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鱼类等水产动物只有在溶解氧充足的养殖水体中才能够维持其正常的生命活动,因为只有溶氧充足才能维持动物正常的活动代谢和生长发育。水体溶氧不足,对养殖生产而言会出现鱼类摄食强度和饲料消化率降低、饵料系数提高、生长缓慢、抗逆性(如抗病性)下降等现象。因此,养鱼者要对养鱼池溶解氧进行  相似文献   

2.
正温度、养殖密度、有机物的分解、无机物的氧化作用、天气等因素都会导致水体容氧不足,水体中溶解氧降至鱼类或水产动物不能正常呼吸时,鱼类或水产养殖动物头部浮出水面吞食空气的现象就是浮头。轻微的浮头可影响养殖动物生长,严重浮头可能造成大批养殖动物死亡。  相似文献   

3.
鱼类等水产动物只有在溶解氧充足的养殖水体中才能够维持其正常的生命活动,因为只有溶氧充足才能维持动物正常的活动代谢和生长发育。水体溶氧不足,对养殖生产而言会出现鱼类摄食强度和饲料消化率降低、饵料系数提高、生长缓慢、抗逆性(如抗病性)下降等现象。因此,深刻理解池塘、  相似文献   

4.
<正>鱼池的泛塘现象是由于水中缺氧造成的。在夏天,日照强烈,鱼池水温随之升高,池底各种有机物、水生动物和养殖鱼类急剧消耗水中的氧气,使得整个鱼池水体的溶氧量大大降低,最后导致泛塘;如果天气阴雨连绵,光照条件差,鱼池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降低,水体中溶氧的补给来源锐减,也会发生泛塘;此外,水质过肥、老化、营养物质过剩或者恶化而导致水体中溶解氧偏低也会引发泛塘。一、预防泛塘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 鱼类越冬池溶解氧量过低会使鱼窒死,但溶解氧量过高也是造成鱼类气泡病的主要原因。 在越冬初期和中期,一般只注重提高越冬池的溶氧量。可是,到了后期,即春节过后的二个月间,气温与水温回升,越冬池冰层尚待溶化,此时如果水体溶  相似文献   

6.
<正>冬春交替时节,鱼类仍处于越冬期,雨雪天气时常发生,导致水温低,水体溶氧不足,鱼体抗病能力较弱,给越冬鱼类安全带来许多不利影响,有时甚至会发生鱼类死伤现象。此时又处于春节前后,广大水产养殖  相似文献   

7.
<正>由于水域环境的变化,造成养殖水体溶解氧含量急剧下降,致使水产养殖动物因缺氧而浮于水面吞食空气,我们称之为浮头。轻微的浮头可影响养殖鱼类生长速度,严重浮头会造成大批鱼类死亡,甚至发生"泛塘"现象。笔者认为,养殖过程中精心管理和认真观察,浮头现象是可预防的。若发现浮头,首先要判断浮头的轻重,再进行解救。  相似文献   

8.
<正>水体颜色的变化是由于水体中浮游动植物的运动以及它们生理的变化引起的。浮游植物(藻类)不仅是鱼类和其他动物直接或间接的饵料,而且还是水体的初级生产者。淡水养殖过程中,浮游植物对溶解氧(DO)的影响很大。在自然条件下,静水养鱼池内溶解  相似文献   

9.
<正>鱼类越冬池溶解氧量过低会使鱼窒息死亡,但溶解氧量过高是造成鱼类气泡病的主要原因;尤其在越冬中、后期池塘水质较肥的池塘,水中浮游植物含量过多,光合作用产氧能力高,使水中的溶解氧达到过饱和  相似文献   

10.
<正>一、低温或寒潮天气有哪些危害?1.早晚温差大、光照弱,水温低、藻类因环境变化应激倒藻;2.藻类产氧能力低,水体溶解氧减少,水体自净能力下降,水体通透性差,水体易混浊;3.水面温度低,上下层水体易产生强对流,溶解氧会因分解水体中污染有机物而大量消耗,底部因溶解氧减少而形成"聚毒层";4.由于溶解氧急剧减少,对虾免疫力降低,活力差,容易被病菌、病  相似文献   

11.
<正>春季到来,冬季北方气温相对较低,养殖鱼类经过了一个寒冷又漫长的越冬期。越冬期间,养殖鱼类摄食量很小,仅依靠体内储存的营养物质维持生存,因此刚过越冬期的鱼类身体较为虚弱。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养殖水体水温也渐渐升高,养殖水体中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种类及数量,酸碱度,溶解氧等环境指标,都在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2.
<正>一、池鱼缺氧浮头原因鱼类和浮游动物、好气细菌等呼吸,以及它们的排泄物和其他有机物的分解,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池水中溶解氧又会受生物和理化等各种因子的影响,这些都是造成鱼池溶氧不足发生鱼类浮头的原因。因此,在夏秋季每天清晨和傍晚巡塘时,发现有以下情况则表明水中溶氧低易浮头。1.天气闷热气压低,无风有雷阵雨  相似文献   

13.
<正>在漫长的冬季,鱼类处于越冬期,低温雨雪天气成为常态,势必导致养殖水域水温低、水体溶氧不足、鱼类病害增多,给越冬鱼类带来许多不利影响,有时甚至会发生鱼类死伤现象。此时处于岁末年初,渔业生产进入淡季,水产养殖者又沉浸在欢度元旦、春节的节日氛围中,可能存在忽视鱼类越冬安全的问题,所以此时切不可粗心大意。一、调控水温,防止水温过低冬季鱼塘水温过低,加之雨雪天气时常发生,极易造成鱼类冻死冻伤,应采取有关措施调控好鱼塘水温。对于热带鱼类应通过搭建保温棚、利用地热水及  相似文献   

14.
<正>一、淡水鱼养殖发病原因分析1.淡水水体环境方面对于淡水鱼养殖而言,鱼类对于水体的依赖性比较高,当水体环境发生变化时,将会严重的影响到鱼类的正常生长。水体环境的污染将会导致淡水鱼类养殖出现很多疾病。由于淡水环境下比较容易出现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以及病原体将会引发病害感染。嗜水气单胞菌是淡水环境下微生物感染的主要组成部分,淡水鱼发病初期,其身体表面的充血情况比较严重,并且逐步地延伸到口腔、颈部和体侧。该种病菌的大面积感染,使得淡水鱼的活泼程度降低,病害最严重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随着高密度集约化水产养殖的不断加深,鱼类疾病的频发率也相应提高,为了有效地防治鱼病,减少防治过程中用药的盲目性,笔者现将多年来从事指导养殖生产中总结的水产用药注意事项汇总如下,以供广大渔民参考。一、盲目加大药量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对于池塘环境来讲,无论是杀虫药物还是杀菌药物都会杀死养殖水体内的浮游生物,使水质变清,水体透明度增加,溶解氧含量下  相似文献   

16.
<正>由于稻田水体较浅,水温过高,加上鱼类排泄物剧增,水质易污染并导致缺氧,稍有疏忽就会导致鱼类的大批死亡,给稻田养鱼造成损失。为确保稻田养鱼安全度夏,必须抓好以下五要点:  相似文献   

17.
《渔业致富指南》2002,(12):47-47
<正> 3.适时换水或加注新水 加注新水是保持水质稳定必不可少的有效措施,其益处有: 增加池水深度,增加鱼类的活动空间; 增加透明度、加大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的水层; 直接增加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  相似文献   

18.
每年的6月-7月份,我国自南向北都将相继进入梅雨季节。受梅雨天气影响,养殖池塘水质会出现水体浑浊、透明度低、溶解氧低等不良情况,这直接影响鱼类的生长,也会导致各种病菌的繁殖和生长,进而引发鱼病。因此,了解梅雨季节池塘水质变化特点并及时采取合理的调控措施是养殖成功的关键。这里就此时期养殖池塘水质特点及调控对策,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希望对广大养殖户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正蛋白质作为鱼类所必须的三大类营养物质之一,其含量直接关系到鱼类的生长发育。然而饲料中蛋白水平只有在适合的需求量下才能对鱼类的生长发挥最大作用。蛋白含量不足会影响鱼体的生长速度,而蛋白含量过高,多余的蛋白质会转化为脂肪蓄积在鱼体内,增加鱼体的代谢负担,同样也会抑制鱼体的生长。此外,饲料中蛋白含量过高,鱼类排泄物的含氮量也会增加,还会加重水体的富营养化。因  相似文献   

20.
<正>5至9月是鱼类生长的旺季,此期间水温适宜,饵肥充足,鱼类摄食旺盛,是鱼类生长的黄金季节。但是,此期间气温偏高,鱼类新陈代谢旺盛,水体水质变化无常,导致鱼病偏多,安全隐患较大,直接影响着当年的养殖生产。一、生长旺季鱼病偏多的原因1.养殖密度大。此季节因水温高,水体可控程度差,如果放养密度过大,病害发生的机率相应会很大。养殖密度要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