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战后日本主要是依靠发展外向型经济而迅速崛起的。当前,日本企业为能继续占领和扩大国际市场,采取了一系列新的发展战略,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一)准确把握国际市场变化,实施“脱欧返亚”战略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区域经济合作趋势的进一步加强,目前已形成由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三大区域主导世界经济的发展格局。特别是近年来亚洲“四小龙”、东盟和中国经济的发展,使世界贸易重心逐渐由欧盟转向亚太地区,亚洲市场潜力日益巨大。日本及时准确地把握了世界市场  相似文献   

2.
东盟成立至今已有40余年,其区域经济合作也走过30多年的历程.在这一过程中,东盟各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并取得一些成效.外部因素在促进其区域经济合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笔者认为,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如何在发挥内部因素主体作用的基础上结合运用外部因素,将左右今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东亚生产网络发展及其与外部市场关系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生产网络的内在机制可以由二维分散生产理论给出一定的解释。依据该理论,作者的考察结果表明:生产网络的出现改变了东亚地区的贸易模式,引起区域内各经济体之间相互贸易的放大效应。但是,东亚生产网络的发展并没有使其与世界经济脱钩,特别是其出口的最终需求仍然高度依赖外部市场。  相似文献   

4.
中国在东亚区域内的进口贸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三角贸易"到"新三角贸易",东亚地区贸易模式都未能摆脱对外部市场的高度依赖,特别是对美国市场的依赖。中国作为区域内经济贸易大国,随着经济改革的日益深入及增长方式的转变,其在东亚区域贸易分工模式转变中的地位及作用将不断增强。本文以中国在东亚区域内的重要贸易伙伴国为研究对象,从世界和东亚两个区域范围入手,以进口份额分布与进口增长率分解指标按进口来源地和按产品分类的分布分别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市场在东亚区域内的地位及作用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从国(域)别、产品分类两层面,借助贸易份额等指标,考察中国对主要东亚经济体的贸易依存关系,发现东亚地区都是中国的传统贸易伙伴,市场(贸易)依赖较大,但依存程度总体上逐年下降,且变动趋势不对称的特征。总体上说,对亚洲新兴经济体的贸易依存关系基本稳定,对日本依存迅速下降,与东盟有较明显的制成品出口替代初级品出口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东盟很多国家经济增长迅速,湄公河流域水电资源丰富。随着我国与东盟经济交往的不断深入,中国电力企业在东盟各国广泛地开展贸易、投资,成就了区域电力合作的辉煌事业。中国—东盟自贸区是由发展中国家组成最大的、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尽管东盟十国政体、经济结构不一,但多数国家经济增长迅  相似文献   

7.
一、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 二十多年来,东盟坚持区域经济合作,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果。 (一)贸易合作。建立了区域特惠贸易制度,促进成员国间的商品流通,互通有无,取长补短。1977年2月东盟五国外长在马尼拉签订了《东盟特惠贸易安排基本协定》,决定采取削减贸易关税、废除关税对外贸的限制、签订长期贸易合同,为区域内贸易提供低息贷款,鼓励各国政府优先购买东盟商品等措施。1987年12月在马尼拉召开第三次东盟国家首脑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东盟和泛珠三角之间的跨边界次区域经济合作展开实证分析,研究证实双方区域经济合作虽会扩大区内贸易份额,但贸易转移效应并不显著。双方贸易关系的互补性能促进区域资源优化配置,在优势互补的产品上产生贸易创造效应,形成推进区域经济合作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9.
梁雪松 《宁波通讯》2010,(10):28-29
东盟国际市场是“宁波制造”“走出去”、实施市场多元化的重要区域,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给中方企业特别是宁波这种外向型企业高度集聚的地区带来新一轮发展良机。在后金融危机时期,企业应当从产业升级、破除贸易保护、贸易转移、人民币区域内结算四大方面全面考量,精心布局,依照产品的比较优势,积极对接和拓展中国-东盟自贸区这个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贸》2013,(3):62-63
近日,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在2012年央视财经论坛上表示,2013年中国发展的外部经济环境复杂严峻,充满了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突出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欧债危机走势的不确定性、美国债务悬崖管控结果的不确定性、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宏观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世界主要大宗商品,特别是石油价格的不确定性以及国际资本向新兴市场流动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1.
东盟经济一体化进程与发展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盟对外开放水平提升和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使区域经济合作的外部条件和内在动力获得了统一,由此而展示了自己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合作中的重要地位。东盟不仅理性地面对了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和主客观新问题,而且正确地选择了自己的应对战略与策略。与此同时,东盟对东亚的合作基础已经发生根本性转变,并顺应了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潮流与趋向。  相似文献   

12.
张利娟 《中国经贸》2012,(19):88-89
新世纪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对世界经济的推动力有所减弱,而新兴市场国家则群体性崛起。中东作为新兴市场中的新秀,也已经从全球的边缘走向中心,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份额逐渐提高。作为新兴市场的中东,目前和中国最新的贸易情况如何、双边贸易结构是否有新的变化、中东局部地区的动荡是否会影响到中国与中东贸易的发展等,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中东研究室副主任陈沫。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趋势与效应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不仅是中国与东盟双方加强经济合作的必然要求,也是顺应区域经济合作和一体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国际贸易呈持续稳定增长趋势;从贸易结构来看,呈现出竞争性与互补性并存的特征。而从贸易效应分析来看,贸易创造效应总体大于贸易转移效应,中国与东盟之间开展国际贸易,有利于增加双方的经济福利,也有利于人民币走向区域化、国际化。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启动以来,福建与东盟的经济合作日益密切,2007年东盟已跃居福建省第四大贸易伙伴。东盟为福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福建民营企业在开拓东盟市场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从论述福建民营企业开拓东盟市场的现状入手,针对民营企业开拓东盟市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APEC现有21个成员方,两两之间已签署生效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就有42个之多,在APEC内部,还有一些多边性质的区域贸易协定,比如东盟①、北美自由贸易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议(RECP)、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等,呈现出多层次、多类型区域经济合作的格局。APEC11个成员方与东盟合作存在着八个方面的差异性。中国要在与东盟率先建成自由贸易区的有利前提下,高度重视东盟市场,开展重点领域合作,妥善应对贸易摩擦,实现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6.
利用出口市场占有率、TC指数、RCA指数及贸易开放度四项指标,对新兴市场国家及欧盟和美国的服务贸易整体及各部门竞争力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新兴市场服务贸易在世界服务贸易的出口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但各部门竞争力和服务贸易开放度有待提高,尤其是现代服务贸易竞争力较弱。  相似文献   

17.
刘君里 《珠江经济》2004,(10):36-41
2002年11月《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正式启动。这将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也是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中国与东盟间的经贸合作,由侧重一般贸易向全面合作快速发展。在政府的有力推动下,经济与科技等领域的合作,包括旅游合作、资源开发合作、农业合作、能源合作、信息产业合作、人才培训合作等一系列的合作已经启动,而且正呈突破性发展趋势。中国与东盟十国的板块市场正走向一个相互融合的大市场,  相似文献   

18.
潘孝军  杨筠 《改革与战略》2011,27(3):121-124
全球化的发展加强了各国间的经济联系,促进了国际区域间的专业化分工与合作。文章认为,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各国间的经济联系伴随中国——东盟贸易自由区的建成而更加紧密。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之间在区域差异的基础上,基于外部竞争压力与内部发展诉求,会在现有有利合作条件下,形成有利于双方的区域专业化分工与合作格局。  相似文献   

19.
《亚太经济》2006,(1):118-120
亚太纵横李平等G—3汇率波动对新兴市场国家的影响及对策1.3柳岸林东盟五国航空业之间的竞争及其启示1.7张磊东亚地区贸易关系的实证分析1.9姜运仓俄罗斯和东亚经济合作1.12梅学惠等地缘经济学及其对中国经济安全的启示———以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为例1.16严美姬东亚汇率制度的博弈分析———东亚货币篮子构成的定量分析2.2赵洪日本的FT A战略与东亚经济合作2.6宋京发展中国家的利率自由化条件探析2.10曹雪等北美自由贸易区与东亚经贸关系的实证分析3.2陈乔之等东盟经济共同体发展前景展望3.5王学武美元贬值:原因、影响与对策研究3.9…  相似文献   

20.
从农业政策干预程度看中国农产品市场与全球市场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改革开放的近三十年里,中国农业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其中,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尤其是国内市场和贸易政策的改革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利用政策干预的度量方法,测算了中国1980~2005年11种农产品的保护率,同时分析了国内市场政策和贸易政策所起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中国部分农产品还存在一些干预,但是国内市场和国际贸易政策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为农产品生产者提供了较自由的环境。农产品已经从一个被高度正(或负)保护的产品转变成了一个相对自由的产品,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对农业干预最少的国家之一,并且中国的农业经济已基本融入全球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