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正近年来,在农业大省黑龙江,以农业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和家庭农场为代表的新型经营主体快速发展,截至2017年底,全省农民合作社9.6万个,家庭农场(专业大户)10.9万个。但仍有一半以上小农户从事农业生产,支持农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笔者通过调研黑龙江省14个农村固定观察点的情况,就如何加快推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提升小农户的  相似文献   

2.
正新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专业大户稳步发展。农户家庭经营是新疆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组织形式,《2016年新疆农村经济统计数据》显示,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为4731.6万亩,农户总数为276.5万户,经营耕地面积100亩以下的农户数量达到268.7万户,占总农户数的97.2%。其中,经营耕地10亩以下138.5万户,约占到50.1%。家庭农场逐步兴起。截至2017年底,新疆各类家庭农场773个,家庭成员劳动力1785人,常年雇工1133人。其中种植业家庭农场383个,畜牧业167个,种养结合136  相似文献   

3.
一、广东农业规模经营发展现状及其特点 (一)发展现状 广东自80年代初实行农业家庭承包经营后,在农业生产持续发展的同时,农业经营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种养大户,兴办了一批家庭农场、合作农场、农业公司、农业基地,有些地方、有些产业或产品已初步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体系。在新的条件、新的要求下,走上了农业规模经营的新进程,并已取得了初步的成就。据统计,1996年全省有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单位34万多个,其中专业农户29.7万户,占农户总数的2.9%。农业规模经营面积20万hm~2,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江苏坚持把农业放在"四化同步"的基础位置,以农业现代化工程为总抓手,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持续推动农村改革创新,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目前,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蓬勃发展,全省家庭农场认定数1.58万家、专业大户23.5万个,成为适度规模经营的主要载体;农民合作社服务效应明显,合作社入社农户比例67.5%,成为带动成员对接市场的中坚力量;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带动农户1260万户,成为  相似文献   

5.
正家庭农场是在小农户经营基础上从事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农业生产的重要载体。截至2018年底,全国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认定或备案的家庭农场近60万家,是2014年的4倍多,其中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8.3万家。安徽、四川、江苏、山东、湖北等省发展较快,特别是安徽省家庭农场数量已经超过10万家。全国平均每个家庭农场毛收入达18万元,超过2.3万个家庭农场拥  相似文献   

6.
<正>陕西省安塞县辖8镇1乡,211个行政村,101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6.7万,其中农业人口14.6万,有农户3.57万户,其中承包耕地农户总数为3.5万户,总土地面积2950平方公里,实行家庭承包耕地面积52.7万亩,其中山地35.4万亩,  相似文献   

7.
(二)德国农业企业经营方式1、德国农业企业的性质和经营特点德国的农业企业属家庭私有制企业。每个农业企业(也就是每个农户)都有一块地(属农户家庭所有),如果家庭自有的土地不够耕种,户主(农场主)还可以租赁他人的一部分土地经营。1981年全国有80O万个农业企业,每个农业企业的经营规模平均为4O公顷土地。1996年,全国农业企业个数下降到500万个,企业经营规模平均80公顷土地。1981年,农业企业经营规模l一10公顷的占51%;10-30公顷的占36%;30-5O公顷的占9%;50公顷以上占4%。到了1996年,农业企业经营规模相应扩大,北…  相似文献   

8.
数字     
正我国家庭农场数量已超过87.7万户日前,从农业农村部举办的家庭农场创新发展培训会上获悉,目前我国家庭农场快速发展,数量已超过87.7万户。农业农村部对全国3000户左右家庭农场监测分析显示,家庭农场在农民合作社组建运营、发展订单农业,带动小规模农户改进生产技术、降低成本等方面发挥了核心作用。全国36.97%的家庭农场加入了合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中规模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不断发育成长,目前总数已达到290万家,在建设现代农业中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但也应该看到,以家庭承包责任制为制度基础的普通农户仍是我国农业生产的基本面。规模经营主体的蓬勃发展,在短期内不可能代替小农经济。截至2016年底,全国经营耕地面积50亩以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约为356万个,经营耕地面积30亩以上的农户超过1077万户,分别占2.3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中国农村土地流转背景下,以家庭为经营单位的规模种植农户非农兼业的行为普遍存在,那么其非农兼业是否降低了家庭农业劳动生产率?本文基于湖南省7个县市共418户微观抽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户外出兼业对家庭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并采用工具变量法处理非农兼业的内生性问题。研究发现:农户兼业仍然有利于正向提升家庭农业劳动生产率,而外出农户兼业收入越高,或兼业地区离其农村家庭越近,越有利于提高家庭农业劳动生产率;分析影响机制时发现,农户选择外出兼业,可通过加入互助合作组织、提升农业机械化程度、流转耕地地块集中化生产和农场化经营来影响家庭农业劳动生产率;在对农户家庭耕地总面积的异质性分析中发现,农户耕地流转面积应保持在一定面积范围内,否则过犹不及,而家庭最优耕地总面积处于100~200亩之间;此外,年轻农户选择外出兼业,或者文化程度越高的农户选择外出兼业,其家庭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幅度也越大;家庭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较少时,如果有农户选择外出兼业,将不利于提升家庭农业劳动生产率,但三人及以上则有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中国农村土地流转背景下,以家庭为经营单位的规模种植农户非农兼业的行为普遍存在,那么其非农兼业是否降低了家庭农业劳动生产率?本文基于湖南省7个县市共418户微观抽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户外出兼业对家庭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并采用工具变量法处理非农兼业的内生性问题。研究发现:农户兼业仍然有利于正向提升家庭农业劳动生产率,而外出农户兼业收入越高,或兼业地区离其农村家庭越近,越有利于提高家庭农业劳动生产率;分析影响机制时发现,农户选择外出兼业,可通过加入互助合作组织、提升农业机械化程度、流转耕地地块集中化生产和农场化经营来影响家庭农业劳动生产率;在对农户家庭耕地总面积的异质性分析中发现,农户耕地流转面积应保持在一定面积范围内,否则过犹不及,而家庭最优耕地总面积处于100~200亩之间;此外,年轻农户选择外出兼业,或者文化程度越高的农户选择外出兼业,其家庭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幅度也越大;家庭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较少时,如果有农户选择外出兼业,将不利于提升家庭农业劳动生产率,但三人及以上则有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农户种植决策是诱发农业结构调整的微观基础,研究农户种植决策的影响因素,不仅有利于了解农业种植结构,也对该区域推进和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文章基于新疆察布查尔县21个行政村228户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应用Logistic模型,从农户家庭特征、个体特征、生产特征及收入特征等4个方面实证分析了影响农户种植决策的主要因素。[结果]对农户种植决策行为影响显著的因素有家庭总人口、耕地面积、地形部位、总收入等,其中,耕地面积和地形部位对农户种植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家庭总人口和总收入对农户种植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常年从事农业劳动人数、户主文化水平、地块位置、地块总数以及对于农业技术服务态度没有通过检验,无法得出这几个变量与农户种植决策之间的关系。[结论]影响农户种植决策的因素除耕地面积、总收入、家庭总人口及地形部位外,还会受到政策、农户自身种植习惯、农业技术等影响,农户对农业技术知识的匮乏是影响该县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正确把握负债与农户家庭贫困脆弱性的关系,有助于为精准扶贫和防范重大金融风险提供政策量化依据。文章借助CHFS2017年农户微观调查数据,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分析了农户家庭负债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家庭负债与家庭贫困脆弱性呈现出显著的"U"形曲线关系。即当家庭负债低于一定临界值时,随着家庭负债增加会显著降低其贫困脆弱性,但随着负债的进一步增加超过临界值时,则会显著提高家庭贫困脆弱性。同时还引入家庭负债二次项,求出该"U"形曲线拐点对应的家庭负债的1.62万元。另外,农户家庭的农业负债、工商业负债、房产负债与其贫困脆弱性同样呈现出显著的"U"形曲线关系,其拐点对应的负债依次为1.18万元、2.37万元、1.46万元。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江西省11个村连续5年固定跟踪观察的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农业技术应用对农户家庭收入的静态和动态影响效应以及影响路径。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农户生产经营特征、社会经济和自然等方面因素后,农业技术应用对农户家庭总收入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农业技术应用能够促进农户家庭总收入平均增长6.3%;若应用的时间跨度大,农业技术应用可能会对农户家庭总收入产生负面影响,但若应用的时间跨度小,则农业技术应用会促进农户家庭总收入有效增长。现阶段,农业技术促进农户家庭总收入增长的根源在于它能够节省劳动时间和精力,使农户更好地从事非农就业以提高其外出打工收入,从而促进其家庭总收入增长。实证研究结果充分证明了这一间接传导机制的存在,农业技术应用能够有效促进农户外出打工收入平均增长8.6%,且其影响程度随农业技术应用时间跨度的增大呈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15.
正农业创新创业可以解决本市谁种地、怎么种的问题。截至2014年底,上海通过培育新型职业技术农民创业,产生了一批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带动务农农户30多万户,耕种面积220万亩,占务农农户经营规模的近80%。依托农业规模化、机械化和农业科技创新,使本市在农产品供给量基本稳定的情况下,耕地和农业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CFPS2012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户家庭非农就业和土地流转对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的影响。研究发现:①农户家庭非农就业不利于其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的提高。②转入土地对农户农业劳动生产率没有显著影响,但会显著提升土地产出率。③转出土地对农户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始终没有显著影响。另外,稳健地影响农业生产效率的因素还包括劳动力投入强度、家庭实际经营土地面积、农业机械投入、户主受教育程度、家庭金融性资产价值5个因素。  相似文献   

17.
<正>作为耕地面积达2800余万亩的农业大市,绥化曾经面临农业生产效益低、务农劳动力素质下降、农民种地积极性不高等难题困扰。近年来,绥化市总结探索了"农业企业+合作社+农户""农业企业+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户""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同时,加速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底,云南省家庭承包耕地流转总面积为831万亩,流转面积仅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19.7%;有流转耕地行为的农户151万户,仅占家庭承包经营农户数的17.4%。在不改变家庭经营的前提下,由农机、植保、农资等新型农业服务主体围绕生产各个环节,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服务,是当前云南各地农民取得规模经营效益的合理方式。保姆式种田主体与农户互利共赢保姆式种田与农户人工种植相比,生产成本投入减  相似文献   

19.
解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是农业大省,也是农业产业化提出较早、发展较快的省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市场农业的深入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加快。截至目前,全省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发展到25586个,数量居全国首位;入会(社)农户555.38万户,占全省农户总数的26.68%,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黄河流域5个省份实地调研的1397份受访者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估计了家庭核心成员健康状况对农户农业生产性资产投资的影响,比较了这一影响在不同组群间的差异,并进一步探讨了家庭核心成员健康状况影响农户农业生产性资产投资的作用路径。研究发现:家庭核心成员健康状况对农业生产性资产投资有显著正向影响,其影响净效应的平均值为0.443,且这种影响存在显著的群组异质性;在作用路径方面,家庭核心成员健康状况通过耕地种植面积影响农户农业生产性资产投资,家庭核心成员健康状况与农户农业生产性资产投资存在显著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