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汤玉权  吴月英 《乡镇经济》2010,1(4):87-90,104
由市场经济推动和党的政策引导,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在我国蓬勃发展,并具有组建形式上的多元化、组织方式上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利益分配上合作组织和农户双赢的特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对于培养具有科学文化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有重要作用。但当前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在发展上存在基层干部认识不足、普遍缺乏资金、内部管理不够民主规范等问题。因此,需要提高地方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认识,政府要推行优惠政策,要健全专业合作组织机制,不断加强规范化管理,以此推进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更好地培养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2.
许艳秋 《辽宁经济》2006,(11):21-2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同时要求“培养有道德,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人是最根本的,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的:“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日前,我们通过对辽南地区部分农村的调研,深深地感到,新农村建设离不开高素质的现代新型农民,加强培养新型农民工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最为迫切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培养一支新型农民队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关于农村改革发展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既具有深刻的科学内涵,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最重要的在于培养一支新型农民队伍,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内容.也是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也是农业科学技术转化的重要载体。在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大力开展农民培训,培养一大批觉悟高、懂科技、善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6.
农村公共事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培养和造就亿万新型农民,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其全面参与公共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培养新型农民关键在于加强农民的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新型农民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培养新型农民,要以“生产发展”为目标,努力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以“生活宽裕”为目标,大力提高农民的市场意识和经营水平,以“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为目标,着力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以“管理民主”为目标,增强农民的法律素质和自我管理意识。  相似文献   

8.
方海文 《浙江经济》2007,(18):58-59
作为新农村建设主体的农民,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成败。浙江省委、省政府早在2004年就提出实旌“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增加农民收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农民培训已成为省政府要突出抓好的十件实事之一。今年1月召开的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提升农村教育和农民技能培训水平,[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关于在新农村建设中培养新型农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农民是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守法纪的具有较高素质的农民。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和基础力量,培养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要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必须加快农村教育事业发展;抓好农民劳动技能培训;抓好农村基层干部的培养;抓好农村文明新风的培育;抓好农村文化建设等。只有培养出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新农村建设的成功才有保障。  相似文献   

10.
肖坚 《老区建设》2007,(4):29-31
在分析当前农民素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如何培养有文化、懂技术、熟市场、守法纪、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新农村.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建设中的新型农民培养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凌云 《特区经济》2009,(7):159-16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全面实现农村小康的根本举措,也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真正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键在于新农村建设,核心在于培养新型农民。因此,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培养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面对着对高素质、高技能的新型农民的需求,探讨当前农民的素质现状以及如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新型农民就成为紧迫而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20字目标”,涵盖了物质、精神和政治三个文明的内容,每一力‘面都离不开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背的新型农民的参与。如果说懂技术、会经营是新型农民的“硬件”,那么有文化则是新型农民的“软件”。“硬件”容易持续得到加强,而“软件”因其不够“显性”,往往容易被人忽视。  相似文献   

13.
根据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的结果分析表明:第一,在农村劳动力的非农转移中,女性人数低于男性人数,女性非农转移中回流人数高于男性人数,因此,女性农民成为今后农村发展的主体力量。第二、农户家庭收入主要依靠农业家庭经营性收入。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经济条件,依据经济学成本收益分析,农村家庭对女性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预期收益明显低于预期成本,因此,缺乏对女性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动力。本文提出:1、政府应该成为女农民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力量;2、家庭应该重视女农民的人力资本投资;3、个人需要转变人力资本投资的观念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中拥有居住证的农业人口以及城市的农民工人口越来越多,占城市人口比重越来越大。分析我国近些年来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与进城农民有关的社会问题,绝大部分都是由于进城农民化水平低,自我保护意识差,法律知识淡薄所造成。因此,现阶段加快农民的法律意识培养,提高农民的化知识水平,引导农民知法、守法,并且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农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农村基础设施也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6.
开展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活动,对于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秦都区在“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中,大胆创新,注重实效,把着力点放在农民增收、改善民生、创建措施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农民是农村生产生活的主体,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的主体,是农村经济社会最主要的建设者。农民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农村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农民知识化进程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发展步伐,决定着我国  相似文献   

18.
王廷琦 《乡镇经济》2001,(11):29-30
农业、 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重大问题,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做好当前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山东省乳山市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大力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走出了一条“技术能人+农技协会+产业化”的新路子,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科技的普及和推广,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强了农业发展的后劲,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2000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89.8亿元,比上年增长8.8%,农民人均纯收入3320元。  相似文献   

19.
农民的信仰状况是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价值基础,具有维护乡村社会稳定的社会功能。当前,农民的信仰状况如何,党政、教育、宣传部门应有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古蔺地处四川南缘,既是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的红色文化县,更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2004年,四川省将古蔺定为“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试点县:2004年和2006年共安排移民指标566户2506人:全县经反复筛选过虑,最终确定生存环境恶劣对象261户1198人,占试点总户数及总人口的46.1%和47.8%;地质灾害即发区对象128户599人,占22.6%和23.9%;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区对象177户709人,占31.2%和28.79%。[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