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2016年对黑龙江、安徽、山东、四川、陕西5省农户的调查数据,就农民对"不得调地"政策的态度和村庄的土地调整决策以及它们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反对承包期内"不得调地"政策的农户占16.4%,反对"不得调地"政策长久不变的农户占39.3%,意味着二轮承包到期后农民的土地调整意愿极为强烈;2011~2016年,约16%的农户经历过土地调整,其土地调整次数平均为1.36次,明显低于已有相关文献提及的2010年前的水平;受"不得调地"政策负面影响的家庭人口越多,"不得调地"政策的受支持程度越低,说明家庭人口变动是影响农民对"不得调地"政策态度的主要因素;农民对承包期内"不得调地"政策的态度对村庄的土地调整决策具有显著影响,持反对态度的农民越多,村庄土地调整的概率和频率越高,反之,村庄土地调整的概率和频率越低,意味着村庄内部土地调整的呼声是村庄土地调整决策的重要考量因素。考虑到受"不得调地"政策影响的农村人口有相当大的比例,可以预见,二轮承包到期后要求进行土地调整的压力会很大,在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框架内,实现长久"不得调地"的政策目标有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2.
地处长江之滨的海门镇沙东村,人多地少,近年来二、三产业逐渐发达起来,部分农户承包地出现抛荒和半抛荒的现象。为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村干部动脑筋,议对策,找到了一条以土地使用权入股实行大户、专业承包的路子。流转不畅——土地是包袱近年来,由于受市场影响,加之种养结构产品结构不尽合理造成农产品相对过剩,农业比较效益低。沙东村农民纷纷寻找出路,劳动力向农外产业转移有所增加,东部5个组230个劳力,已有160个从事兼业经营,占70%,他们既保留了责任田,又在二三产业寻找经济收入来源,此种"两栖"经营的状况,对农业专业化生产和农业与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具有不利的影响。如近二年来2组有8亩多抛荒地;有的因无力耕地导致粗放经  相似文献   

3.
<正>山东省蓬莱市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进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试点,今年全面推开。从目前进展情况看,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进展较好,但工作中也遇到一些问题,有的问题一时还难以解决,阻碍了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顺利推进。关于"两田制"问题"两田制"(口粮田、责任田)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从1998年开始,中央提出了土地承包政策"均分田、三十年",2003年国家实施了  相似文献   

4.
<正>推进农村承包地经营权流转(简称土地流转),是发展规模经营、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各地积极引导和鼓励土地流转,探索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取得重要进展。总体看,土地流转是健康的,但也要看到,一些地方的土地流转也存在值得注意的倾向性问题。比如,有的地方片面追求流转规模和流转比例,靠行政命令下指标、定任务、赶速度,违背农民意愿,损害了农民利益;有的地方盲目引进  相似文献   

5.
《农村土地承包法》自2003年3月1日正式施行,作为一个基层的农经工作者,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和自身工作经历,谈几点体会。一、土地流转要依法而行。土地延包30年后,由于情况变化,土地流转已成为必然,但是由于没有一个统一法律,使得有些地方出现一些问题:有的随意改变承包关系,强迫流转,侵犯了农民的承包经营权;有的把土地经营权流转作为增加乡村收入的手段,损害农民利益;有的强行把农民的土地转包给企业,影响农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有的随意截留、克扣农民的流转收益。该法对土地流转的方式、遵循原则、收益的确定和分配等问题做了明确规定。二…  相似文献   

6.
杨国瑞 《农业经济》1995,(11):11-13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实现了农村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形成了土地集体所有,农户承包使用的经营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及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乡镇企业的崛起,二、三产业的发展,市场取向的强化,农村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例如,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农民是爱田、惜田,争着要土地,以极大的热情往土地投入,并且出现比谁的田种的好、打粮多的可喜景象。现在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农村产业比较效益的差别,一些群众一是不愿多种田;二是不愿种好田;三是也不愿不种田。一些农民虽然转向了二、三产业,种田收入多少  相似文献   

7.
《山西农经》2014,(3):5-7
<正>近日,中央审议通过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这是现阶段我国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对于解决好"三农"问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意见出台背景如何?主要内容是什么?有哪些政策创新?如何贯彻落实好意见?  相似文献   

8.
在农业现代转型的背景下,由地方政府主导的土地集中流转是否可行?它可能会带来怎样的风险?本文研究认为,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村庄资源、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以及基层组织的动员能力等,是土地集中流转能否顺利实施的决定性因素。受区位、发展历史等因素影响,各地城镇化、工业化水平不尽相同,很多地区并不具备土地集中流转的条件。土地集中流转在部分村庄的成功,往往得益于区位优势和强大的内外部资源,其经验可能并不具有普适性与推广价值。政府强行干预土地集中流转,既可能造成新的不公,加剧村庄的社会分化与矛盾冲突,也将使不同利益主体面临巨大的经济社会风险。因此,政府的干预应有限度。  相似文献   

9.
当前,由于第二轮土地承包政策的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形势总的是好的,农村建立了良好的土地承包管理机制,有效地调动和保护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维护了农村的稳定。但个别地方也存在着一些苗头性问题。有的土地延包扫尾工作还没有完成;个别集体经济组织不顾土地承包合同的严肃性,随意抽回农民的承包地;也有的土地流转不规范;还有的土地承包费控制不力,增加了群众负担。这些问题都影响了中央土地承包政策的落实,不利于农村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长期稳定。针对这些实际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农村土地承…  相似文献   

10.
<正>"我们村有的人出去打工好多年了,自己的地在哪儿都找不着了,这次确权才找回来。还有村民自己家地的面积都记不清了,这次测量后土地面积也清楚了。"湖南省桃江县桃花江镇株木潭村村民雷前昌笑称这次确权是给土地办了一张身份证,"心里踏实了,解除了后顾之忧!"这是桃江县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1.
<正>中西部农村,进城农民不再耕种自家承包地,他们将土地流转给仍然留村的中青年夫妇耕种,形成适度规模经营。这些夫妇的收入来自村庄,社会关系在村庄,又保持了完整的家庭生活,就是我们所说"中农"。在社会结构的意义上,"中农"是留守农村的中坚力量,是"中坚农民"。从当前全国农村情况来看,"中农"占全部农户的比重不大,全国不同地区的比例大约在10%-20%左右。从时间上看,经济发展和城市扩张为越来越多进城农民工提供在城市安居机会,就会有越来越多农民全家进城而将承包地使用权流出,从而就  相似文献   

12.
纯农业村如何增加集体收入?如果不靠近城郊、没有经营性产业,那只有依靠土地资源.土地是由村集体来统一经营,还是联户统一集中流转,承包给大户经营?能否实现村集体与农户的"双赢"?近年来,山东省东平县因势利导,鼓励支持一些土地流转面积大的村做好"土地"文章,充分发挥"统"的功能,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探索了一条土地规模经营与农民增收、集体增收有机结合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3.
近两年,通过落实土地延包政策,广大农民获得了长期稳定的土地承包权和经营受益权,提高了农民对农业投入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但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生产经营中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一是分散零星的经营方式制约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区域化种植,农业生产难以形成规模效益;二是仅限于人人平均分包土地的格局,造成一些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户对土地粗放经营,而另一部分种地能手要扩大  相似文献   

14.
在土地流转中,为什么有的村干部成为企业家,有的充当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户之间的中间人,而有的则为旁观者?本文基于对山东省N县土地流转的实地考察。笔者认为,在农地工业化价值不高的情况下,县镇政府具备发展型政府的特征,相比于村民选举的压力和村社团体的道德约束,地方政府的作用对村干部行为最有解释力。镇政府通过三种机制影响村干部行为:负责制、扶持措施和自由度。三种机制的不同组合塑造了村干部不同的行为模式。县镇政府既让村干部负责,又出台扶持措施,给予村干部充分的自由,才能更好地培育村干部的企业家精神,让农民从土地流转中获益更多。本文对于界定地方政府性质以及探究村干部行为逻辑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在建设用地指标异常紧张的情况下,为顺利推进压煤村庄搬迁提供途径。研究方法:资料综合分析法、对比法和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压煤村庄搬迁与"挂钩流转"政策相结合时存在4大难题,提出了解决方法。研究结论:压煤村庄搬迁与"挂钩流转"政策相结合是可行的。但应适当放宽周转指标归还时间和对耕地数量质量的要求,优先开采能复垦出耕地的村庄下的煤炭资源,尽快归还挂钩周转指标。  相似文献   

16.
股份合作是获取矿业用地的基本途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求证获取矿业用地的基本途径。研究方法: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逻辑归纳法。研究结果:矿业用地制度缺失。学者们提出了获取矿业用地的许多途径,但都不适合保护土地权人的利益。征收土地后出让取得,缺乏启动征收的前提;按照国外经验承租获地,有损于弱势的土地权人;清朝末期矿业用地的"股份合作"是应当继承的基本途径。研究结论:十七届三中全会的政策创新为股份合作开辟了道路,股份合作的综合性收益是制度变迁的动力。  相似文献   

17.
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流转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同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必须同当地实际和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相结合,协调运作,才能成为一些地方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项有效措施.笔者最近在对太仓市的调查中了解到,在不少地方土地流转加速发展,甚至有些地方成了"刮风"的情况下,全国百强县排名第7、去年人均GDP达38417元的太仓市,农村土地流转不求快,不搞单兵突进,而是致力于规范管理,切实保障农民利益,结合市场中介服务、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18.
余在湖 《农村经济》2001,(12):29-30
搞好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 ,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是解决当前农村人地矛盾突出 ,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的一项重要措施。但是 ,据我们调查 ,有的地方农村土地流转还存在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 ,一是认识不足 ,引导不够 ,方式、方法简单。二是土地流转的市场机制还不完善 ,中介服务组织发育缓慢。三是农村土地流转操作程序和管理措施不规范。有的地方在条件不具备、不成熟时 ,不顾客观经济条件和农民意愿 ,没有严格依照法律程序 ,没有尊重农民 3 0年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实际上是一种财产所有权 ) ,而是乡镇政府…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去年底,中央就做好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流转工作发出了通知,指出: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是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业发展、保持农村稳定的制度基础。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允许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是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符合党的一贯政策。当前农村出现的土地使用权流转,多数反映了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总体上是健康的。但是,一些乡村推行的土地流转,存在不少违背农民意愿、损害农民利益的问题,需要引起足够重视。有的随意改变土地承包关系,强迫流转,侵犯了农民的承包经营权;…  相似文献   

20.
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是实现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途径,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农民群体的分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分化以及村庄形态的分化是必然结果,这三种分化之后导致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的集中,由此就涉及到了农村土地的流转问题,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推出是农业现代化推进的重要制度保障.文章从农村土地"谁流转、怎样流转和流转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