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引发热议。互联网金融产品包括货币市场基金、保险产品、第三方支付、对等联网借贷(P2P),以及其他更为奇特的投资产品。目前,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超出了传统银行的范畴。尽管与传统金融部门庞大的资金规模相比,投资于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资金规模仍相对较小,但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还是引起了银行界的担忧与不满。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产生了几个关键问题: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投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金融作为互联网向经济高度渗透与金融深化改革相互契合和交融的产物,具有互联网时代的特征,同时也是金融改革发展的重要领域。作为一种新型金融创新模式,以网络支付、P2P网络借贷、众筹融资、互联网理财等为主要形式的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服务主体不断增多。可以说,互联网金融从基础的跨界融合,已经步入到融合跨越的新时期,也将迎来其发展的春天。  相似文献   

3.
正近来,第三方支付、P2P贷款、余额宝等基于互联网的金融应用正受到热捧,互联网金融时代已扑面而来,并将对传统金融市场和模式造成影响和冲击,作为一名金融工作者,有必要关注其现状和发展趋势。首先,什么是互联网金融呢?比较主流的定义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区别不仅仅在于金融业务所采用的媒介不同,更重要的在于金融参与者深谙互联网"开放、平  相似文献   

4.
王寅 《中国报道》2014,(8):40-41
直接融资和全球汇款或许是互联网金融未来最可能安身立命的领域。 在互联网金融浪潮席卷整个中国的今天,已经有人开始质疑互联网金融处处开花的发展方式了。不可否认,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改变了中国金融业在部分领域的格局,但显而易见的是,并不是所有金融领域都适合发展互联网金融。  相似文献   

5.
2014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首度明确,"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2014年也成为互联网金融全面渗透金融业的一年。这一年,第三方支付发力移动支付市场,监管层对此态度审慎;大银行主动设立P2P网贷平台,P2P网贷平台数量急剧增长;股权众筹有代替传统创投之势,产品众筹让参与者的个性化需求得到了满足。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曹凤岐点评称,"中国的金融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尤其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改变了中国的金融生态。"  相似文献   

6.
赖智慧 《新财经》2013,(12):52-53
风水轮流转。这一次,轮到银行倒霉了。在互联网金融席卷式冲击下,这个一向财大气粗、屹立不倒的“高富帅”也遭遇前所未有的压力:不仅传统支付模式的根基被第三方支付动摇,多年来居于垄断地位的理财产品销售渠道也被互联网分流,今年以来备受青睐的余额宝和百度百发更是生生将银行存款大把转移,而不断;I±大的阿里金融和P2P(个人网贷)等网络贷款模式也对银行贷款业务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7.
要用"大金融"理念来监管和控制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互联网金融是利用互联网及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服务的创新金融模式,包括第三方支付、P2P网贷、众筹及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创新等。以移动支付、大数据和云计算为特征的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包括互联网、银行、证券、基金、保  相似文献   

8.
《沪港经济》2014,(7):73-73
正上海的互联网金融门类齐全,在金融咨询、第三方支付、P2P、网贷和大数据金融方面,集聚了一批有代表性的企业。编者选登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在本次论坛上的演讲的部分内容,以飨读者。互联网金融与各位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我用三个比方来总结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发展。去年,中国银行业网上银行交易超过了1000万亿,同比增长22%;去年,我国12.5亿台手机所进行的银行交易总额是13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48%;去年,一款互联网金融服务体系叫做支付宝,实名用户3亿人,完成了125亿笔支付——超过1亿用户,主要采用支付宝钱包,  相似文献   

9.
电商金融以P2P网络为基础、电商平台为载体提供金融服务。电商金融提供的服务主要有:互联网支付货币、互联网信贷、供应链金融、预售订单融资、跨界合作金融、账户预存款、支付工具、移动支付等。电商金融主要以网络平台为依托,改变传统金融的运作方式,从而提高金融业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当今"互联网金融"概念下的商业模式,无一不是传统金融在监管之外的一种存在形态。"互联网金融"概念自2013年以来一直被热炒。一方面是互联网公司对金融业务的积极涉足,另一方面则是传统金融行业对互联网的日益重视。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公司以其一贯生猛的营销方式,强势介入人们的日常金融活动,让人耳目一新。这也就促生出一个模模糊糊的"互联网金融"概念。  相似文献   

11.
正2013年6月13日,余额宝诞生,互联网金融一夜之间家喻户晓。其规模的爆炸式增长给金融企业打开了一扇神奇的大门,业界开始言必称互联网金融,骄傲的金融企业更是争先献媚于BAT三大互联网巨头。目前,以电商小贷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第三方支付平台代销各种金融产品、余额宝理财产品、人人贷网络(P2P)平台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正发展得如火如荼。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引起专家学者特别是金融专家们的广泛关注和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信息》2016,(5):10-11
2015年以来,互联网金融行业继续快速增长,从第三方支付、P2P、股权众筹、消费金融、征信体系、互联网保险到提供互联网金融综合服务,都在深刻地影响着经济社会生活。这一年,也发生了诸多影响行业发展的大事。透过这些事件,可看出互联网金融正在从"野蛮生长",向规范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金融     
《天津经济》2014,(7):86-86
一、互联网金融的概述及运行模式 互联网金融,是指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新兴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包括三种基本的企业组织形式:网络小贷公司、第三方支付公司以及金融中介公司。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包括理财产品、P2P、O2O、小微贷款,以及当前商业银行普遍推广的电子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也属于此类范畴。  相似文献   

14.
趋势与未来     
中国在互联网金融的高边疆,将长期主导着产品与服务创新、用户规模和模式蜕变等诸多方面的话语权。虽然今天互联网金融已经初显火热的发展态势,但从中国金融本身的体量和互联网蜕变的速度来看,这还仅仅是个开始。未来互联网金融的前景,就像从万维网诞生到今天步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一样,现实总是超乎想象,实践永远先于理论和概念。创新的互联网技术和思维、金融进化的  相似文献   

15.
正当前,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不少传统的金融业务开始依托互联网,一些金融领域原有的格局不断被打破。这其中,有P2P和众筹为代表的信息平台模式,也有以余额宝为代表的销售渠道模式……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什么?它又有哪些风险?监管者在面对被称为"野蛮生长"的互联网金融时该如何监管?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就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成为了经济全球化的必由之路,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坚固基础。本文将分析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从而详细阐述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在其传统业务、业务经营等方面的影响;通过细分对各类业务的影响,从而回答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如何进行发展合作、共同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等一系列问题以及提出应对的方案策略。  相似文献   

17.
京东金融的确迟到了一步。不过,电商转战互联网金融依然停留在渠道变革层面,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潮并未来临。京东跳出阿里的框架,也许走出一番新图景。电商做互联网金融,京东不是第一家,却是扩张速度最快的一家。从2013年7月京东金融独立运营,连续申请商业保理牌照、小贷牌照、基金支付牌照以及财务咨询牌照,到2014年11月,成为国内首个亿级权益类众筹平台,期间不过1年半,已成为京东集团增长最快的版块。京东金融副总裁姚乃胜表示,2014年是  相似文献   

18.
正我认为未来的金融格局主要有三点需要注意,一是互联网金融,二是新兴专业金融互联网公司,三是属于行业的传统金融行业的金融互联网业务。马云曾经讲过,未来的金融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机会,一是金融互联网,金融行业走向互联网;第二是互联网金融,纯粹是外行领导,从这个角度来看,第二个新兴专业金融互联网公司应该属于互联网金融公司大的范畴。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使用的普及,互联网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改变人民生活形态的重要力量.互联网在经济生活中不但创造了电子商务,而且与金融业开始出现业务渗透和整合,互联网金融呼之欲出.互联网金融中对传统金融业挑战最大的是支付结算业务.互联网支付业务规模将逐步扩大,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如何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农村金融支付服务是一个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正目前来看,互联网金融包括第三方支付、P2P小额信贷、众筹融资网站、新型电子货币以及其他网络金融服务平台。第三方支付包括以支付宝、财付通、盛付通为代表的互联网支付企业,也包括快钱、汇付天下为代表的金融型支付企业。P2P小额信贷是一种个人对个人的直接信贷模式。目前国内的P2P融资平台有宜信网、红岭创投、人人贷、拍拍贷等。点名时间是目前中国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