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管理者权力失控的防范措施蔺丰奇权力是企业管理者应有的行为能力,是其履行职责的必要条件。然而,任何权力的正确运作都需要一定的规束,不受规束的权力必定会发生异化,导致权力的滥用或误用。英国历史学家艾克顿认为“权力倾向于腐败.绝对的权力倾向于绝对的腐败...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坚持标本兼治,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权力不加限制就会被滥用,就必然导致腐败。正如英国的阿克顿爵士所说:"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因此要遏制腐败,就必须强化监督制约权力机制。一、监督制约机制存在的问题(一)监督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不够。有效的监督必须以监督客体处于监督主体的有效监督之下为前提,监督主体的监察和督促活动不受监督客体的直接制约和约束。但现在  相似文献   

3.
"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行政部门掌握的公共权力随着职能的扩大而扩张,因此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会导致权力异化的出现,降低行政效率,削弱政府公信力.威尔逊在其《行政学研究》也提出了关于行政监督的论断,其眼光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可见一斑,在我国当下行政体制改革的进程中也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加强基层党风监督是适应新体制的需要 权力不受监督制约,就容易导致腐败。从近几年油田内部发生的个别基层千部盗卖生产物资的违纪违法问题来看,一个重要因素,是缺乏有效监督,导致权力失控,行为失范,致使私欲膨胀而触犯法律法规。由此可见,有效预防腐败的关键,就在于有效加强干部和“四权”人员权力的监督。  相似文献   

5.
腐败历来与集权联系在一起。一个人手中掌握权力太多,四面八方的腐蚀就会接踵而来,久而久之,经不起各种诱惑。经过几千年的探索,人类逐渐意识到腐败来自权力的高度集中,因而逐渐摸索出了一种有效的防止腐败的办法,这就是“权力有序分散”。  相似文献   

6.
道德建设和思想建设,都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集中体现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把道德建设作为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一个重要任务提了出来,并明确了道德建设的目标、要求和基本任务,这不仅对于精神文明建设而且对于反腐败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 道德建设与反腐败,有着内在的联系。何谓腐败,当前对其较为一致的界定是:腐败的实质是权力的异化。就是掌握公共权力者不规范地运用公共权力,丢弃权力用来为人民服务的功能,而把权力用来为少数人谋利益,即把公共权力变成“私化”之权力,绝对为私的权力。因此,国内不少学者认为,腐败是使用权力的副产品,当公共权力不是朝着有利于公  相似文献   

7.
权力腐败是人类所有社会的伴生物。目前中国社会正处于现代化建设新旧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权力腐败呈现一系列新的特点。相关法律制约制度机制的严重不足和缺失,是导致权力腐败高发的主要制度性因素。强化权力腐败法律制约的有效性制度机制建设,是制约权力腐败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坚持集体领导 实行民主决策冯英桥"权力使人腐化,绝对的权力使人绝对的腐化",这句政治学者的名言早已为人们所熟知。其中的道理很简单,只要一个人可以随心所欲,行为很少是合乎规范的。所以,我们党历来主张集体领导,坚持民主集中制,并把民主集中制规定为我们党的...  相似文献   

9.
权力腐败的根源巴俊宇在1993年12月5日的《光明日报》上撰文说,权力腐败是指掌握权力的少数官员以公共权利谋取私利的行为。现有的历史条件导致了权力所有者与权力使用者的分离。理论上权力的使用者应体现所有者(公众)的意志.但权力使用者有其相对独立性。其个...  相似文献   

10.
公共权力腐败行为的经济学分析及其政策导向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公共权力腐败行为的经济学分析及其政策导向李怀(东北财经大学经济研究所)公共权力腐败是一个在世界各国都引人注目的共性问题。在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社会转型时期里,权力腐败则更具有了新的涵义。即它已不仅仅停留在经济租金寻觅的传统涵义上,而是向包括...  相似文献   

11.
腐败的成因及效应:一个制度经济学分析的框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腐败的成因及效应:一个制度经济学分析的框架●刘葆现实生活中,腐败总是与政府、权力、违法乱纪等概念联系在一起,因而人们对腐败的研究通常局限于政治学和法学的领域。然而,任何腐败表象背后都隐含着深刻的经济根源,都会因为公共权力的非公共运用,以及个人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12.
什么因素影响着公众对政府支出、以至国家权力边界的态度与选择?文章认为,公众对腐败程度的认知是影响他们对国家权力态度的关键因素。使用2006年亚洲晴雨表的调查数据,文章分析了中国公众的腐败认知如何影响他们对政府经济型支出与再分配型支出的态度与偏好,进而探求腐败与国家权力边界的关系。文章发现,公众对腐败程度的认知,显著降低了他们对腐败空间相对较大的经济型支出的支持与偏好,但对受腐败影响较低的再分配型支出领域则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论科学监督     
一、财政监督的本质是公共委托代理 财政监督的本质是什么?对此,人们往往会想起法国政治学家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理论和"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一条万古不易的定理",以及英国历史学家约翰·阿克顿"绝对的权力必然产生绝对的腐败"等论断.但是,很少有人了解,孟德斯鸠的这些论断是在英国约·洛克、法国让·罗梭等"主权在民"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  相似文献   

14.
廉洁风险防范是提升企业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举措,是针对企业可能出现的腐败行为,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把腐败程度降到最低,提前化解权力运行中腐败的风险。在企业的各种经营管理行为和人员中,分清反腐倡廉监管的主次和重难点,尽可能事前介入各种易导致腐败的人和事中,减少腐败行为。  相似文献   

15.
刘博 《经济论坛》2014,(5):174-176
中国目前正处在体制转轨期,给政府官员带来很多的权利,寻租空间极大。从公共经济学角度看,政府官员是"理性的经济人",他们只有在利益大于成本的时候才会选择腐败。只要收益大于成本,腐败就不可避免。因为政府官员有任意处置权,这种公共权力的存在以及寻租空间很大,导致腐败行为严重。因此,应从各个方面遏止腐败的产生,从其根源上进行控制,最大限度地杜绝腐败。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对权力腐败的产生进行了分析,认为权力导致腐败是不可避免的.对权力行使过程给予有效的监督是非常必要的.同时,本文结合我国当前腐败状况,提出完善科学有效的权力监督机制的多种措施,使权力的运用受到合理约束,促使其在规范的轨道上运行,保证权力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廉洁和高效的服务.  相似文献   

17.
美国学者劳努道出了人们的共识,“腐败是政府最大的痼疾,其危害仅次于暴政。”[1]在腐败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中,官员腐败尤其让人关注,因为他们掌握着对社会价值进行权威性分配的权力。宫员腐败的滋长蔓延可以说是当代中国政治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在关于腐败的众多研究中,从经济学角度入手的寻租理论以其强大的说服力,赢得了越来越多的人们的认同。寻租理论认为,腐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政府运用行政权力对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和管制。当平等竞争的市场秩序尚未建立,而政府官员还拥有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巨大干预权力时,这种…  相似文献   

18.
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遏制权力腐败要在抓好思想教育的同时,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权力运用,通过对权力全方位监督,努力营造一种廉政清明的氛围,使权力腐败得到有效遏制。  相似文献   

19.
《财经文摘》2010,(2):80-81
一个把打击腐败作为自己主要政治承诺的总统,以及一个充满活力的反腐委员会,仍然很难把廉洁移植NEP尼的国家系统中。  相似文献   

20.
必须加大监督力度●杜曙章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对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监督”。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实质上就是对权力的监督,防止权力腐化、蜕化、特殊化。不受监督的权力必须导致腐败。要保证权力的正确行使,就必须加强监督。强化党内监督要在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