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书快递     
《新经济》2009,(4):107-107
《金融海啸与我何干》(中信出版社出版) 作者:韩秀云 内容介绍: 美国金融海哺究竟来自哪里?金融海啸背后隐藏着怎样惊天的秘密?这场世纪金融灾难将走向何方?它对中国究竟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又将如何面对?  相似文献   

2.
王吉林 《城市建设》2011,(5):103-103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环境的恶化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严重的灾难。如何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地球上每一个人都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作为21世纪的地球公民,我们有责任共同努力,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好的世界。  相似文献   

3.
王磊 《经济改革》2010,(8):12-14
陕南洪灾.安康再次成为重灾区。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却有一个村子20人遇难,许多村民失去家园,而滑坡灾害恰恰都在地质灾害监测点之外。那么,灾难是怎样发生的?  相似文献   

4.
赵崇文 《经济月刊》2012,(10):48-48
“十八大”即将来临,作为一个科研参与者,我热切期盼又充满美好的憧憬。倾听过无数的科研经历,观看过无数的科研照片,阅读过无数的科研事迹。作为一个初入科研行列的人——有感动,有激动,更有行动!感动,十年前前辈们的科研条件是如何?现在我们的又是如何?对比与反差中让我们感受变化!  相似文献   

5.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让不少人又想起了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那是迄今为止资本主义世界最深重的经济灾难。不过,在许多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眼里,大萧条的阴云早已散去。主流观点一般认为,我们现在完全有能力避免类似灾难再次发生,因为我们已经从大萧条中学到了足够多的东西。  相似文献   

6.
2010年9月14日,执政的日本民主党举行了代表(党首)选举。菅直人以较大优势战胜了挑战者小泽一郎,组成了新的内阁和民主党的领导班子。日本国内政局经过这一轮变动之后,有些什么样的特点?在经济和政治等方面将会有什么样的政策调整?其国内政局和对外政策将如何演变?我们不妨作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7.
人的思维和行为,受一定民族文化的影响,民族文化的形成同我们的生活和生态环境又密不可分。东方人和西方人有很多相同之处,但他们在战略上和文化上的类属性思维有很大差异。本文首先讨论:什么是生活生态和民族文化及民族4L理论(土地=land,语言=language,生活方式与精神信仰=life style and spirituality,领袖=leadership);第二,文化如何影响人的行为和思维?第三,什么是类属性思维?为何要使用类属性思维?第四,民族文化和类属性思维的关系如何?民族文化有自我性和认同感吗?第五,民族战略规划同类属性思维有何关系?第六,类属性思维(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文化策略举例一美国文化(好莱乌电影)和中国文化(如孔子学院)。最后是结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8.
高雅 《财经文摘》2010,(8):102-103
我们正在面临巨大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大变革,中国正走在崛起的道路上,人们似乎已经看到了中国奔跑的速度。但中国的经济奇迹到底是如何实现的?外资、外贸和外汇政策在其中扮演着何种角色?中国人为此付出了多大代价?中国获得的经济资源如何通过和平手段转变为国际影响力?就上述问题,《中国为什么有前途》的作者翟东升博士从跨学科和整体性视角解读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各个方面,并为读者勾勒出未来的政策演进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前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波及到实体经济,造成了全球经济的大波动与大灾难.人们在期待灾难早日过去的时候必然会诘问灾难的根源及如何在平息后避免同样的灾难.在这样的追问下我们不难发现,目前的灾难是现代金融风险错综复杂特征的外化.反思这一特征,可以使我们认识到,在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下,金融企业为追求利润的持续快速增长,他们之间很容易出现过度竞争,放松信贷标准,盲目扩大贷款客户群体,追逐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品种和业务创新.这种流动性下的风险与收益的博弈结局是金融风险不断累积并最终形成灾难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商周刊》2011,(7):20-23
突如其来的里氏9级大地震袭击日本,地震、海啸、核事故接连发生,但在空前的灾难之后,日本人展现出的却是令人惊奇的平静与秩序。这是一个以怎样的规则组织起来的人群,这是一个有着怎样的性格特质的民族?他们为什么能够在大灾大难面前表现得如此镇定?  相似文献   

11.
欧元区内部的这场危机将如何收场?近几周来,许多美国人问我这个问题.尤其是欧元区将如何摆脱危机、走向稳定?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认清这次经济动荡的三个方面:欧元区将走向何方;德国希望欧元区走向何方:欧元区需要走向何方。  相似文献   

12.
严睿 《经济纵横》2005,(4):79-79
“在我的老板看来.很多事情都是员工应该做出来的,根本不会存在认可不认可的问题!但人付出总是期望会有回报,哪怕是一句‘你干得不错’也可能就让我们倍感温暖!”“踏踏实实为公司做出贡献却没人关注,而有些人没有做出什么成绩却能得到过人的关注和待遇!这样的企业如何能发展?怎么会留住人?”  相似文献   

13.
冯捷  王磊 《经济改革》2011,(8):22-23
3年前,当1000多个娃娃和家长潮水般地涌进医院时,他经历了怎样的考验?面对医学研究上的新发现和事业上的成功,他为何说自己”哀伤大于激动”?回首三鹿事件,他对有关方面处理集体灾难又有怎样的忠告?  相似文献   

14.
月度声音     
《现代经济信息》2007,(6):14-14
当你们梦想伟大成功的时候 你有没有刻苦的准备? 当你们有野心做领袖的时候 你有没有服务于人的谦恭? 我们常常都想有所获得. 但我们有没有付出的情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新经济导刊》2012,(10):80
作为《纽约时报》负责商业专题的老记者和专栏作家,多年来报道了无数既有力度又有趣味的金融丑闻;乔西担任了十几年的金融与政策分析师,在业内备受认可,对轮番上演的各种阴谋诡计早已耳熟能详。但是我们以前遇到的所有丑闻或金融违规操作,没有一宗像在最近这场经济风暴中被发挥得淋漓尽致的那些事件一样,几乎给人一种惊天动地又扑朔迷离的感觉。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觉得有必要对这场灾难及其推手来一次彻头彻尾的调查、分析和阐释。这场灾难非同寻常——它的影响波及范围太广——所以我们知我  相似文献   

16.
何谓"昆明新政"?"昆明新政"有哪些价值?我们如何将其上升为昆明精神和时代精神?内化为发展实践和时代实践?这一系列问题的研究和回答,有利于澄清认识、理论自觉和实践清醒。  相似文献   

17.
产品的极大丰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就,但是,不合格产品及缺陷产品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突如其来的灾难。研究、完善和更好的适用产品责任法律制度,有利于保护消费者,更好地应对国际竞争。那么,缺陷产品如何认定?产品责任由谁承担?本文主要就这两个问题深入探讨和论证,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期对我国产品责任立法和司法实践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8.
《商周刊》2013,(9):16-19
灾难让无力的人们站到了一起。当面对地震这个人类共同的敌人时,人们除了彼此守望相助和凝聚一心外,别无选择。一个网友的话代表着中国人在灾难前的成熟:现在我们最需要的不是泪水、惨烈和哀伤,而是感动、坚强和力量。”  相似文献   

19.
霍德明 《财经文摘》2008,(11):41-41
当华尔街正被百年难得一遇的金融风暴席卷时,当成熟的工业化国家正开始联合救市时,当西方经济学家正在忙着把自己的退休基金从股市中赎回时,在世界另一端的中国人是如何解读这一个现象呢?它对中国的改革开放有借鉴意义吗?让我们先来看一看一些金融海啸的(众所周知)报道吧!  相似文献   

20.
儒商论     
谢军 《经济师》1997,(9):8-10
儒商论谢军现代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经历了深重苦难的中国人民,面对飞速发展的经济建设,依然有许多的迷惑和彷徨,商业如何发展?企业如何振兴?许多的问题,等待着我们去探索。让我们从历史和经济考察一下,对于认识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