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一、标准
最近几年,中国“经济学家”可谓声名狼藉。不必说BBS上谬传已久的“经济学家骇人听闻的语录大全”,也不必说传统媒体批评经济学家的长篇累牍,更不必说网上对著名经济学家信任度的投票,单单一句“合格的经济学家最多不超过5个”,就将大陆经济学家集体判了个死刑。社会科学工作者对社会的作用往往是无形的,难以估量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我曾经在《茶座》写过一篇谈论经济学家“入世”与“出世”的短文(《经济学家的“出世”观》,载于《经济学家茶座》总第8辑),还引起一些反响。这篇小文,算是上文的续篇。 相似文献
5.
不少很畅销的报刊都有经济学随笔的栏目,吸引了经济学家的关注,并愿为此而投入写作的精力。写得好的经济学随笔,受到读者的热捧,刊登经济学随笔的报刊也更加兴旺。
经济学家为什么爱写随笔?有人把它归结于媒体经济学的盛行,甚至和中国经济学界特殊的生态环境挂起钩来:许多经济学家之所以著名,不是因为在某个领域的研究有公认的突破,而是因为他们的名字成天见诸各种报刊,包括发表的谈话和大众化的文章。 相似文献
6.
7.
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意气风发高歌狎进的时代,也是一个问题层出纷争不断的年代,发展中的问题也是问题,也需要解决,但到底是什么样的问题,怎么解决却总是众说的纷纭。社会结构变动催生的新利益人群要求新的体制,而旧体制下的既有利益人群总会以级其雄辩的理由要求保留旧的生活。生活的变化超越了一些人意识跟进的速度 ,而另一些人的观感却是世易时移之慢永远都让他急不可耐。一切争议不是出于利益就是出于观念 、而不论什么争议,事实与价值都必须判然分立,否则争议将永无穷期。《经济》从这一期开始专设栏目“我们这个时代”,以对话的形式剖析我们这个时代中的种种争议。经济学和经济学家在我们这个时代的地位、价值和功能在近期引起了一些媒体的争议,我们首先来剖析它。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经济学界久已流传一个笑话:对同一个问题,10个经济学家至少有11种观点。有人好奇,每个经济学家的看法都不一样也只有10种观点,怎么会出来11种呢?原来,其中有一位经济学家,他刚刚说完一种观点,过了一会,看法又变了。 相似文献
13.
如果你一定要请某位经济学家直言不讳地告诉你,他理想的收入水平是多高?将通过怎样的途径来实现这样的目标?这个目标实现后自己的生活和学术研究又将会有怎样的变化?这自然是很令人尴尬的提问,被问者自然可以以这问题涉及个人隐私而不愿做出诚实的回答,或者干脆拒绝回答。这好比你见面没几句就问一位男士其收入若干、问一位女士其年龄多大一样唐突和不礼貌。但在实际上,这倒不需要怎么遮遮掩掩的,古人尚且提出“君子爱财”,无非要求“取之有道”罢了。在市场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经济学家自然不必耻于言利,更何况经济学家自然也应人君子之列,因此经济学家也爱财,这也不算是什么新闻,更不算是什么丑事。 相似文献
14.
15.
道德问题是近年来中国经济学界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后 ,围绕经济学 (家 )要不要讲道德 ,一批著名的经济学家掀起了争论的高潮 ;经济学家对道德的追问既基于知识分子人文关怀的本性 ,也是中国经济体制转型和社会变革中 ,经济学家对市场化道路和经济学学科边界、方法、作用等深刻反思的结果。从经济学的视野进行道德关怀是经济学家研究道德的特点 ,有助于拓展经济学的视野 ,但从经济学与伦理学交叉的角度进行经济道德的研究应是经济学研究道德的最重要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6.
17.
当我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心里诚惶诚恐的。因为我还不是一个经济学家,如果硬说我与经济学家或者经济学有什么关系的话,那么我只能说我只是一个徘徊在经济学殿堂门口的正在向里张望的经济学门外汉。 相似文献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