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资产定义的嬗变及本质探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强调了资产概念的重要性,对资产定义的演变进行了梳理,并对资产的会计、经济和法律特征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完整的企业资产的构成;最后对资产的本质进行了剖析。在综合成本观和价值观、经济资源观和经济利益观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权利观的新的认识,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资产这一重要概念。  相似文献   

2.
资产是会计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但关于资产的定义,理论界尚无定论,实务界也莫衷一是。通过梳理资产要素的会计定义的发展脉络,对"未来经济利益观"、"资源观"和"权利观"进行了分析比较,提出了资产定义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3.
资产的概念框架概括起来大致有四种,包括成本观、权利观、未来经济利益观和资源观,当前主流资产定义囊括了资产局限时空条件下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是从时间序列上揭示资产内在属性,但也容易掩盖资产的其他方面;而从资产所处空间局限角度来看,资产概念定义还可从微观会计主体层面和宏观会计行业层面两个维度进行探究,给资产内涵的解释予以补充。  相似文献   

4.
长期资产减值会计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怡 《财会月刊》2004,(7):37-38
一、长期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基础 长期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起点是"决策有用观".与"受托责任观"下的历史成本计量不同,与"决策有用观"相匹配的"价值"概念,是对未来现金流入的预期,也是对所拥有资产的成本补偿的重新认定.这种对资产的定义更接近经济学对资产价值的认定,即资产表现为未来经济利益的现值.一旦这种未来经济利益不再存在,或者已部分消失,就应当对其账面价值进行调整,这就是长期资产减值会计的实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资产的概念和计量模式出发,提出了在目前的会计准则下,对人力资产的计量只能采用经济资源观下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人力资产的价值等于企业为人力资产投入的成本。  相似文献   

6.
资产是财务报告概念框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财务报表要素,探索资产之本质及其科学定义一直是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关注的话题。资产的定义在现行概念框架中经历了"未来经济利益观"、"资源观"和"权利观",遭受许多质疑和争议,最终在IASB和FASB的"联合概念框架"中发展成"经济资源观"。IASB最新发布的"财务报告概念框架的复核"讨论稿再次强调,资产是"由过去的事项形成的,主体控制的现时经济资源"。  相似文献   

7.
资产是重要的会计概念,也是重要的经济学概念。资产减值会计的正确运用有利于真实反映企业资产价值。本文分析了资产减值会计的发展变迁历程,从受托责任观、决策有用观和未来经济利益观三个方面以及经济学的角度剖析了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基础,并介绍了资产减值会计的计量属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传统成本观包括补偿成本观、耗费成本观、质量成本观等内容,涵盖三十多个成本概念.然而,传统成本观存在普遍适用性差、可比性差等缺陷,导致传统成本观在应用中存在诸多不便.21世纪,随着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迅速发展,人们对成本核算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需要对传统成本观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本文在详细分析传统成本观的基础上提出了效益成本概念,并揭示了其经济内涵,以期为我国的成本研究和成本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刘玉勋 《会计之友》2012,(35):28-30
文章以国际会计准则和我国会计准则为背景,对资产要素的会计定义进行了研究,对"未来经济利益观"、"资源观"和"财产权利观"等进行了分析评价,在此基础上,对资产要素的定义进行了改进,提出"资产是指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由企业拥有的含有经济利益的财货"。  相似文献   

10.
在知识经济环境下,针对目前资产定义解释力度的不足,本文引入了企业能力因素对资产定义进行修正,同时提出了能力资产概念,最后分析了树立能力资产观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公允价值计量观下,《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提出了资产组的概念。实务中会计人员需要了解资产组的概念及其在资产减值中的应用,并有与之相配套的原始凭证进行处理。对此,本文主要介绍了资产组减值测试步骤,同时设计了一系列相关原始凭证。  相似文献   

12.
资产负债观理念作为概念框架的核心,以实现决策有用性为目标,将资产定位为未来经济利益,以现行价值作为资产的主要计量属性,在确认和计量时注重交易和事项的经济实质,通过界定资产、负债价值的变化来确定企业的全面收益,从而还原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本原逻辑关系。本文通过概述资产负债观在美国演进的历史,揭示了资产负债观丰富的理论内涵以及未来所可能遇到的系列挑战。  相似文献   

13.
为了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和市场发展,国际会计准则近几年进行了多角度的改革,国际会计理论有了更快的创新,作为会计理论重要组成的会计确认,也形成了一些新的思维.金融资产的终止确认从权利观、风险报酬观发展到控制观和利益观,金融负债的终止确认确立了叉务观,租赁业务的确认从二分法转向一统论,与保险合同相关的资产与负债的确认引入了相互依赖概念和重大风险测试方法,排放权资产和负债的确认已进入会计规范的视野,收入的确认经历了从一般商品劳务销售收入的风险报酬观,到合同基础收入的控制观,以及保险收入的四方法等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4.
公允价值计量观下,《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提出了资产组的概念。实务中会计人员需要了解资产组的概念及其在资产减值中的应用,并有与之相配套的原始凭证进行处理。对此,本文主要介绍了资产组减值测试步骤,同时设计了一系列相关原始凭证。  相似文献   

15.
资产负债观取代收入费用观是新企业会计准则制定理念的重大转变.它要求在务实会计期末资产、负债余额的基础上,计量净资产的当期净增加额,从而确认利润或亏损.资产负债观对未实现损益的会计处理更为注重交易和事项的实质,而不需要考虑实现与否,从而提出了综合收益的概念.该观念对于存货计量方法、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无形资产研究与开发费用的资本化改革、预计负债纳入资产负债表内、所得税会计方法的改变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资产是会计对象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所有会计要素中处于中心地位,是现代会计学和会计准则中的基本概念之一.虽然人们已经对资产的本质和特征达成了初步共识,但在会计理论发展史上,达成对资产概念的初步共识是经过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的.资产概念的历史演变过程可以分为如下四个不同的阶段:一“未消逝成本”观1940年,美国著名会计学家佩顿(W.A.Paton)和利特尔顿(A.C.Littleton)在他们的名著《公司会计准则导论》中,提出了资产是“未消逝的成本”的观点.在早期的会计理论和会计准则中,这种观点的影响是很大的.“未消逝成本”观显然是以历史成本模式为基点的,而且着重从会计计量的角度来定义资产.这种观点紧紧抓住了资产的取得一般会发  相似文献   

17.
传统成本观包括补偿成本观、耗费成本观、质量成本观等内容,涵盖三十多个成本概念。然而,传统成本观存在普遍适用性差、可比性差等缺陷,导致传统成本观在应用中存在诸多不便。21世纪,随着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迅速发展,人们对成本核算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需要对传统成本观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本文在详细分析传统成本观的基础上提出了效益成本概念,并揭示了其经济内涵,以期为我国的成本研究和成本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会计作为经济循环中的子系统,核算内容受到经济学思潮的重大影响。从资本的发展历程看,经济学的资本研究重心经历了从“惟物质阶段”到“人本化阶段”以及“社会化”的转移,会计资产的概念也经历了从“未消逝成本观”、“经济资源观”到“未来收益观”的变迁。本文试图从经济学和会计核算角度揭示两者的关系,并对未来会计核算的重点进行预测和展望。  相似文献   

19.
对于与权益对应的人力资源的会计确认方法,当前主要有"利润分配观"、"综合资产观"、"费用(成本)观"和"资产观".本文在分析评价这些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条件的费用(成本)、资产观",并指出了其应用条件.  相似文献   

20.
资产专用性是一个非常常用的概念,威廉姆森在1983年对这个概念做出了一个比较经典、后人经常引用的论述.随着理论的不断发展,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相关的理论也越来越丰富.制度移植作为制度经济学的一个热门话题,能否借鉴资产专用性相关理论进行分析是一个理论上的空白.本文通过对资产、制度的定义进行分析,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制度可以看做一种特殊的资产;制度移植过程中存在着以相容性为决定因素的专用性问题;现有的资产专用性理论难以对制度移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