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公债,即公共债务,政府向国内的个人和单位举借的债称为国内公债(内债),政府向国外举借的债就是国外公债(外债);而按发行债券的政府级别划分,又可分为中央公债和地方公债。公债的发行往往与一个地区的历史和财政息息相关。目前关于近代湖北省地方公债的研究主要散见于历史研  相似文献   

2.
王菊梅 《金卡工程》2009,13(7):242-243
北洋时期福建省,由于军阀混战,军费开支浩大,为弥补财政收入的不足,历届主政者都把发行地方公债作为筹措经费的一种重要手段.历届地方政府虽然也将一部分债款用于福建省的建设事业,但大部分都被用于军政费用.由于政局不稳,福建省历届政府的债信不佳,常常是发新债换旧债.北洋时期福建省混乱的公债发行情况,不仅反映出民初福建社会经济的畸形发展,也为今天地方公债的发行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融资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债券市场中,不仅活跃着由中央政府统一发行的国家公债,地方政府组织发行的地方公债也已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债券市场品种,并逐渐成为政府经济部门发行债券的主要组成部分。然而,我国地方债券还是一片空白,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地方政府发行债券融资已具备了多方面条件。本文在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必要性、基础条件和指导原则之后,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前,各级地方政府不管是来自正规渠道,还是非正规渠道,普遍存在大量债务。地方政府公债是国家公债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举债权是各级政府应有的财权,我国建立地方公债制度已有可行性。设计地方公债制度,包括地方公债监管制度、地方公债发行和偿还制度、风险防范制度以及协调地方政府公债与中央政府国债的平衡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尽管全国人大立法委员会二审否定了《预算法》修改稿中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条款,但经济理论界关于发行地方公债、尽快使地方政府负债阳光化的建议声,还是没有止息。那么,理论界为什么坚持认为应当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地方公债呢?安徽财经大学李冬梅教授在其6年前出版的《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一书中,就这一问题给出过有理有据、肯定明确的回答。全书分为8章,从理论到实践逐层分析,借鉴外国经验,深入剖析地  相似文献   

6.
从国际上看,大多数国家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用以解决地方财政不平衡的矛盾。地方公债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地方政府广泛采用的筹资手段,如日本地方政府的公债收入约占全部债务收入的1/3,法国地方政府可自主发行5亿法郎以下的债券。  相似文献   

7.
关于城市公债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预算法》第28 条规定:“除 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 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务。”法律虽作如 此规定,但我国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 市政府职能的履行,已在客观上提出 了发行城市公债的问题,而且我国发 行城市公债的各项条件正日趋成熟。 在现实生活中,已出现了地方政府通 过项目债、企业债(公司债)的形式变 相发行城市公债(市政债)的案例。因 此,可以预见,随着建立公共财政框架 过程中各项关系的逐步理顺,城市公 债在不太远的将来有可能成为我国城 市政府财政收入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 有关城市公债 的一些基本原理 在我国,由于长期禁止发行地方 公债,人们对城市公债是比较陌生的。 考察城市公债的种类,除公债理论一 般的分类方法外,又可根据担保条件 分为一般责任债券和收益债券两种类 型。一般责任债券属于“纯公共品”项 目,即项目本身难以收回投资。它以城 市政府的经常性财政收入为担保,其 信誉度较高;收益债券属于...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禁止地方政府发行公债,而国外地方政府发债融资弥补城市基础建设资金不足,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本文对从我国建立城市公债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分析出发,提出了建立我国城市公债制度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已离不开债,无论人们愿不愿意,都必须面对债。债是经济润滑剂,善用公债,可以改善民生,增强国力百多年来,发达国家走向发达的重要实践经验之一,是发展扩大社会信用,敢用公债,善用公债。不用公债,要想发达,缺乏先例,很少可能。对于近年沸沸扬扬的美债与欧债危机,不必过分看重,如同越野车遇上小水坑,水花四溅后还将远行。切不可看到水花溅湿行人,就消极地从中汲取教训,以致影响中国公债必要的、合  相似文献   

10.
地方债是地方政府发行的公债。20世纪50年代,我国中央政府在发行国家经济建设公债的时候,有些省份曾经发行过少量的地方债。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国债和地方债都取消了。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重新发行国债,但地方债一直没有恢复。据粗略统计,中国全部地方政府债务至少在10000亿  相似文献   

11.
一、发展地方公债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一)基本条件已经成熟。财政部科研所副所长王朝才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专访中指出:“地方公债能否顺利发行,决定于两个关键因素:一是社会公众具备充分的应债能力;二是地方政府具备足够的偿债能力,有能力避免由此导致的财政风险。”从这段话中,至少可以理解出两层意思:一是社会资金的余缺和供求关系从根本上决定了举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开放并加强地方政府发债管理是学界多年关注的改革大计,随着财政部起草的有关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方案已提交国务院待批,我国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公债将是大势所趋。从政府职能、现实财政收支和代际公平三个视角对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必要性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地方政府职能重要性的进一步凸显、现行的财政体制改革对于匹配财力与事权效应的不显著、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代际不公平”的问题,都对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提出了紧急而迫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发行地方公债的理论依据和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公债的理论基础是公共产品理论和财政分权理论.中国发行地方公债的几个问题是:发行地方公债的目的问题;地方公债的发行可否减轻中央政府的债务压力问题;地方公债能否用于支持落后地区、能否用于西部大开发问题;地方公债在现阶段能否起到防范财政风险的作用问题;地方公债的定位问题.通过分析以上问题,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地方公债是公共财政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财政分权的客观要求,因而是规范财政收支体系的必然要求.为了避免发行地方公债的风险,应先选择经济发达地区的大中城市进行试点,然后在经验和时机成熟后扩大范围.  相似文献   

14.
地方政府公债融资的国际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公债在加强地方政府的服务职能、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本考察了美国和日本地方政府公债融资的经验和教训,总结出对于我国建立地方公债制度具有借鉴意义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发行地方债的理论基础与制度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发行地方债的理论基础地方债是地方政府依据信用原则,从社会上吸收资金来满足地方公共支出需要的一种形式,是市场经济中政府债务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地方债包括地方公债和市政债券两个组成部分,地方公债通常指完全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的债务收入,市政  相似文献   

16.
按照公债经济学的界定,公债是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举借的各项债务”。结合近代中国公债史的具体情况.本文所说的“公债”是指近代中国历屑中央政府(包括财政部、铁道部、交通部和建设委员会等各部门)所举债的国内公债(简称内债),既包括公开发行的以公债票、国库券形式出现的债项,也包括以合同、契约等形式出现的各种债务。  相似文献   

17.
用公债筹集资金、刺激经济是各国普遍采取的一种手段 ,而如何掌握公债适度规模 ,如何用好公债资金是当前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通过对评判公债规模标准的比较分析 ,认为应从公债使用效益来看待公债适度规模 ,并提出应从改进预算编制、发行地方债券、规范公债市场运作机制等方面来提高公债的使用效益 ,以更好地发挥运用公债使用效益指标进行评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建议立法委员们积极理解《大债》不要再投票反对《预算法》修改案中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条款约翰·兰彻斯特不愧为频频获奖的专栏作家。2008年1月,他发表《伦敦金融圈的子民》一文,预测将有全球性金融崩盘发生,7个月后,美国次贷引爆全球金融危机。2010年,他又著《大债——全球债务危机:我们都是倒霉蛋!》(以下简称《大债》)一书,此后欧债危机愈演愈烈,至今  相似文献   

19.
《预算法》第28条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予页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然而,由于目前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并不健全,各级政府间的事权、财权划分还不够科学,导致各级地方政府在面临艰巨的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的同时,又缺乏必要的筹措资金的能力和权力,普遍财力匮乏。于是有些地方政府被迫采取一些非规范的融资方式,形成了大量的游离于财政监督之外的债务,结果造成地方政府显性和隐性债务剧增,增大了潜在的财政风险。因此,研究我国地方政府举债问题,既有利于完善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又有利于中央对各级政府债务的全面监管,有效避免债务危机和财政风险。本文通过借鉴美国地方公债信用管理经验,对我国地方政府举债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地方公债制度的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赋予地方政府举债权既是完善市场经济、规范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客观要求,也是强化财政职能、缓解各级政府财政困境的必然选择。本通过研究美国的地方公债体系,探寻适合我国国情的地方公债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