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庞舒雅 《山西农经》2015,(2):117-119
随着我国工业脚步的逐渐加快,传统农耕经济正在迅速萎缩,新兴的生态庄园经济正在山西省左权县上演极为精彩的一幕。本文以山西省左权县的庄园经济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左权县开展庄园经济运作模式,针对其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耕文化是我国农业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路径是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基于农耕文化的核心思想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首先,分析了农耕文化与绿色经济协同发展的生态逻辑;其次,分析了农耕文化与绿色经济协同发展路径;最后,从农耕文化植入现代农业发展及农耕文化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两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文化遗产是国家的重要财富。悠久灿烂的农耕文化,加上不同地区自然与人文的巨大差异,创造了种类繁多、特色鲜明、经济与生态价值高度统一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3年5月21日,农业部公布了福建福州茉莉花种植及茶文化系统等19个传统农业系统为第一批中国重要遗产。茶源于中国,茉莉源于西方,茉莉花茶是两千年来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见证。  相似文献   

4.
随着传统农业转型发展的逐步深入以及绿色生态经济理论的持续完善,乡村文旅产业成为践行绿色经济的一个重要选择。长期以来,赣州市对传统农业的依赖度较高,在创新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过程中,提出以乡村特色农耕文化为核心的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思路,在实现乡村文旅产业科学化、规模化发展的同时,构建了更加完善的区域生态产业结构体系。文章以赣州市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为研究内容,详细论述了绿色经济背景下乡村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路径,希望能够为广大农村创新绿色经济发展之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之一,农耕文化内涵深厚,种类多样,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能够为其乡村旅游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文章对当前贵州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贵州省乡村旅游和农耕文化资源丰富,乡村旅游发展状况较为良好;但同时也存在着农耕文化挖掘不够深入、制约乡村旅游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乡村旅游中的农耕文化呈现出退化之势,耕地资源减少和环境污染严重、农耕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遇到瓶颈等问题。由此提出深入挖掘农耕文化、搭建"无景点"乡村旅游平台,加强农耕文化保护、加大农耕文化宣传力度,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友好型农耕旅游产业的对策建议,以助力农耕文化与乡村旅游的有机融合,保障贵州省乡村旅游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曾经经历了从狩猎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中国在"挑战——应战"模式下,在学习西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践,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理念。生态文明建设是"十八大"报告最大的创新之一,不但是"五大建设"的重点,更是难点。生态文明时代就是要缩小生态赤字,实现生态盈余,实现绿色发展。发展林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重要途径和重要任务,使命光荣,任务艰巨。  相似文献   

7.
"美丽中国"作为我党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新理念,体现了经济、环境、美学价值的统一和共赢,而"美丽中国"对作为生态文明建设驱动力的环境保护来说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美丽中国"新理念的指导下,必须理顺生态农业旅游产业发展同政府管理、产业结构、环境保护、生态文明、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本文主要从我国生态农业旅游的概念、类型、现状和问题入手,以建设"美丽中国"为视角提出了我国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的一些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以中国传统文化天时地利人和思想为基础,将地球月亮等天体运动所形成的时间周期作为明确的"天时"哲学概念,将地理地物和一般认识的天气气候等形成的区域生态系统定义为新的"地利"哲学概念。指出中国传统农耕实践中"地利"的变化符合"天时"周期节奏的事实,从而明确传统思想中"天时""地利"之间"地法天"的逻辑关系。所有地球万物均受"天时"的影响,在"天时"和"地利"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通过"农时"的成因历史及在古代农耕生产中的作用,确定"农时"与"天时"在概念上的一致,理清了中国农耕哲学体系的基本架构。  相似文献   

9.
作为农耕文明的重要载体,传统村落保护近年来正引起各方高度重视。传统村落保护要考虑"人"是因素,要注重维护整体的文化生态。让我们跟随调查组一起走进安徽绩溪和潜山的2个传统村落,看他们是如何用好传统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调动村民参与传统村落保护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石宝新 《山西农经》2014,(2):120-122
从2005年起,山西省科协联合省财政厅率先在全省实施科普惠农计划,经过多年的努力和不断探索、完善,目前已经形成一站一栏(屏)一员、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农科110服务体系建设、科普惠农绿色通道工程、新型农民科学素质培训等五大系列工程。生态庄园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和农业大户为主体,以生态建设为根本,以科技为支撑,以效益为中心,采用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集群化发展的全新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今年初,生态庄园(榆次)研究会通过与传媒集团沟通,决定联手启动"科普进庄园行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耕土地开发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文章回顾了从旧石器时代到1949年前我国农耕土地开发利用历程、阐述了1949年以来农耕土地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耕地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对策。农耕土地开发利用历程是一个从土地的外延开发利用到内涵开发利用,从平面利用到立体利用逐步深化的过程,且1949年前的农耕土地利用开发具有地域分布不均衡、经常以军事活动为先导、开发形式复杂多样、开发中实行综合利用等特点。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全面开展,以空前的规模开垦荒地和开展土地改良,使耕地面积不断扩大、质量有所提升,农耕土地开发利用取得明显成效。但综合考虑现有耕地数量、质量、生态状况和发展用地需求等因素,仍面临着后备资源不足、质量总体不高、退化现象严重、减少趋势还将继续等严峻形势。以史为鉴,切实保护耕地、加强农耕土地综合整治、促进集约节约用地,构建生态良好、可持续的农耕土地利用格局是未来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左权县生态庄园产生的背景,讨论了庄园经济的基本内涵与特点,总结了生态庄园经济发展中的基本经验即六个必须,认为生态庄园是借助社会力量促进扶贫开发的新途径,是加快林业生态和产业发展的。同时指出生态庄园在当前发展中面临资金短缺、土地流转、科学规划等问题,提出了4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推介工作的通知》(农办加〔2016〕8号),农业部开展了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推介活动。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推介活动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目标,以推进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核心,以传承农耕文明、展示民俗文化、保护传统民居、建设美丽田园、发展休闲农业为重点,通过向公众推介一批天蓝、地绿、水净,安居、乐业、增收的美丽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建设是国家整体经济水平的重要组成。在我国现代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传统农业正逐步转向景观农业,使我国农业建设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进而有效推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使其高度满足现代新农村建设的发展需求,为国家整体经济水平的全面提升创建良好的条件,确保农村居民具有更高的经济能力,实现人民生活水平的有效提升,为国家经济水平的全面提升创建良好条件。从美学形式、美学价值和生态原理3个方面探究我国传统农业景观所具有的美学特点,以因地制宜、尊重传统和传承乡情3个角度探究在现代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推进我国景观农业发展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5.
李琪  李坚  王秋兵 《中国土地》2007,(10):42-44
"精耕细作"一词出现于晚清,是对中国传统农耕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耕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这一技术体系以集约的土地利用方式为基础,包括改善农业环境和提高土地生产能力的一系列技术措施,并以"三才"(天、地、人)理论为其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庄园经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这里研究的中国现代庄园经济,是指目前在我国南方出现的一种以“庄园经济”命名的农村土地开发经营模式。这种“庄园经济”正挟“继股票、房地产之后第三次投资浪潮”之势,席卷中国南北,成为部分人投资的热点和新闻媒介关注的焦点。但由于其尚处于创制和自律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2018年11月23—25日,为全面推动农耕文明与乡村文化振兴研究,促进对乡村文化的挖掘、传承和保护,由华南农业大学和中国农业历史学会主办,华南农业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中国农业历史遗产研究所、人文与法学学院和广州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共同承办的"农耕文明与乡村文化振兴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8.
为践行"两山"理论,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人居环境质量提升,文章在内涵辨析、必要性论证、问题识别、已有政策方向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推进各类主体功能区绿色发展政策建议:城市化发展区严格执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发展循环经济,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重点生态功能区探索多元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继续完善横向生态补偿制度,发展生物经济;农产品主产区严格绿色产地保护,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培育农耕文化旅游。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中国先民在生产实践中注重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形成了“三才”“三宜”和相生相克思想、物质循环利用、资源的保护和适度利用等传统农业生态思想。现代农业如何继承传统农业的生态智慧,解决好在使用现代投入品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问题,亟需进行深入研究。[方法]文章从六个方面系统梳理了传统农业的历史经验和智慧,结合现代农业发展的实际,阐发传统农业生态思想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启示。[结果]该文阐明六点启示:一是继承“三才”思想,树立农业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和谐发展的新理念;二是继承“三宜”思想,因时、因地、因物创造灵活多样的生态农业技术体系;三是继承精耕细作传统,建立高效、循环、平衡的现代农业生态系统;四是继承养地用地传统,农牧结合,废物利用,保障农田生态系统的永续利用;五是继承御欲节用传统,节制开发,合理利用,推动生态可持续发展;六是弘扬生态文化传统,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新农村。[结论]该文提出了四点建议,即运用传统农业生态思想,加快研发农业绿色技术;传承系统观、整体观,健全农业绿色发展法律体系;深度挖掘传统农业生态思想价值,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历史借鉴;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留住农耕文化的载体,为...  相似文献   

20.
基于生态功能区的黑龙江国有林区现代化发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生态环境压力和黑龙江国有林区在现代化发展中的生态地位,重点探讨了黑龙江国有林区现代化发展的特殊路径,提出黑龙江国有林区现代化发展应以发展林区生态经济为基础,以保护、修复和提升林区生态功能为重点,建立和完善区域生态补偿机制,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以谋求林区合理物质需求和生态需求"双赢"为目标,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态现代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