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相关法律的完善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对历史街区物质遗产的保护已初见成效。历史街区原住民是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人,他们的需求是街区继续存在的意义,对街区生活延续、活力再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历史街区的保护应当以原住民为核心,保护的成效必须建立在以原住民为主体的评价机制的基础上。本文借助历史街区保护的"原住民回迁"模式,以小河直街回迁的原住民为案例,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整理的形式,评价其对街区保护的成效,并对该模式进行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2.
盛广耀 《经济地理》2007,27(6):946-951
利用第三、四和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地区人口增长和空间分布的变化过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自1980年代以来,各城市密集区人口增长速度加快,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空间分布变化幅度大,总的趋势是集中化、不均衡化;人口变动状况具有阶段性差异;外来人口的迁移流入是人口变动的主导因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城市密集区发展过程中的人口演化趋势以及人口变动规律,其结论是:城市密集区人口变动遵循逻辑斯蒂增长规律、波动推进规律、圈层扩散与等级扩散规律,人口增长将由高速到低速,人口分布将由集中化迈向相对地均衡化.  相似文献   

3.
4.
农民工向城市迁移并在城市落户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路径,此次新冠疫情的影响,使得他们开始重新思考自身的生活需求并对比在城市与农村地区定居的优劣势问题.因此此次疫情对农民工的定居问题将会造成一定影响.文章借鉴医学方法使用OR值计算农民工心理状态的转变对其未来城市落户产生何种影响,并用t检验方法对结果进行进一步检验,最终使...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可达性引入到城市人口增长模型中,分析了铁路提速引起的沿线城市可达性变化,进而对其人口增长所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上,铁路提速对沿线城市人口增长有着明显的正向影响.铁路提速所导致的沿线城市可达性每提高1%,可使其人口出现0.39%的相应增长.特别是,对于提速沿线城市,其可达性每提高1%,可引起人口出现0.52%的相应增长.但对于非提速沿线城市,这种影响在统计上不显著.铁路提速对提速沿线城市人口增长影响还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在我国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城市的可达性每提高1%,可引起其人口分别出现0.90%、1.5%的相应增长,但在中部和西部地区这种影响在统计上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焦华富 《经济地理》2001,21(4):423-426
以淮南,淮北两个典型煤炭城市为案例,对煤炭城市的人口增长机制进行了研究,采用不同年份的人口普查资料对其人口的自然结构及其演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初步概括了煤炭城市人口自然结构演化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7.
国外城市最佳规模理论评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问题,随着城市规模的升级而加重,在特大城市中尤为突出。研究城市最佳规模的重要性表现在:一是城市最佳规模决定了城市用地规模和公共设施的规模,二是城市最佳规模与产业发展关系极大;三是城市最佳规模关系到城市可持续发展。本文着重介绍西方发达国家学者从城市公共设施,产业发展,人口增长等聚集效益和规模效益角度探讨城市最佳规模理论的研究动向,并对确定城市最佳规模理论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多期Differences in Differences(DID)估计方法分析了2007-2010年中国高铁对城市规模扩张的影响。研究表明:高铁对城市规模扩张的影响由2007-2009年的负效应转变为2010年的正效应,并且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充分发挥高铁的城市功能,必须与城市的服务业发展相结合;同时,为避免高速铁路对落后城市发展的负面效应,应率先选择具有分工明确、经济基础较好的城市之间发展高速铁路网,从而构建协调、合理的城市化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理论和人口迁移理论,较为全面、综合地从8个层次选择了一系列变量,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对各个层面的影响因素进行的精确分析。研究发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省内转移与省际转移的驱动机制不同。相对较高的迁移成本使得跨省迁移的决策更需要劳动力理性的判断和思考.转移决策更多地取决于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10.
制造业是加拿大经济中最重要的财富创造部门,也是加拿大最大的私营经济部门。2010年至今的数据表明,加拿大制造业的产值、就业、产能利用率、投资和利润等核心指标均正在逐步恢复至全球金融危机前的2008年左右的水平。2011年,加拿大制造业资本性支出大幅回升,利润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制造业已成为加拿大通过扩大产能推动增长的重要力量。目前,加拿大制造业面临的挑战主要是:增值产品出口状况恶化,企业创新投入不足、创新能力匮乏,市场需求不足等。为应对挑战,加拿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推动制造业走向更加先进、知识技术更加密集以及创造更多的高水平就业的政策措施。加拿大制造业恢复发展的经验以及应对挑战的政策措施,值得我国制造业借鉴。  相似文献   

11.
《经济研究》2017,(7):65-78
决定城市规模分布的关键因素有哪些?中国城市体系扁平化的形成机制又是什么?为回答这些问题,本文建立了一个考虑异质性个体迁移决策和房价内生性的城市体系模型,将影响城市规模分布的因素分解为效率、舒适度、迁移摩擦和房价四个方面:较高的效率和舒适度会促使城市规模增加,但相伴而生的高房价和迁移摩擦等集聚负外部性会抑制大城市规模的进一步扩张。进而基于结构式估计方法对中国城市的效率、迁移摩擦、房价和舒适度等特征进行了量化,并通过一系列反事实实验模拟了这些因素的变化对中国城市规模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效率、迁移摩擦和舒适度在中国城市规模分布的决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消除城市间的房价差异几乎不影响人口的再配置,而消除迁移摩擦则会导致大规模的人口重新配置和带来显著的福利增进效应,这意味着迁移摩擦的存在是造成中国城市体系扁平化的关键致因。因此,全面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放开城市的落户限制,进一步降低人口迁移中的空间摩擦,才能有效发挥市场的内生化力量,促进城市体系空间布局的优化。  相似文献   

12.
一、人口曲线流动与迁移是外来人口普遍现象2008年底,长三角两省一市户籍人口大约1.3亿,各城市外来人口合计3千多万。这些流动着的外来人口中来自长三角内部的占到总量的40%以上(其中20%左右属于省内流动)。这些三千万外来人口除了企业家、跨地就读学生、白领外,很大一部分是当前我国各级政府非常关心的农民工,他们在长三角各地外来人口中的比重占到四分之三左右。与企业家主动选择的流动相比,农民工很多时候是盲目流动和被动流动,  相似文献   

13.
胡雯  张锦华 《财经研究》2021,47(2):4-18
中国特有的城市行政层级体系,以资源配置的行政中心偏向为特征,强化了农民工向高行政层级城市迁移的惯性趋势.文章利用2013年和2019年的千村调查数据,研究农民工的层级迁移行为及工资溢价效应.结果显示:首先,行政级别高的城市更容易吸引文化程度高、工作经验丰富和有配偶随迁的农民工,而携带子女随迁的农民工更倾向于普通地级市.其次,行政级别高的城市促进了集聚经济的正外部性,通过提升劳动生产率提高工资水平.最后,研究发现城市的行政级别会通过房价、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中介作用产生工资溢价.总之,城市的发展是一个动态增长的过程:初始阶段,行政层级通过城市集聚效应、生活成本补偿的市场价格力量产生工资溢价.随着要素集聚导致城市扩张,基础设施的承载力跟不上人口的增速,就通过行政力量再次分配公共服务资源来调节人口流动.因此,需要平衡城市的行政力量和市场力量,构建合理的等级-规模分布层级结构,并且均等分配公共服务资源,引导异质性农民工分类分层迁移和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4.
我国非户籍迁移人口的结构与数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人口流动的数量逐年增加,流动的范围越来越广,流动人口的数量规模、内部结构和来源去向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文章利用1990年、2000年第四、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和其他经济数据,通过自行汇总统计,对我国的非户籍迁移人口流向和原因作简要分析,并在对迁移人口与城乡收入差距、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之间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针对规模过大的非户籍迁移人口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提出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在持续发生的大规模乡城迁移背景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从养老保障的供给方面看,人口乡城迁移有助于提高农村地区老年人的经济保障水平,但在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方面会有所欠缺。农民从农村走向城市,不仅提高了人均收入水平,而且在经济上为农村地区开展社会养老提供了可能。事实上,人口乡城迁移在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化进程的同时,也加快了我国农村地区养老观念的转变和养老保障体系的重建。  相似文献   

16.
三峡库区人口结构性迁移对其城市化发展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峻慧 《技术经济》2009,28(6):72-74,107
本文阐述了人口外迁对三峡库区城市化发展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即:人口外迁减少了人口过多对城市发展造成的压力;三峡库区人口外迁呈现出人口结构性外迁的特点,这对三峡库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据此,本文指出,当前三峡库区人口的非均衡性结构性迁移,即大量的年轻型和技能型优质劳动力的外迁,使得非优质人口沉淀在三峡库区,这会造成未来三峡库区城市的城市化畸形发展。最后,提出了改善三峡库区劳动力素质、促进库区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城市是人类的聚居地,是区域发展的核心,城市化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潮流.据有关资料显示:仅从1950年到1995年间,发达国家超过百万居民的城市从49个增加到112个,在发展中国家这类城市的数量从34个增加到213个,据预计到2010年全球将拥有20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将达到25个,2025年城市人口将占世界人口的61%.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业转移人口迁移与城镇化、经济发展密切相连.中国农业转移人口迁移的最大特点是农村向城镇迁移的不完全、不彻底,当前新型城镇化的核心问题就在于提高中国农业转移人口迁移的持久性.本文在总结中国农业转移人口迁移的现状与趋势的基础上,分析阻碍农业转移人口持久性迁移的主要因素,提出要以户籍为先导、以土地为重点、以住房为基本,减少农业转移人口持久性迁移的阻碍,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经济地理》2021,41(3):77-85
城市蔓延问题已成为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绊脚石,认识和探讨中国城市蔓延的时空格局与影响因素,对调控城市蔓延态势、优化城市人地关系、促进城市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城市蔓延指数分析全国278个城市市辖区2002—2017年的蔓延状况,结合变异系数、Theil指数和热点分析阐述中国城市蔓延的时空分布特征与区域差异,基于地理探测器探讨影响城市蔓延的主要因素,为治理中国城市蔓延问题提供对策启示。结果表明:(1)中国绝大部分城市处于中低度蔓延状态,蔓延态势呈现了"低—高—低"的演变过程,人口负增长型蔓延有向全国扩散化发展的趋势;(2)城市蔓延的区域差异显著,中西部地区城市蔓延态势较东部地区更为严峻,中小城市蔓延态势较大城市更为严峻;(3)经济发展维度对全国和中西部地区城市蔓延影响较大,而东部地区城市蔓延受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两者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线性回归、对数增长、固定比率增长和HP滤波趋势分析等方法对广州2010~2025年的城市生活垃圾及现有处理模式下的用地需求进行了预测。基于对广州未来城市人口基本将保持在1800万规模的判断,选取对数增长预测方法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到2015年、2020年和2025年,广州中心城区终端垃圾处理量分别约为306万吨、320万吨和331万吨,在现有的以填埋为主的处理模式下,垃圾填埋的土地需求分别为407亩、426亩和441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