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时代经贸》2010,(5):54-55
中国将进入低碳经济时代 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也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2.
张文彬  宋建波 《经济地理》2024,(3):22-32+54
基于2005—2019年中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将经济规模与碳排放协同引入低碳经济协同效率测度中,刻画中国市域低碳经济协同效率水平及区域差异,采用核密度估计和地理探测器方法对低碳经济协同效率的动态演化趋势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低碳经济协同效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和“东强、中次、西弱”分布格局。(2)低碳经济协同效率呈现多极分化趋势,多数城市的低碳经济协同效率水平有所提升,但各地区间低碳经济协同效率绝对差异增加。(3)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干预是低碳经济协同效率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文章最后从加强顶层设计、树立“区域标杆”“精准施策”以及加强区域合作方面提出了提升低碳经济协同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一个国家低碳经济建设有赖于城市低碳目标的实现,目前中国低碳城市发展存在诸多问题,亟需制订系统长远的发展战略。在低碳城市发展历史回顾与现状调查分析基础上,绘制了中国低碳城市(省)分布图,归纳了代表性城市发展低碳城市的主要措施,并对中国发展低碳城市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随后根据相关资料,对中国低碳城市发展中存在的优势(S)、劣势(W)、机遇(O)和挑战(T)进行SWOT分析,并应用SWOT矩阵组合分析提出了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的战略对策。最后在低碳城市发展回顾与SWOT矩阵分析基础上,设计了中国低碳城市发展战略,确定了低碳城市发展模式、发展战略路线与发展重点。研究结果可以为城市发展规划、政府决策等提供参考依据,引导低碳城市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4.
李萍 《经济论坛》2009,(24):28-30
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气候变化和经济增长的双赢办法。低碳经济已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可以预见,下一次科技革命的方向就是以“绿色能源”的生产为标志。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理念已经成熟。由于上市公司的业绩和市值能基本反映低碳实体经济的表现和投资者的预期,本文借助低碳板块的表现简要分析了我国城市在实践上的努力。并对未来城市低碳经济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发展对资源利用强度的不断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正在加剧,这种现象已成为人类共同面对的重大挑战。通过对西安市发展低碳城市建设的情况调查与分析,了解到西安市在建设低碳型城市过程中所具备的一些优势,但同时也发现其在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实现低碳经济模式下,“低碳城市”的合理规划与建设,从而有效推动中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快速的人口城市化进程推动城市规模迅速扩张,并对城市碳排放产生显著影响,在此过程中产业集聚发挥重要作用。不同规模的城市,产业集聚对碳排放的影响是不同的,入口规模在300万~1000万的特大城市相对其他规模等级的城市更适合中国的低碳城市化进程。产业集聚对碳排放具有“反弹效应”和“节能效应”,我国应该积极利用产业集聚的“节能效应”实现低碳的城市规模扩张,引导和促进产业在较大的城市集聚。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分批次、分地区进行的低碳城市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利用277个城市2003—2017年面板数据和双重差分模型,对低碳城市建设影响低碳技术创新的效应与机理进行系统经验考察。研究发现:①自上而下指定产生、试点单位以省为主的第一批低碳城市试点并未有效促进低碳技术创新,而自下而上申报遴选、试点单位以城市为主的第二批试点则显著推动了低碳技术进步;②政策效应机理是加大政策性研发补贴支持力度,而增加研发从业人员数量和提高经济集聚程度的传导机制并不明显;③环境规制、城市规模和资源禀赋均具有调节作用,对于环保重点城市、“两控区”城市、碳交易试点城市、规模较大城市和资源丰裕程度较低的城市而言,低碳城市建设对低碳技术创新的促增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8.
王茜  张建慧 《经济论坛》2012,(4):150-152
本文借助“脱钩”理论进一步完善城市低碳交通的概念,分析内涵特征,初步建立起城市低碳交通的理论框架,从而实现城市交通发展和交通碳排放逐步“脱钩”,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低碳转型.  相似文献   

9.
基于现有研究文献和低碳交通实践,对城市低碳交通发展进行了理论阐释。依据城市低碳交通概念、福利经济学、系统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构建了城市低碳交通发展指数指标体系,并科学设置了指标阈值。提出城市低碳交通发展指数测度方法,并以中国6个典型城市为例进行应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市低碳交通发展指数具有明显的绿色低碳价值导向作用和政策导向作用;目前中国城市交通碳生产力较低、交通污染较大;中国城市急需优化交通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塑造城市低碳形态。  相似文献   

10.
以中国分批次、分地区进行的低碳城市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利用277个城市2003—2017年面板数据和双重差分模型,对低碳城市建设影响低碳技术创新的效应与机理进行系统经验考察。研究发现:①自上而下指定产生、试点单位以省为主的第一批低碳城市试点并未有效促进低碳技术创新,而自下而上申报遴选、试点单位以城市为主的第二批试点则显著推动了低碳技术进步;②政策效应机理是加大政策性研发补贴支持力度,而增加研发从业人员数量和提高经济集聚程度的传导机制并不明显;③环境规制、城市规模和资源禀赋均具有调节作用,对于环保重点城市、“两控区”城市、碳交易试点城市、规模较大城市和资源丰裕程度较低的城市而言,低碳城市建设对低碳技术创新的促增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1.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双碳”目标战略背景下,本文将中欧班列开通作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探究国际交通运输通道对城市绿色低碳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中欧班列开通能够有效促进城市绿色低碳转型。中欧班列开通对城市绿色低碳转型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地区差异性,且绿色低碳发展效应在东部地区、老工业和资源型城市、科教资源水平较高与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更加显著。区域创新水平、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和能源效率提升是中欧班列开通影响城市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渠道。中欧班列开通均能促进邻近非开通与开通城市绿色低碳转型,且影响效果在邻近开通城市中更明显。本研究能够为中国完善国际交通运输通道建设以及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提供有益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2.
文章首先指出:未来40年内中国城市化进程将高速发展,然而,中国城市环境问题相当严重,传统的高碳发展道路充满危机,必须开创一条低碳发展的绿色道路。随后进行了四点理论分析,指出低碳城市是改善我国城市环境与发展的新型机制,低碳城市需要理性处理经济与环境的关系,低碳城市需要不断创新和学习,低碳城市需要探索最适合自己国家、地区的模式。文章总结了低碳城市的政策框架,总结了低碳城市在中国华北、华东、华南地区的实践。  相似文献   

13.
基于城市价值的中国低碳城市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城市是具有生态文明时代特征的城市发展模式.对于中国而言,低碳城市建设本质上是在解决生态文明时代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高工业化和城市化质量的问题,是在正视和尊重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前提下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最大限度地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竞争力的过程,是在城市发展模式上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过程,是人与自然在城市尺度上寻求和谐统一的过程,是在生态文明框架下实现城市价值最大化的过程.建设低碳城市,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发展目标,把降低碳排放与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竞争力结合起来,按照低碳战略、低碳规划、低碳产业、低碳文化和低碳管理“五位一体”等系统推进的路径,探索生态文明框架下城市价值最大化的实现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中国低碳城市建设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低碳理念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政府以及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英国政府最早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之后日本政府提出建设低碳社会,2007年中国开始出现低碳城市的提法,之后国内专家学者也更多地关注低碳城市的研究。文章主要梳理国内外研究者关于低碳城市的理论研究,首先介绍了目前低碳城市研究的背景现状,然后从低碳城市建设的必要性、内涵和特征目标等方面总结我国专家学者的一些研究进展,对当前发展中国低碳城市建设模式和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梳理,最后总体概述了我国专家学者对构建低碳城市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从我国欠发达地区建设低碳城市面临的挑战出发,运用DPSIR模型,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以及响应5个方面构建了一套由23项指标组成的评估体系,并应用该指标体系对典型低碳试点城市贵阳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2008-2012年贵阳的低碳城市建设水平呈上升趋势。未来欠发达地区可以从加强“碳中和”、统筹低碳城市规划、加大低碳生活理念宣传力度等方面推进低碳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6.
“低碳”一词,大多数人都熟悉。在百度上搜索一下,几十个以低碳为“根词”的复合词很快就会出现:低碳社会、低碳经济、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低碳生活、低碳城市、低碳社区、低碳家庭、低碳旅游、低碳文化、低碳人生、低碳生存主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已向世界作出“到2020年要将单位GDP碳排放强度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40%至45%”的承诺。所以,向低碳经济的全面转型就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之路。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发展低碳经济是资源型城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的必然要求。百色市作为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以不可再生自然资源为主,发展方式比较粗放,资源利用率比较低、能耗大,环境受到严重污染,“高碳”特征明显,因此,“低碳经济时代”的来临,给百色市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百色市如何发展低碳经济,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18.
消费碳排放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2/3,消费端碳减排不容忽视。本文基于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以“宽带中国”试点城市政策开展准自然试验,采用三重差分模型探索数字经济对家庭消费低碳转型的作用机理及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驱动家庭消费低碳转型,可以通过提高消费者环境压力认知、助推消费者偏好低碳化、促进产品绿色技术创新赋能家庭消费低碳转型,同时数字经济更容易降低南方地区、低碳电力城市和城市家庭消费碳强度,抑制了财务赤字家庭消费低碳转型,有待激发老年人低碳消费市场,对居住、医疗保健、交通、衣着消费碳减排作用依次递减,对食品类和文教娱乐类消费低碳化发展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随着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严重危害,低碳城市正日益成为国内外未来城市建设的热点。本文以江山低碳城市规划与建设为例,借鉴国内外低碳城市实践经验,在“两型社会”思想的指导下,探索江山低碳城市建设的发展目标、建设模式,技术方法与规划思路。  相似文献   

20.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要实现途径,低碳城市是伴随着低碳经济提出的发展目标.对及时、准确掌握城市经济运行状况、生态环境发展状况,确保低碳经济系统始终运行在良性轨道上,研究科学、全面的低碳城市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论文综合运用低碳经济、低碳城市等相关理论,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模型框架,构建低碳城市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对评价指标赋权,克服了多指标评价中主观确定权重的缺陷.利用主成分投影法评价城市低碳发展水平,并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例,对其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提出了江苏省低碳城市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