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在网络上出现的虚拟婚姻,同现实婚姻比较,二者都是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的统一.但从动因、目的、社会功能上看,从交往方式、时间、空间以及现实法律角度看,二者又存在很大差异.将二者的异同进行比较研究,对于完善现实婚姻,规范网络行为,都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已成立的婚姻并不当然有效,有效与否决定于该婚姻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有效要件,不成立则婚姻不存在,欠缺有效要件则婚姻无效或可撤销;有效的婚姻发生法定夫妻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受法律保护,是建立在己成立的婚姻的基础上,有效的婚姻肯定是已成立的婚姻.婚姻的不成立与婚姻的无效不能等同,婚姻的无效以婚姻的成立为前提,已成立的婚姻不具有有效婚姻要件,婚姻则无效;倘若婚姻根本不成立,则无有效与否可言.  相似文献   

3.
论无效婚姻     
婚姻无效制度是结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保障结婚条件和程序的执行,保护合法婚姻,维护了我国婚姻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本文从无效婚姻的概念及构成入手,分析了无效婚姻的法律后果,提出了无效婚姻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4.
《圣经》认为婚姻的实质是一种契约,夫妻双方地位平等,各有权利义务。我国《婚姻法》中的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和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合法权益等基本原则在《圣经》中都有所体现。婚姻的禁忌有:近亲不可通婚,信徒不可与非信徒结合。离婚和再婚有严格的限制。  相似文献   

5.
该文根据我国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的规定,在对违法婚姻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的分类建议.  相似文献   

6.
杨晓燕 《新西部(上)》2007,(9X):109-109,106
该文根据我国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的规定,在对违法婚姻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的分类建议。  相似文献   

7.
陶岩 《理论观察》2010,(3):60-61
婚姻纠纷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婚姻关系是否达到准予离婚的程度;二是财产如何认定和分割;三是子女抚养及探视。目前的婚姻法及司法解释对上述问题的处理规则相当成熟.但是因为社会关系不断发生变化,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需要在诉讼实务领域统一思想.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下,作出切合社会常情伦理及法律本源的正确裁判。  相似文献   

8.
我国2001年《婚姻法》,第一次规定了离婚损害赔偿制度,运用民事制裁手段制裁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家庭暴力、虐待、遗弃违法行为。在经济上对过错方予以制裁。对无过错方给予补偿以保护其合法权益。该翻度的确立是新修改后的《婚姻法》盼亮点之一,使法律对婚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的保护更进一步完善。但实施后在实践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如举证难、赔偿范围狭窄等问题、离婚损害赔偿请求权人条件限制过严、赔偿无据可依等。为了实现法的正义价值.保护和救济婚姻关系中无过错方合法权益的目的,有必要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完善我国的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本文据此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9.
陈仲华 《魅力中国》2010,(9X):214-216
人类向信息化社会的转变与以往的技术革命的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不只限于传统的物质生产领域,而同时又是文化思想领域的深刻革命。标志着人类社会进步的,不只是物质资料的增长,而且还有文化的发展,包括交往的发展,精神生活的丰富,选择空间的扩大和日常生活质量的提高等。网络空间给我们带来无限的资源,但正如一个硬币必然有两个方面一样,网络的普及给我们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网络婚姻就是其中之一。完美的网络生活,寂寞的都市情感,压抑的个人感情无不让人沉迷于网络婚姻之中,而把对现实婚姻的忠诚抛到一边,引发了现实婚姻的危机。本文从行政法的角度浅谈了对网络婚姻的规制,希望通过网络监察部门事前防范和基层组织事后解决的合作,使"看上去很美"的网络婚姻消失。  相似文献   

10.
周亚玲 《魅力中国》2014,(23):315-315
中国古代的文化博大精深,更是那个时期各国所学习、所效仿的的对象,其中古代婚姻文化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是由其同时存在的封建礼法决定的,与封建伦理道德密不可分。其制度的建立历经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通过古代婚姻法律制度基本的内容探究,来了解我国古代婚姻法律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田兵 《魅力中国》2011,(6):78-78
从法律的角度看,对婚姻的本质有诸多认识,也形成了各种学说。有的学者认为婚姻的本质是契约,有的认为婚姻是一种身份关系,有的认为婚姻是一种制度,有的坚持婚姻的本质是伦理。本文针对婚姻本质的诸种学说做以评述,并赞同伦理是婚姻的本质。  相似文献   

12.
网络游戏自上世纪末登陆我国以来,以其巨大的魅力吸引了众多玩家,掀起了以网络游戏为先导的数字化产业在中国的新一轮经济浪潮。但是在网络游戏高度繁荣,日益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由于我国在该领域立法的相对滞后,现实中侵犯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财产的案件越来越多。随着此类案件现实危害性的日益增大,其在实践中已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何谓网络虚拟财产?如何对其定性?在发生侵犯网络虚拟财产的情况下如何对虚拟财产进行法律保护并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救济?  相似文献   

13.
蔡传家 《黑河学刊》2007,(4):102-103
我国自建国以来一直在立法上采取登记婚主义。但在实践中,登记婚主义缺点也较突出,那就是易产生大量事实婚姻。我国现阶段事实婚姻产生和存在具有广泛性、大量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大量的事实婚姻一方面可能会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另一方面也不利于保护善意当事人及所生子女的合法权益。在完善登记婚的基础上,应主要采取登记婚姻模式,这是治理事实婚姻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龙正凤 《黑河学刊》2011,(2):81+83-81,83
婚姻关系是受法律保护的民事法律关系,第三者介入他人婚姻的行为侵害了无过错配偶方的配偶权,给其造成了人身和财产损失。我国现行婚姻法对第三者侵权行为的责任追究处于立法空白。为了保护合法的婚姻关系,有必要在我国现行婚姻法律的基础上建构第三者之侵权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5.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而婚姻制度是家庭建立的制度基础。由于各种原因,未办理婚姻登记而以夫妻的名义在一起生活的现象,在我国社会中还一定范围内存在。我国现行的《婚姻法》对此问题没有规定,造成了许多纠纷的解决缺乏法律依据。文章在分析事实婚姻的形成原因、现状及其立法缺陷的基础上,对于加大法律保护事实婚姻的必要性及其具体立法构想作了粗浅探讨,旨在完善有利于社会和谐的婚姻家庭制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立足于档案资料,通过大量个案,观察18世纪中后期中国社会中的婚姻论财现象.根据本项研究,不同的婚姻形式对财礼的要求标准和强度是不同的.在初婚过程中,由于礼节的讲究,财礼尚有一定的节制(但总和婚姻费用并不低).而丧偶妇女再婚时,财礼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必须的,实际变成一种硬性要求.至于丈夫嫁卖妻子则演变为赤裸裸的婚姻交易.个案显示,妇女在当时婚姻市场上是短缺的.没有经济条件的男性往往不能适时婚配,甚至失去婚姻机会,从而使贫困家庭的人口增长受到制约.这表明,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人口的消极抑制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语境下的"姐弟型"婚姻主要指城市白领之间"女高男低"的夫妻组合。从社会变迁的角度看,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是"姐弟型"婚姻形成的根本社会原因;社会观念的变化在婚姻当事人面对社会现实进行理性选择时也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马志 《魅力中国》2009,(10):36-37
我国的传统是一个低离婚的国家。所以目前我国的婚姻法对于婚姻的采取了一种保护的原则.这也是对于我国传统的尊重,但是我国现行婚姻法在结婚制度、离婚制度、夫妻财产制等诸多方面因为传统观点的作用存在缺失和疏漏,修改婚姻法是客观现实的需要。离婚过错更是法律规范存在严重的缺陷。这也促使一部分人开始对婚姻采取不忠诚态度。甚至恶意离婚。大肆侵害配偶的权利.所以我国婚姻家庭法应将对配偶权的保护上做更大的努力。加大对离婚案件的审查力度。保护相关当事人的权利,同时维护也发挥法律的时效性。实现公平性与时效性的有机组合。  相似文献   

19.
新生代农民工婚姻问题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阶段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农民工的主力军.面对婚姻问题,他们的思想观念、婚姻观念与60年代、70年代的人有着诸多的不同之处,他们既受现代思想文化的影响,又受到传统思维的束缚,在婚姻问题上显现出多重问题,要通过多种途径关注和应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婚姻问题.  相似文献   

20.
网络婚姻是继网络恋爱之后,引起社会关注的一种网络形式,它的产生对一般伦理道德观念提出了挑战。本文试着从伦理的角度进行剖析,通过分析网络婚姻的相关概念及其理论困境,为人们提供一种伦理导向,教育人们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