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作为一类新型金融中介组织在我国金融市场中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运作包括融资、项目选择和退出三大步骤,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私募的退出,因为只有拥有顺畅健全的退出机制才能保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成功循环运作。由于缺乏相应的金融制度设计,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我国的退出还存在很大的障碍,主要表现为退出形式单一,大量私募通过IPO退出,而目前中国股市IPO堰塞湖现象严重,IPO竞争格外激烈,阻碍了私募的有效退出,从而找到解决私募股权基金顺利退出的方法是保证中国私募股权基金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发展私募股权基金可促进金融结构优化、推动企业素质提高.但我国发展私募股权基金还存在许多障碍,我们应从完善有利于私募股权基金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促进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完善私募股权基金的退出通道、拓宽私募股权基金资本来源渠道等方面促进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北金所将建设高效的PE二级市场交易平台,拓宽PE退出渠道日前,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正式启动私募股权基金二级市场交易平台,该平台拓宽了PE退出渠道,北京要素市场又一次实现了金融创新。股权交易平台拓宽PE退出渠道日前,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公布了《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私募股权交易规则》,正式启动私募股权基金  相似文献   

4.
王媛 《新金融》2015,(10):33-37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私募股权基金募集的资金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我国中小企业主要的募资来源之一。由于私募股权基金具有循环投资的特性,退出是私募股权投资的核心环节,因此只有建立畅通的退出机制才能为私募股权基金提供持续的流通性和发展性。本文阐述了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的退出方式及退出机制存在的问题,结合美国的发展经验,提出了完善我国私募股权基金退出机制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私募股权基金退出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和健全私募股权基金退出机制,保证资金的顺利退出和高效循环,是促进私募股权基金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主要从退出方式和退出地点两个方面分析私募股权基金的退出机制。并在文章最后讨论了当前影响我国私募股权基金退出的主要障碍,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退出行业、退出方式、退出市场等维度描述我国私募股权基金退出现状,分析了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机制存在的问题,并基于中美私募股权基金退出机制在法律环境、监管体系和中介服务机构方面的比较,从构建市场体系,健全法律、培育中介机构、培养专业人才等方面,提出完善我国私募股权基金退出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欧美私募股权基金运作机制的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和欧洲的私募股权资本市场运作机制有着一定的共性,但由于其所处的经济环境、政策环境和文化背景不同也存在某些差异,其中许多方面值得借鉴。我国应该充分利用和引导民间富余资本加入私募股权基金,坚持私募股权基金制度和监管的市场化方向,完善基金管理人才的培养和激励机制,并为私募股权基金建立通畅便捷的退出通道。  相似文献   

8.
经济复苏期我国私募股权基金退出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总结了国外私募股权基金退出方式和退出特征,并结合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状况和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我国私募股权基金在现阶段健康发展的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私募股权基金已形成了一个融资规模近万亿美元的庞大产业,已成为国际主流的投融资工具之一。随着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各项法律法规的日趋完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中国逐步发展起来。同时,由于我国私募股权运作过程中,存在交易平台、交易制度缺失、退出渠道不畅等问题,成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面临的突出瓶颈。本文在对国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交易退出制度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交易退出制度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章超斌 《云南金融》2012,(7X):241-242
近年来,私募股权基金发展极为迅速,已成为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对国民经济、资本市场和被投资企业都有着非常大的积极影响,但我国私募股权基金退出机制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运用博弈论方法对私募股权基金的两种重要退出方式:IPO和股权转让进行分析,研究私募股权基金退出方式选择的过程及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寻找各种退出方式的现存问题并提出相关意见。  相似文献   

11.
章超斌 《时代金融》2012,(21):241-242
近年来,私募股权基金发展极为迅速,已成为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对国民经济、资本市场和被投资企业都有着非常大的积极影响,但我国私募股权基金退出机制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运用博弈论方法对私募股权基金的两种重要退出方式:IPO和股权转让进行分析,研究私募股权基金退出方式选择的过程及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寻找各种退出方式的现存问题并提出相关意见。  相似文献   

12.
通过国内外的经验表明,私募股权基金的退出主要有上市、出售、股权回购和清算四种,并且私募股权基金通过产权交易所进行产权交易进行退出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私募股权投资于产权交易市场对接的前景分析、我国私募股权投资与产权交易市场对接的思路以及我国私募股权基金与产权交易市场的对接方式研究进行研究,分析我国私募股权投资于产权交易市场对接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13.
隋杰  郭星玮 《时代金融》2013,(17):86-87
目前私募股权投资的退出面临重重阻碍。私募股权的退出关系到私募投资者收益,影响私募资金的循环和效率,也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经济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本文利用鱼骨图模型对私募基金的退出障碍做出系统解析,通过案例重点分析了并购重组与APO退出途径的选择,试图理清思路,为私募股权投资的退出提供政策建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张峰 《金卡工程》2008,12(10):65-65
本文通过将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立法同国外私募股权基金监管制度的比较,提出一系列我国未来私募股权基金立法中关于监管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虽然私募基金有待退出的投资项目不断积压,但随着IPO重启,预期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私募基金通过IPO的方式实现退出。此外,私募基金之间股权转让以实现退出的现象也会越来越多。2月26日,普华永道在其发布的对中国私募基金市场的分析报告中称,虽然2013年私募基金资金募集受IPO退出限制影响有所收紧,但私募基金交易披露金额达350亿美元,较2012年有显著增长,且平均单笔交易金额达9540万美元,  相似文献   

16.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而资金融通是其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文章在分析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现有融资途径以及传统的融资手段无法适应创业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私募股权基金是现阶段战略性新兴产业最优的融资手段,文章阐述了私募股权基金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作用机理及积极效应,然后结合现阶段我国私募股权基金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从加强政府领导、完善各层次私募股权基金发展和私募股权基金退出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私募股权基金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7.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是指通过定向向投资者募集资金而设立的从事非上市公司股权投资的基金,投资者通过认购基金份额成为公司的合伙人,以期在被投资企业相对成熟后通过退出实现资本增值,分享投资所获得的收益.私募股权投资作为先进的投资模式,是金融创新和产业创新的结果,其运作方式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推动了被投资企业的价值发现和价值增值,同时提供了高收益的投资渠道,因而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认可.重庆市作为长江上游最重要的区域性经济、金融中心,私募股权投资业的发展无疑是重庆推动金融创新,完善金融市场结构的必要环节.本文通过对重庆市私募股权投资业现状的研究,找出重庆市发展私募股权投资业相关机理,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私募股权基金文献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私募股权基金首先在美国,其次在欧洲大陆和英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因此对美国和欧洲大陆私募股权基金市场的研究给亚洲新兴经济体,尤其是中国PE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本文首先界定私募股权基金的定义,然后从影响私募股权基金发展的因素、委托人-代理人风险控制、退出模式这三个层面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最后对该如何培养有利于私募股权基金发展的外部环境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杨展 《中国外资》2012,(4):183+227
<正>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是指通过定向向投资者募集资金而设立的从事非上市公司股权投资的基金,投资者通过认购基金份额成为公司的合伙人,以期在被投资企业相对成熟后通过退出实现资本增值,分享投资所获得的收益。私募股权投资作为先进的投资模式,是金融创新和产业创新的结果,其运作方式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推动了被投资企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会计师》2014,(13)
随着我国私募基金的发展以及私募基金利用并购退出市场案例的增加,一种由上市公司与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共同设立并购基金的新型并购模式逐渐兴起。对上市公司来说,这种并购模式的优势与风险并存。探讨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在这种并购模式下的作用有利于上市公司充分利用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资源,规避风险,提高并购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