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卢俊卿 《经济月刊》2012,(5):170-171
从商近20年来,我考察过的国内外企业应该超过500家,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企业才是最好的企业?我想过“规模”,想过“利润”,想过“技术”,想过“管理”,甚至还想过“中国驰名商标”。然而,遗憾的是,这些都不是我想要的答案。  相似文献   

2.
“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这是中国人的一句口语。说这话的人有魄力,有眼光,有志气,敢于走自己的路。“我过的的独木桥”也是创业之锦囊。多数人走通行便利的阳关道,舒服、表面看起来无惊无险;极少人偏要过独木桥,虽有惊险艰难,成功了便风光无限,我赞扬后者。  相似文献   

3.
早在几年前,有过一项世界范围内关于智商的调查,在全世界各国家的人口初始智商测试中,中国人名列前茅。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几千年前中国人创造了四大发明,推动了整个世界的进步。今天的中国,凭借“中国制造”征服了整个世界。  相似文献   

4.
前三季度中国经济所表现出来的“温度”,就如“秋老虎”,热力不减,余威正劲。已经公布的数据是有力的佐证——上半年GDP达10676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5%,其中二季度增速更是高达11.9%,创下本轮经济增长周期的新高。“三过”——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贸易顺差过大,依然是困扰中国经济平稳增长的主要问题。其一,投资增幅仍处高位。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虽然同比回落3.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
群星璀璨     
寿松 《经贸实践》2004,(8):62-6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企业界先后流行过“客户就是上帝”、“客户永远是对的”、“超越客户期望,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等经营理念。从中不难看出,中国的企业界对自身在市场中的定位有着越来越精确的把握。市场经济的推行使中国永远告别了凭票待购的短缺经济时代,中国企业面对的将是越来越挑剔的客户和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企业的命运最终决定于客户的选择。但企业如何主动地影响客户从而积极把握自身的命运呢?你可以学习一下刘武,学习一下广州宝供储运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6.
美国通用一款中级汽车“景程”在中国市场销售业绩平平,有分析说,主要原因是“雪佛兰”标识触犯了中国消费者的文化忌讳。我相信这一分析有其独到的见解,“十字”型标识在中国人眼里,不是“金领”的象征,而是与“死亡”、“事故”等不祥联想相关的下意识暗示符号。  相似文献   

7.
一、洋务思潮对“夷夏观”的冲击中国传统历来是把自己看作“居世界中央”的“天朝上国”,把其它民族和国家视为“夷”、“狄”、“戎”、“蛮”;这是因为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国文化是以高于周边民族的文化地位而存在于东方的,中国文化从来没有遇到过强有力的挑战,这就造成了知识分子和一般民众十分突出的文化优越感,这种心态难以接受新事物。洋务思潮则首先打破这种观念。中国“无所谓外交也,珏藩而已”的旧观念被两次鸦片战争的炮火打翻。为摆脱西方资本主义到列强的侵略,首先必须重新认识世界,重新估价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2007年的中国股市,最恰当的莫过于狄更斯的名言:“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在中国的证券历史上,从没出现过牛市涨得这样酣畅淋漓;从没出现过全世界目光都锁定在中国股市的情景;从没出现过一次阶段性的调整就让数千万股民心惊肉跳的状况……衡量股市的规模,不能用指数的涨跌,而要看股市市值,  相似文献   

9.
姜妮 《环境经济》2007,(10):15-16
“严格来说,至今为止,中国还没有可以称得上是规范的成功的排污权交易,虽然有过试点,但有些因涉及到地方政府的利益问题,很多尝试都成了地方的宣传手段。而且,在没有严格的制度的情况下,试点也可能只是权宜之计。”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宋国君一针见血地点出了排污权交易制度在中国的实施现状,“面对中国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状况,实行排污权交易非常有必要,尤其是基于酸雨控制的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  相似文献   

10.
以麦当劳和肯德基为代表的西式快餐在中国红红火火,而中式快餐一日一日“人比黄花瘦”:中式快餐就是没有西式快餐的生意好,这是不争的事实。虽然有不少有志之士决心要振兴中式快餐;结果总是虎头蛇尾,不少中式快餐店也郁郁而终……或许是该改变观念的时候了:没有人规定西式快餐必须由那些蓝眼睛、高鼻子、黄头发的洋人来开,就象没有人规定中式快餐只能由我们中国人来开。想占领市场,就要转变观念,如何划分快餐这只大蛋糕,或许有其它更好的方法……西边日出东边雨 有调查表明,我国城市有半数以上的居民光顾过快餐店。在曾经光顾过…  相似文献   

11.
仇富仇官是中国历史上普遍存在的历史文化现象,在社会主义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后,这种心理又突然出现了,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为什么中国人会有所谓“根深蒂固”的仇富仇官心理?并且好像“轮回”一般出现?这种“轮回”为什么都是在相似的条件下存在?如果深入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梳理和思考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制造"的知识产权软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制造”在创造外贸奇迹的同时也暴露出“三无”(无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无自主品牌、无全球营销网络)的软肋。“中国制造”知识产权软肋带来利润之痛、反倾销之痛、环保之痛。“止痛”的良药是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中国创新”,变“三无”为“三有”。  相似文献   

13.
生生 《经济纵横》2004,(5):18-19
便利店是什么?不就是开在小区拐角的夫妻杂货店吗?——那里面卖的无非是饮料水果鸡蛋针头线脑手机充值卡等等。可以这样理解,便利店和杂货店有相同之处,但广义上讲便利店已经是一个连锁加盟的行业。世界便利店巨头“7-ll”迄今已经拥有近3万家加盟店。有关资料显示,“7-ll”在日本的平均毛利率高达47%,美国加盟店的毛利率平均也在40%以上。便利店在中国南方城市的发展势头很猛,在广州、上海等地,都曾有过便利店“抢铺”的热潮。  相似文献   

14.
张承耀 《经济管理》2005,(15):90-94
中国正走向“小康”社会,其显著标志是“衣食”问题基本解决,“住行”问题成为焦点。实际上,“住”又在很大程度上与“行”相关。在“公房”改革大体完成之后,“公车”改革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也许,后者改革的难度比前者更过之而无不及。“车轮腐败”成为了社会热点问题,公车改革所引发出来的新问题也让人们陷入沉思。  相似文献   

15.
资源考验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直以来我们以历史悠久、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而倍感自豪,然而进入21世纪,当人们把目光投向现在,投向未来的时候,我们的这种自豪感是否还有?国土资源部原副部长蒋承菘的危言震动过很多人。他说,一直以为中国地大物博,其实物是稀薄的“薄”,而不是广博的“博”。2003年12月,一份被送往国务院的名为《矿产资源与中国经济发展》的报告,更是以触目惊心的数据,颠覆了“中国地大物博”的传统印象。  相似文献   

16.
《商周刊》2011,(4):36-37
新年刚过,世界轮胎市场“涨声响起”。世界主要轮胎公司几乎都推出轮胎涨价方案,而中国市场也未能幸免。不过,就算轮胎企业再三提价,也难以消化天然橡胶近乎翻番的疯涨。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表示“轮胎行业半数亏损”,正面临“自美国特保案以来最严峻的时刻”。  相似文献   

17.
能源“三荒”考验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速发展的中国从来没有放松过对能源问题的关注,可中国的能源问题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引人瞩目。这要归因于正在大面积持续发生的“电荒”、“煤荒”和“油荒”。三大支柱性能源几乎同时出现大范围紧缺,无疑给中国的经济运行和百姓生活带来了强劲冲击。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辛辣用料的嬗变、流布与农业社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很早便出现了饮食上的地域差异。尤其是在宋代出现的饮食的地域差异已经十分明显,有了“南味”、“川食”、“虏烹”、“北食”等称法。不过,现在八大菜系的雏形不过多是清代以来才形成的,故我们必须探索历史时期的饮食文化地理。以前林湾荣曾从农作物角度简要分析过花椒的种植的分布,叶静渊、林被甸等曾研究过辣椒传人中国的时间。  相似文献   

19.
家中过会:中国民众信仰的生活化特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岳永逸 《开放时代》2008,(1):101-121
华北梨区的“家中过会”是在家居空间中围绕特定“神神”定期举行的庙会。通过对“家中过会”的香道的得神、曰常生活的失衡、仙家堂、灵验的看香等因素的民族志研究.本文不同程度地回应学界关于中国民众信仰认知的神、鬼、人等经典范式以及在西方话语体系下的中国民众信仰研究,并试图说明,集中体现中国民众信仰的乡村庙会不仅是非常态的狂欢,更是日常生活的延续,“家中过会”也成为梨区庙会的“息壤”。  相似文献   

20.
一、社会阶层构成变化的简要回顾 1.春秋至晚清,中国的社会阶层基本上是由“士、农、工、商”四个阶层组成的。中间曾出现过几次大变化,一些阶层分化了,一些名称的内涵变化了,如孔子前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末等时期,阶层、尤其是“士”阶层发生过较大的变化,但直到晚清,中国一直是一个以农为主的农业社会,社会阶层基本上还在士、农、工、商的范畴内。 2.晚清以后,情况日渐复杂。随着外部世界的渗透和交流,外来的军事、经济、文化的冲击,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来的士、农、工、商发生了分化。社会关系和一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