系到我国社会保障基金能否实现保值和增值的基本目标,而且更直接地影响到社会保障体系运行的效率。针对我国当前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模式不当、投资渠道单一、保值增值性差、财政监管不力等问题,提出构建符合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运行要求的社保基金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构筑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既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又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自身发展的长期任务.总的说来,转型时期我国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基本框架的构建要按照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精神来进行,即: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障.具体说来,按筹资方式和保障项目有如下几大类:  相似文献   

7.
从古至今,在我国农村地区土地与农民之间相互依存,土地与农民的一切基本权利息息相关。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发展,农村的大量集体农用地被征,产生了大量的"特殊弱势群体"--失地农民。针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现状,分析现阶段国内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模式,结合目前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结构不完整、保障内容不全面、保障资金筹集困难及保障制度缺乏法律保护问题,为了保障失地农民在失去土地之后的基本权益,政府需在建立合理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上健全征地制度,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征地制度保障失地农民的基本权益。  相似文献   

8.
王辉 《江苏商论》2003,(6):55-56
虽然我国社会保障的基本框架已经确立,但在社会保障筹资方式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开征社会保障税已经成为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客观上的需要,笔者认为我国开征社会保障税的条件已基本成熟,为此提出建立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社会保障税收制度的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9.
与我国经济发展中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相对应,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也具有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特征,即城市居民享有较高的社会保障水平,而农民则基本上被排斥在正式的社会保障体系之外。建立符合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又能满足农民基本需要的社会保障体系应加强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建设;最低生活保障建设,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发展慈善事业推动农村社会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10.
郜凯英 《中国物价》2014,(12):85-87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虽然已逐步走向完善,但"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并没有完全实现,作者认为在现阶段我国理应集中财力优先达到"全覆盖、保基本"的目标,构建以平等为原则的适度普惠型社会保障体系。本文从社会保障领域中公平与平等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出发,讨论了我国构建以平等为原则的适度普惠型社会保障体系即以非缴费型的零支柱项目为基础,以缴费型多支柱项目为选择的社会保障体系的理论依据与财政支撑,认为我国理论与实际财政都支持构建以平等为原则的适度普惠型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1.
作为现代国家的一项基本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由四个方面组成,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社会福利。这几项社会保障是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统一整体。社会保障体系是现代国家经济社会有序运行的"安全网",它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我国,社会保障工作又被赋予了一层特殊意义,它直接关系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社会保障体系是否健全,有关社会保障制度的法规是否完备,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法律体系构建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社会保障是全国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需要有一整套社会保障法律规范作为前提条件,农村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应围绕一定的基本原则来构建。  相似文献   

13.
谢书鑫 《商》2014,(43):65-65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社会保障体系并行的模式所带带来的危害不断凸显,在这种背景之下,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社会保障并轨的呼声越来越高,并轨已经是大势所趋。这客观上要求我国尽快推进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社保体系并轨,构建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统一社保体系。本文对于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社会保障并轨的必要性进行探讨,总结了并轨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并轨的基本路径,希望能够给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一、社会保障发展需要系统研究、统筹规划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地位,经历20多年的改革探索,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等社会保障事业都得到较快发展。但有些保障制度还不够完善,需要研究解决一些制度设计缺陷等问题。其间,既积累了一些经验,也有过一些教训。  相似文献   

15.
我国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要从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建立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方向,加大政府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优先解决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建立多层次的农村保障体系,不断缩小城乡社会保障水平差距。[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有关社会保障的理论研究与发展实践表明,社会保障水平的选择与演变可能符合"倒U"的发展轨迹,即在体系初创阶段逐渐提高,从而意味着政府介入程度不断加强.然而当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以后,由于政府提供基本物质帮助和调节收入分配所涉及的经济干预程度降低,社会保障水平从而也逐渐降低.目前我国社会保障水平有待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商》2015,(36)
本文就我国现阶段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面貌以及现存的一些问题展开论述。由于种种主要原因,在我国实行农村社会保障要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必要条件,经济承受能力为重要保证。着实将我国农村保障工作纳入经济社会的全局来规划,逐步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走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要对于农村保障的各项基础工作有整体谋篇布局的宏观能力,稳步推进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地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加快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辉 《财经论丛》2000,(3):70-74
社会保障有法可依,才能促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与持续发展,世界各国从社会保障思想的产生、发展到社会保障立法,经过了错综合复杂的改革历程,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市场的配套工程,体制还不健全、体系尚不完善,直接制约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这延缓了改革的进程,本通过对制约我国社会保障发展的因素分析,提出了我国社会保障立法与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9.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猛 《北方经贸》2006,(12):135-137
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我国经济当前仍是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农村社会保障作为社会保障体系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关系到农民、农村、农业以至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因此,针对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必须加强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进一步完善农村相关制度的改善,建立健全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0.
田穗  张艺壤 《商业时代》2013,(2):108-10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社会保障制度通过不断地改革和创新已形成为一套较为完整的保障体系。而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远远落后于城市,形成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保障结构。本文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线,通过对城乡统筹的基本内涵及其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新要求的阐释,提出完善社保制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