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艾华 《时代经贸》2006,(4):51-57
在经历了岁末年初短暂的平静之后,美国商务部2月10日统计报告出炉,2005年美国贸易赤字达到7258亿美元,其中对华贸易赤字首屈一指,达到创记录的2016亿美元,几乎占赤字总数的30%。这一结果无异于一颗重磅炸弹,使双边贸易关系迅速进入敏感时期。超过200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似乎突破了布什政府所能承受的心理关口,他们不得不做出强烈反应。  相似文献   

2.
李志斌 《经济论坛》2006,(17):39-40,52
一、引言最近一段时间,中美贸易失衡问题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2005年1~10月我同对美贸易顺差927.5亿美元,同比增长47.3%;2006年1~2月,对美贸易顺差176.7亿美元,同比增长31.2%。而根据美同商务部公布的最新数据,2006年5月,美罔贸易赤字上升至634亿美元,与中国的逆差上升了13.4%,达到644亿美元:中美贸易差额的不断扩大,使处于巨额贸易赤字及庞大债务压力困境的美国,在贬值美元的同时,  相似文献   

3.
美元的固有弱点集中体现为美国的“双赤字”问题,其中更为突出的是经常项目赤字,而经常项目赤字的来源主要是贸易赤字,美国的贸易逆差不断刷新记录,2004年全年经常项目逆差占名义GDP的比重达到了创纪录的5.68%,今年2月美国贸易逆差首次上升到610亿美元的历史最高纪录。表1中20年来的数据显示,贸易赤字约占经常项目赤字的90%左右。对于赤字的根源和可持续限度虽然众说纷纭,但它们意味着美国的政府和居民都在借钱消费,积累到目前的水平已经达到或接近临界点。本文着力探讨经常项目赤字到底对中长期美元汇率的影响如何,以及美元需贬值的幅度…  相似文献   

4.
80年代以来,日本的外贸黑字持续大量增加,1985年为559亿美元,1986年则高达927亿美元,与1981年的不足200亿相比,几乎高达5倍。经常收支黑字也大幅度上升,1985年为491亿美元,与 GNP 之比为3.6%,1986年又猛增至860亿美元,占 GNP 的4.4%。日本的大量贸易顺差意味着其它有关国家的贸易赤字。特别是美国的对日贸易赤字1985年高达497.5亿美元,占美国全部外贸赤字(1485亿美元)的三分之一。连年大幅度增长的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美国财政赤字(双赤字)状况不断恶化。财政赤字及双赤字的存在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美国人巧妙的利用其得天独厚的美元特权地位,力图通过巨额贸易赤字来弥补财政赤字,但因为双赤字分别与美国的对内平衡和对外平衡相关,对美国来说,很难达到目标。严重的双赤字不仅对美国经济,而且通过各种传导机制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美国的信息技术公司在世界上是强有力的竞争者。然而1999年美国信息技术产品的贸易赤字接近660亿美元。 在美国是世界领先的这样一个领域出现巨大贸易赤字,其原因是美国领先的信息技术公司是全球范围经营的跨国公司,通过它们的海外分公司为国外顾客服务,而不是出口在美国制造的产品。 最近出版的数据表示,1997年美国对外出.口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1214亿美元,由美国信息技术公司的海外分公司在美国销售了1960亿美元。同年,设在美国的外国信息技术分公司在美国销售了1105亿美元。美国的信息技术贸易赤字也反映了…  相似文献   

7.
美元汇率的走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美元贬值的趋势将有所缓解,美国良好的经济前景、不断趋紧的货币政策、各国中央银行仍会支持美元以及美元贬值对减少贸易赤字的效应逐步显现等因素有助于支持美元逐渐企稳。然而,从深层次看,美国预算和贸易赤字体现了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均衡。美国不会独自承担削减双赤字的成本,因此,从中长期看,美元的持续贬值将是世界经济调整的重要部分,只要美国的双赤字问题不能得到根本缓解,美元的贬值就会持续下去。对于汇率与美元正式或半正式挂钩的国家来说,买入美国资产支持美元的行为不应持续。因为随着时间的延长,央行买入美元越多,未来的损失会越大。归根到底,需要降低全球对美国消费的依赖。过度依靠美国市场的国家和地区必须加快寻找其他国外市场,同时加大增加国内需求的努力。否则,国内经济的增长可能会难以持续。  相似文献   

8.
一、人民币升值的客观基础 1.美元贬值愈演愈烈。21世纪随着经济泡沫的破灭,美国经济增长放缓,财政、贸易赤字不断扩大,为刺激经济发展,美联储连连降低联邦基准利率,导致外资流人减少,大量资本撤出,经常项目赤字和财政赤字居高不下,美国政府采取放任美元贬值政策,刺激出口,改善国内经济。由于美元在国际上的主导位置,人民币升值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9.
美国“双赤字”是指美国财政赤字的贸易赤字同时存在的现象,双赤字的产生既是一个单个累积的过程,又是一个相互又叠加的过程,在美国经济发展史上,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开始出现双赤字,之后,双赤字逐年上升,并一直延续到90年代中期,这段赤字过到高峰,  相似文献   

10.
自中国2005年7月人民币升值后,关于人民币升值压力一度有所缓解。而后,由于国际贸易顺差扩大,中国与美国和欧盟的贸易顺差分别为1141.97亿美元(美国方面统计中美贸易顺差为2016亿美元)和701.1亿美元(欧盟方面统计为1200亿美元),因而中国与美国和欧盟等国的贸易摩擦升温,国际社会再次关注人民币汇率问题,美国等国又借口对中国的贸易赤字过大而要求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大幅度升值对中国经济的消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而坚持目前的人民币小幅度升值的政策,国外压力又比较大。本文根据中国企业融资偏好和金融体系的特征,提出对中国汇率政策进行适应性调整、实行适度提幅增频双向浮动的汇率政策。这样,既有利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又可以缓解国际社会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相似文献   

11.
王东旭 《经济》2005,(12):64-65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外贸进出口量和外汇储备出现巨幅增长,人民币也随之从一个不被国际金融市场关注的币种发展成为一个被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其热度甚至超过了美元的最近12次连续升息的新闻。7月20日,央行宣布人民升值2%,顿时在国际市场上掀起轩然大波。人民币汇率问题,目前的焦点便是人民币升值问题;而人民汇率问题的根本起因是美国的巨额双赤字,其中的贸易赤字使美国政府将目光转向了经济和贸易高速发展的中国,中美贸易逆差的迅速增长成为布什政府的替罪羊。  相似文献   

12.
在美国的双赤字(财政赤字与国际经营收支赤字)急剧增大的背景下,“美元危机论”再度甚嚣尘上,而“美元汇率危机论”也接踵登场,美元汇率不断下跌,有关2005年美元贬值的预测数字也屡见不鲜。国际经常收支赤字额超过GDP(国内生产总值)的5%界定为危机、外债净额超过20000亿美元为危机、  相似文献   

13.
美国FDI对中美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美国在华直接投资(FDI)快速增长,同时中美双边贸易额也在不断扩大,从1979年的25亿美元跃升至2005年的2116亿美元。现在美国已经成为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为美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美国是中国主要的贸易伙伴国和外资来源国之一,研究美国FDI对中美贸易的影响,有助于中国合理制定对美国的贸易和投资政策,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当前,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问题已成为大家关注的一个热点。2004年我国外汇储备创纪录地达到6000多亿美元,净增2000多亿美元,平均每天增加约5.6亿美元。与此同时,资产市场泡沫初步显现,过去的一年房地产价格平均上升约17%,通货膨胀压力加大。与此同时,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国美国持续出现双赤字,美国经常项目赤字占GDP的比重已远远超过国际警戒线,美元预期贬值的压力加大,美国国内要  相似文献   

15.
中美贸易逆差的原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与美国的经济与贸易关系取得长足的进展。据中国商务部网站提供的数据,1979年中美贸易额为24.5亿美元,2005年中美贸易总额达2 116.3亿美元。2005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1 629亿美元,从美国进口487.3亿美元,顺差为1 147.7亿美元。根据美方统计,2005年美对华贸易逆差激增24.5%,达2 016亿美元。在中美贸易中,1979—1982年美国为顺差,1983年开始出现逆差,1996年贸易逆差达395亿美元。[1]  相似文献   

16.
杨博  陈婷 《经济论坛》2002,(15):20-21
中美经贸关系的正常化始于中美建交的1979年。回顾20多年的发展历程,虽然摩擦和争端不断,但发展速度仍然是很快的。据中国海关统计,1999年中美双边贸易额达614.3亿美元,比1979年的24.5亿美元增长了25倍,年均增长率达17.5%。2000年中美双边贸易额达744.6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2%。到2000年底,美国在华实际投资累计达300亿美元,居各国在华投资之首。一、中美贸易关系的特点1.贸易商品结构互补性强。目前,中美之间的经贸关系是世界上日益开放的潜力最大的市场与最大的开放…  相似文献   

17.
一、中美贸易摩擦现状 中美建交以来,双边的贸易额度日益攀升,截止去年,按中方统计,双边贸易总额已达到2116亿美元,而按美方统计,中美贸易总额为2853亿美元。虽然双方在统计口径上不一,但数据显示,双边的经贸往来使中美两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度日益紧密。目前,美国已经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同时,中国也成为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在双方经贸规模不断扩大之际,中美贸易摩擦问题也愈来愈引起两国的高度关注,贸易不平衡问题已经成为中美经贸往来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18.
中美贸易磨擦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静寅 《经济论坛》2006,(21):48-50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美国曾长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时至今日,中美经贸关系的深度和广度都远远超过了先驱者们当初最大胆的想象。仅就双边货物贸易额而言,2005年中美贸易总额达2116.3亿美元,中国成为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国。同时,中美贸易逆差也前所未有地上升到2016亿美元(按照中国统计口径,此差额为1147.7亿美元),巨额逆差在美国国会再掀波澜,中美经贸关系面临更严峻的考验。2006年伊始,随着“美中贸易政策评估报告”出炉,中美贸易再次剑拔弩张。该报告中美方措辞相当激烈,称中国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学徒期”已经结束,美国将让中国为不平等的贸易做法负责,这预示着中美贸易摩擦很可能升级为“贸易战”。  相似文献   

19.
中美经贸合作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状按照中国海关统计 ,1999年中美双边贸易总额达614.3亿美元 ,较1998年增长12%,其中我国对美国的出口增长了10.5%,为419.5亿美元 ,而从美国的进口则上升了15.4%,达194.8亿美元。据美国商务部的统计 ,1999年中美双边贸易总额达949.1亿美元 ,较1998年增长11 %,其中美国对华出口下降7.9%,为131.2亿美元 ,而进口则上升了14.9%,达817.9亿美元 ,为历史最高水平。美国继续成为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而中国则在美国的贸易伙伴中保持第四。1979年中美双边贸易额仅24.5…  相似文献   

20.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美贸易关系从无到有经历了长足的发展.然而,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中美贸易顺差持续扩大,收支越来越不平衡,使得近年来,美国一再对中国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以解决其严重的赤字问题.但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是否能够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值得探讨.本文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来分析人民币兑美元实际汇率对中美贸易收支是否具有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