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户的总体借贷行为可以分为正规借贷行为和非正规借贷行为,二者存在一些共同点和联系,然而二者的运行机制有明显不同。本文运用六个省份的实地调查数据,分别研究了农户总体借贷行为、正规借贷行为、非正规借贷行为的影响因素,并且比较了其中异同。结果发现:对于以上三种借贷行为,起显著作用的影响因素不尽相同,而且个别影响因素对于不同借贷行为的作用方向也有不同。  相似文献   

2.
鉴于民间借贷对于神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民间借贷不容忽视的风险问题,本文研究立足神木县民间借贷发展起因,结合宏微观视角,对神木县民间借贷发展现实情况进行简要介绍。分析集中在中小企业的神木县民间借贷风险,并最终制定合理控制方案,降低民间借贷风险,引导民间借贷正规化发展,推进神木县民间借贷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农村民间借贷主要是指乡村私人之间以收取利息为条件和目的借贷行为,是民间信用的一种重要形式。农村民间借贷区别于正常借贷的显著特点是:借贷双方均以私人名义进行借贷,无金融组织参加;借贷的发生多为临时的,没有确定的时间和地点;借贷数量的多少、期限的长短、利率的高低全赁由借贷双方口头或以契约的形式协定。由于其方式灵活,手续简单,近年有很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P2P网络借贷是个人与个人利用网络进行直接借贷的一种行为。经过7年的发展,P2P网络借贷平台在中国产生了众多的模式,具有中国特色。本文对中国网络借贷发展路径进行详细阐述,分别介绍传统的P2P借贷模式以及由P2P模式发展而来的P2C、P2B、O2O、A2P、P2G等诸多衍生模式,最后指出中国网络借贷行业创新现状。  相似文献   

5.
信贷约束下农户借贷需求行为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以Iqbal模型框架为基础,利用1962户农户调查数据,对利率的外生性、农户借贷发生率、农户借贷需求规模方面进行了数理分析,结论认为,农村金融市场的利率是外生的,利率并不是农户借贷的主要考虑因素,农户家庭收入、生产经营特征和家庭特征是农户借贷需求行为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6.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民间借贷行为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信息不对称和逆向选择问题,中小企业普遍面临融资困境。本文应用信息经济学分析方法,探索银行、民间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在借贷中的博弈过程,得出民间借贷是三方博弈的结果,解析了目前民间借贷中出现的高利贷现象,提出对民间借贷进行适当疏导,监控金融风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作者于1996年和2000年分两次对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活动进行了问卷调查,经分析得出:(1)农村借货活动逐渐频繁,并由生存性消费借贷向发展性生产借贷转化;(2)传统“道义金融”向市场“契约金融”转变;(3)仅次于生产性借贷的是建房、婚丧嫁娶和生死病老等福利性借贷,此项借贷与生产性借贷形成相互消长的关系。因此,金融政策应及时调整,以适应农村借贷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8.
P2P网络借贷作为一种新型的民间借贷方式,它的存在和发展使得社会闲散资金的配置更加合理,在弥补传统金融不足的同时也促进了我国金融体系的发展。但同时也必须认识到,P2P网络借贷在我国尚属于新鲜事物,市场的需求非常旺盛。行业门槛的缺失、借贷平台野蛮生长、完全游离在监管之外也是不争的事实。由于中国信用体制缺乏,借款人的道德风险不可避免,目前很多P2P网络借贷平台正在面临越来越多的风险。通过对国外P2P行业运营模式对比研究,可以帮助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更好地运营,预防和减少P2P行业的风险,从而对平台的风险进行有效防范。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户民间借贷规模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农村金融市场呈现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并存的二重结构特征。农户民间借贷是农村非正规金融主要组成部分,因此,考察农户民间借贷规模、特征、演变趋势,对于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农户民间借贷规模实证研究,笔认为,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必须全面放开农户民间借贷市场,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合作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加强正规和非正规金融的联合。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民间金融在农村地区也不断发展。据2001年中国入民银行山东聊城市中心支行的抽样调查。在所调查的六个乡镇普遍存在民间借贷行为。借贷规模达458亿元,占当地贷款余额的37%,比2000年提高了8.7个百分点。抽查的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和农户发生民间借贷行为的分别占所调查农户的82%、94%和24%。借贷总额达1280.2万元,较2000年增长18.38%,同时单笔贷款金额分别为325万元,2414万元和0.4万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316%、12%和33.3%,借贷主体对于民间借贷的依赖性在增强。  相似文献   

11.
关熊 《农家之友》2006,(11S):52-52
1.不要大量借贷 开始投资时,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量力而行,不能借贷太多。因为大量借贷风险大,造成创业的心理压力大,极不利于经营者能力的正常发挥。  相似文献   

1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银行存款利率的连续几次下调,私人之间用于生产、经营活动的民间借贷活动日趋活跃,数量也与日俱增。尽管我国法律保护合法的借贷关系,但是由于民间借贷的随意性很大,对担保法的有关规定又知之甚少,从而导致了借款无法返回。所以,如何运用担保来维护借款人的合法权益,防范民间借贷的风险,就成了当前普通老百姓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为了担保债务的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规定的担保方式有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定金五种形式。这一规定中的担保方式是针对一般的经济活动而言,对于民间借贷而言,…  相似文献   

13.
谈村组集体的高息借贷与农民负担据湖北某县调查反映,不少村组集体高息借贷现象严重,年利率一般高达30-40%,甚至50%。该县409个村中高息借贷的村113个,占总村数的27.63%,高息借贷金额4662044元,村平41257元。其中;5-10万元的...  相似文献   

14.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相互帮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民间借贷是相互帮助的体现,可以为他人解决生产、生活上遇到的燃眉之急,如借钱看病、购买农资等等。但是,由于民间借贷的不规范,引起纠纷的现象屡见不鲜,最终想帮忙却闹个伤和气的结局。民间借贷应注意“四要”:  相似文献   

15.
以新疆93户少数民族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统计分析了少数民族农户借贷行为特征,运用Probit模型及Tobit模型分别估计正规借贷、非正规借贷行为的借贷意愿及借贷规模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房屋价值、家庭总人口数、土地承包费用、对银行借贷政策认知、地区分布等因素共同影响正规借贷与非正规借贷的意愿;户主受教育年限、正规借贷利率共同影响正规借贷与非正规借贷规模,并且,正规借贷与非正规借贷的意愿与借贷规模呈现出此消彼长的反向变化.  相似文献   

16.
治理农村高息借贷的一项调查姜息元湖北省谷城县谢湾镇自1992年以来,采取标本兼治的办法,从根本上控制了农村高息借贷,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全镇15个村、94个村民小组已均无高息借贷。村组债务总额由1992年的300万元减少到124万元,负债率由199...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基于生产要素配置视角,研究农户借贷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作用路径,并进行理论分析。方法 文章利用2012—2018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全国固定观察点的3 255份农户面板数据,首先采用随机前沿模型测算农户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其次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农户借贷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方向及作用强度,并利用IV-2SLS方法处理农户借贷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影响的内生性问题,并进行稳定性检验和异质性分析。结果 农户借贷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存在借贷行为的农户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比未存在借贷行为的农户高0.017。除此之外,农户党员身份、农业技术培训、家庭非农劳动力人数以及加入合作社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都存在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家庭劳动力人数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 农户利用借贷资金改善生产要素配置从而提高粮食生产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18.
对农村民间借贷现状的思考邹维荣,张胜利近些年来,随着农村改革和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民间借贷亦作为一种直接的融资形式,在广大农村应运而生.且越来越呈盛行趋势。民间借贷对发展农村经济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弊端,产生了一些负效应。一、民间借...  相似文献   

19.
农村民间借贷行为及演变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在我国农户信贷资金需求遭遇正规金融机构资金供给严重不足的背景下,民间借贷又重新活跃在农村信用领域。本以辽宁省为例,具体分析了民间借贷现状,强势发展的深层原因,以及政府在引导民间借贷规范发展时所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绩效与不足:民国时期现代农业金融与农村社会之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金铮 《中国农史》2003,22(1):92-98
民国时期,现代农业金融从无到有,初步形成了一个垂直的贷款网络体系。它与农村社会的关系具有和谐与紧张的两重性,它是中国乡村借贷关系转型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对于改变高利贷一统天下的格局,促进乡村金融流通,救济贫苦农民,刺激生产经营都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作用。但也不能不承认,它还远未形成一个有效的借贷系统,距离农民借贷的需求还很遥远,传统借贷向现代金融的转轨之路还很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