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主是人类的普遍追求,选举是民主的重要内容。协商民主的出发点是破解选举民主的困境,弥补选举民主的缺陷。这是一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少数民族和社会各界的代表,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组织形式,经常就国家的大政方针进行民主协商的制度。中国必须把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相结合,才能在政治稳定、社会和谐中推动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2.
分配政治理论认为,民主国家的议员在竞选连任驱动下,热衷为选区谋取特殊利益,但从未关注到其他国家立法机关成员是否也存在分配政治行为.文章透过对中国G省756名省级人大代表连续3年的建议和询问的数据分析发现,普遍存在代表为选举单位争取地方利益的情形,这些地方利益在内容上具有利益集中而成本分散的分配型利益特点,以争取上级政府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经济项目扶持为主,来自欠发达地区代表往往比发达地区的代表更乐于表达地方性利益.文章进一步分析代表行动的动机发现,除代表选举和运行机制强化了代表的地域归属感外,当地人大和政府在动员和组织代表表达地方事务方面形成结盟关系,是代表“分配政治”行动的主要驱动力,并首次提出“地方利益表达的结盟者”的概念,期望丰富中国人大代表角色行为研究的同时,为分配政治理论提供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3.
关注中国民主发展前景的人,对村委会选举寄予很高的期望。有二个问题是大家特别关切的:(1)村委会选举是否有自治的实质,而非只是一个形式。(2)中国基层民主是否会逐渐向上提升,朝乡、镇、县或更高的层次发展。要回答这两个问题,我们可藉由分析整理中国传统的自治理论和实践,发掘出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创见,以期对中国未来的地方自治发展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4.
选举往往导致富人和特权阶层享有过多代表权,而穷人和弱势公民则得不到充分代表,抽签从候选人库中随机遴选,每个人都有被选中的平等机会,可以矫正这种民主的缺陷.抽签广泛应用于早期民主国家和共和国:古雅典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和威尼斯城市国家.才能与知识的障碍不应成为将普通大众排除在民主过程之外的借口,现代大众民主国家应考虑将抽签制度化,并扩大其适用范围,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政治制度更加民主.如果理所当然地接受受过教育的精英支配一切,并满足于他们仅仅只是每隔几年接受一次选举制约,那我们就不能再自称为民主主义者,我们所喜好的实际上就是带有自由、民主和技术专家统治特征的“寡头混合体制”.  相似文献   

5.
“抽选”即以随机抽取的方式选拔代表或官员,原本是古代雅典民主的最重要特征之一,罗马共和国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城邦共和国也曾在其政治生活中广泛运用抽选,以防止政治权力被少数豪强把持.一直到18世纪末,西方思想家几乎一致认为,抽选是民主制的特征,而选举是寡头制或贵族制的特征.然而,从19世纪开始,抽选与民主绵延两千多年的关系被割断了,取而代之的是选举变成了民主的标志.由于在以选举为特征的代议制民主下,政治权力实际上仍然掌握在少数精英手中,近年来,本已失传的抽选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在世界各地对新型民主的探索中,出现了一系列抽选的实践.  相似文献   

6.
任剑涛 《开放时代》2013,(6):122-145
在中国从古典帝国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型的过程中,人们必须重新建立自己的国家认同。胡适也处在这样的状况中。对于胡适而言,古典帝国时代的中国文化,始终是他要表达忠诚和倾慕的对象。但在文化意义上的“祖国”与政治上正在建构之中的现代“中国”之间,胡适的国家认同出现了相当程度的紊乱。对于祖国的传统文化,胡适一直是尊重和自豪的。但对于建构中的现代“中国”这一政治实体,由于没有坐实在他所理想的宪政民主平台上,因此他的认同态度是复杂的:对于20世纪中国建构的两个政党国家而言,胡适均不太认同,但对两者的具体认同态度又有明显差异。而在中国与美国的国家建构与认同差别的体认上,胡适确定了自己国家认同的典范形式——宪政民主国家,并期待中国的国家建构能够落定在这样的国家平台上。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民主?我们简单的答覆是:人民有说话的机会,有听到一切言论和消息的机会,有用和平方式自由选举生活途径的机会,有用和平方式选举政府和政策的机会一而且这些机会,不待将来,此时此地,便可得着,便可利用——这就是脚踏实地的起码民主。假使这种起码的民主尚且办不到,却明唱玄虚的高调,暗用武断的方法,那决不是民主,而是民主的蟊贼。[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薛桂芝 《时代经贸》2010,(14):141-142
2010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的选举法。自此,“四个农民的选举权等于一个城市人”的格局成为历史,中国城乡居民的选举权“一步到位”,实现了法律上的平等。对于正处在全面转型期的中国而言,这不仅是人大选举制度的重大改进、公民政治权利的一大进步,也是我国财政法制化、民主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本文基于公共选择的视角对城乡同比选举的意义进行了分析,认为实现城乡同比选举不仅从政治上可以改变农民在选举中的弱势地位,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做出更多符合农民利益的决策,从而在经济上逐步恢复农民应享有的权益,进而改善社会资源的配置,促进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20世纪末以来,民主化浪潮几乎席卷整个世界,虽然民主已成为大多数国家认同的价值,但至今民主仍没有统一的定义。古典民主理论倾向于从观念上来理解民主,用权威的来源或目的来界定民主。近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接受了程序性民主概念,倾向于从制度上来解释民主。综合来看,民主就是通过一定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来实现人民的统治。民主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民主政治作为人类的共同价值,有其自身的普遍性,一个健全的民主制体需要法治与选举,需要社会自治与公民参与,还需要权力监督与政治透明等等。  相似文献   

10.
媒体眼     
《商周刊》2011,(26):20-20
俄罗斯的大选不打算制造惊喜,就像它的大街上不该有抗议者,它的政治领导不该被公开奚落一样。听话的竞选对手和无处不在的选举舞弊,这个国家“被管制的民主”就是为普京和他的统一俄罗斯党获取大选胜利而设计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村选举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并分析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中国农村选举的研究成果,指出消化、吸收国内外优秀研究成果,扬长避短,寻求符合中国农村现状、公正、公平和高效的选举办法,创新、完善农村选举制度,加强选举过程的动态管理,有助于提高农村选举质量,为各级政府提供决策依据,有利于创建和谐的新农村,促进农村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史天健  玛雅 《开放时代》2009,(6):142-149
中国人想要民主,但中国老百姓想要的民主,可能更符合孔孟的民本思想,而不是西方意义上的民主。尽管他们用“民主”这个词来形容他们的理想。人民是以不同的标准在评价政府。而这种评价并非简单的选举就可以满足。我们在作制度设计的时候。要发展什么样的民主?怎样的制度设计才能满足人民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认真贯彻实施依法治国的方略,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局,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实施依法治国是全党的任务,也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义不容辞的责任.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和推进,不仅对人大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而且也为更好地发挥人大作用提供了机遇,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谷联磊 《经济师》2014,(7):44-45
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组成要素,社区民主管理水平对城市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社区选举是城市民主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合理的社区选举制度是实现社区自治的前提,社区自治的实现要依托选举的五大环节。目前社区选举制度的运行功效能够在选举各环节中初步显现,但与城市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5.
"三农问题"一直是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在经济领域无法取得突破的情况下,政府在政治方面推行的农村基层民主——直接选举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它究竟给广大农民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看看近年农民选举与农民负担并行增长就可以判断了。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中国农村政治发展呢?本文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对农村政治发展进行浅层次论述,探讨是什么因素制约农村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改革背景下,有限政治市场的培育和发展,以及由其所带来的"多赢治理"激发了人大协商民主的实践。人大协商民主的典型实践大致表现为"自上而下型"、"自下而上型"与"上下互动型"等三种模式。三种模式不同程度上符合和推进了"有限政治市场下的多赢治理"的逻辑。但从总体上讲,人大协商民主始终不能从"有限政治市场下,人大协商民主良性资源的提取、培育和组织优化"这一现实挑战中抽离。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选举制度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既有优于西方选举制度的地方,也有许多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方面。通过比较中国和西方选举制度的差异,找出中国目前选举制度存在的明显缺陷,并通过借鉴西方经验为中国选举制度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关注中国民主发展前景的人,对村委会选举寄予很高的期望。有二个问题是大家特别关切的:(1)村委会选举是否有自治的实质,而非只是一个形式。(2)中国基层民主是否会逐渐向上提升,朝乡、镇、县或更高的层次发展。要回答这两个问题,我们可藉由分析整理中国传统的自治理论和实践,发掘出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创见,以期对中国未来的地方自治发展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9.
李辉 《开放时代》2014,(5):129-141
本文是对东亚第三波民主化以来的七个国家和地区的民主质量进行的一项测量研究。在测量维度的选择上,借用了莱文和莫琳娜对拉美国家民主质量测量的最新方法,并针对东亚民主化的特征和数据的可操作性做了一定程度的调整,最终使用选举质量、政治参与、责任性、回应性和文武关系作为测量的主要维度,并给出了我们对于东亚民主质量的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20.
民主作为现代化的一种特质,随着现代化的全球性展开,表现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但不同民族国家实现民主的道路、实现民主的具体样式,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模板,必然有自己的特殊性。鉴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和历史文化.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党内民主推进社会民主,应是中国民主化道路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