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言 货币政策规则和相机之争由来已久,始于1844年银行法案之前的"通货学派与银行学派之争"就已明确地提出了规则行事与相机抉择的问题.随着研究深入,经济学者比较倾向于规则行事(Tyler,1993;Dimitri Mayes和David,2002;Goodfriend和King,2004等).具代表性的货币政策规则主要有:弗里德曼规则、泰勒规则和麦卡勒姆规则.Goodfriend和King (2004)在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基础上,引入最优化和理性预期进行动态宏观模型分析,主张货币政策对实际经济活动产生重大影响,要提高货币政策的可靠性,就要采取简单、透明的规则.显然,三个代表性政策规则中弗里德曼规则最为简单、透明、易操作.问题在于,弗里德曼规则在经济长期运行中是否最优呢?  相似文献   

2.
信用外部性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验证,理论上的最优在现实中往往只能是次优。引言货币政策规则和相机之争由来已久,始于1844年银行法案之前的"通货学派与银行学派之争"就已明确地提出了规则行事与相机抉择的问题。随着研究深入,经济学者比较倾向于规则行事(Tyler,1993;Dimitri Mayes和David,2002;Goodfriend和King,2004等)。具代表性的货币政策规则主要有:弗里德曼规则、泰勒规则和麦卡勒姆规则。  相似文献   

3.
笔者在含有深层消费习惯的动态随机经济模型中,使用Ramsey方法分析了深层消费习惯对最优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选择的影响。深层习惯的消费者对差异化商品具有不同的消费倾向,每种产品的需求不仅取决于该产品当期的价格,也与上期消费数量相关。深层消费习惯改变了厂商的利润最大化问题,在产量和价格选择之间引入了新的机制:当期商品的定价过高,在增加厂商现期利润的同时,降低了家庭对该种商品的消费倾向,从而减少了下期该产品的需求和厂商利润。笔者通过参数校准和模拟,得出以下主要结论:首先,最优货币政策的通货膨胀波动率较低,并且与深层消费习惯程度正相关;其次,弗里德曼法则并非最优的货币政策,名义利率对弗里德曼法则的偏离程度,会随着深层消费习惯程度的上升而下降;最后,深层消费习惯会促使企业扩大生产,增加社会就业。在外生支出增加时,政府仅仅需要小幅度增加劳动所得税率,就能够满足融资需求,减少税率变动对资源配置的扭曲。因此,在深层消费习惯的经济中,政府支出将增进私人企业的投资和社会产出,产生挤入效应,这对于深入分析我国的政府支出乘数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陆前进 《金融研究》2016,431(5):35-50
本文从宏观经济的一般均衡模型出发,融入了股票价格和房地产价格变动,考察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在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之间的目标规则,分析了影响货币政策规则参数变化的主要因素及潜在机制。本文的实证结果显示中央银行最优货币政策参数为0.144055,央行货币政策是逆周期操作,也意味着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赋予通货膨胀目标更高的权重;同时我国货币政策是逆房地产市场周期、顺股市周期的。进一步,本文从最优货币政策的角度考察了我国货币状况指数的权重。根据最优货币政策规则,货币状况指数权重为0.302876,即利率上升1%相当于汇率下降0.30%,意味着利率变动的效果要小于汇率变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经济不确定性下,政府如何选择最优的财政货币政策来应对?本文基于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多种财政货币政策组合下技术不确定性的宏观效应。研究发现:第一,无论实行何种货币政策目标和财政政策,价格型货币政策比数量型货币政策更有效,更适合应对经济不确定性冲击可能引起的经济波动。第二,从经济不确定性冲击的效应和持续时间上看,价格型货币政策和遵循支出规则的财政政策组合最优。第三,从社会福利损失角度来看,在应对经济不确定性方面,通货膨胀目标制下的价格型货币政策和遵循支出规则的财政政策是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6.
寻找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最优组合模式对于完善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意义重大。本文在DSGE模型中同时纳入价格型和数量型货币政策规则、资本充足率和贷款价值比宏观审慎政策规则、民营和国营企业。按照货币政策规则是否需要考虑金融稳定变量,宏观审慎政策规则是否需要考虑经济稳定变量,中央银行对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损失函数是考虑各自最小化还是合并最小化三类标准,将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组合模式分为8类,探讨每类模式下的政策效果。结果显示,最优政策组合模式为:货币政策规则主管经济稳定变量、兼顾金融稳定变量;宏观审慎政策规则主管金融稳定变量,兼顾经济稳定变量;中央银行追求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损失函数之和最小化。  相似文献   

7.
为什么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往往是比较谨慎或保守的?从具体的货币政策规则的经验估计如泰勒规则看,这些货币政策比具体经济模型所要求的最优货币政策更为保守。本文从模型不确定性及决策者对不确定性态度变化的角度,运用美联储数据进行实证来解释这一现象。经过分析发现,若与降低利率的变动相比,央行更为关心产出缺口的稳定性,则央行对模型不确定呈厌恶或呈中性将会大大降低泰勒规则中的反应系数,随之产生较为保守的货币政策,若央行对不确定性呈偏好,则产生较为积极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8.
袁靖 《济南金融》2007,(3):23-25
本文从理论界普遍讨论的货币政策规则的概念、传导机制、实际应用和比较联系出发,回顾了关于货币政策规则理论及应用的研究成果,深入地探讨了货币政策规则的理论形成渊源、实际应用存在的问题和目前学术界关于货币政策规则的争论。  相似文献   

9.
通过理论分析,区分了货币政策目标是否包含金融稳定两种情况下的政策效力以及框架选择。在分析传统货币政策框架不包含金融稳定目标时,借鉴Ball模型,构建了资产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反应之间的理论模型,模型表明:央行实施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采取的最优利率不仅取决于当期的产出与通胀缺口,同时还取决于资产价格变化及其随机扰动项,并就传统货币政策框架选择进行了探讨。在分析新货币政策框架包含金融稳定目标时,通过对Agur(2009)、Ague and Demertzis(2010)模型框架的修正与扩展,详细分析金融稳定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规则的影响。结果表明:如果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规则不考虑金融稳定目标,将导致最优利率出现系统性的低估,造成这种低估的原因或许在于未能长远考虑金融脆弱性所带来的通胀成本和潜在产出损失,造成货币政策决策的狭隘性与滞后性。因此考虑现实的金融脆弱性,现行的货币政策应该将金融稳定纳入其目标框架。相应政策启示是:建立科学的货币政策引导规则、加强社会沟通,发挥好市场预期引导作用、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协调搭配。  相似文献   

10.
胡凯 《中国外资》2008,(12):61-62
更加浮动的汇率制度对中国货币政策和实际经济会有什么影响?通过建立一个统一的模型分析基于不同目标的中央银行的最优货币政策以及利用一个附加汇率项的前瞻型Taylor规则进行实证检验发现,货币政策制定者在面临开放经济条件下国内外最优分配资源的权衡时,浮动汇率制成为要实行稳定国内经济并能有效应对国内外冲击的独立和内向型货币政策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理论界普遍讨论的货币政策规则的概念、传导机制、实际应用和比较联系出发,回顾了关于货币政策规则理论及应用的研究成果,深入地探讨了货币政策规则的理论形成渊源、实际应用存在的何题和目前学术界关于货币政策规则的争论.  相似文献   

12.
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的最新文献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常见研究视角和常用研究方法两个角度,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的最新文献展开综述。通过综述本文发现,参考最优货币政策规则理论的模型设定思路和量化方法,不仅可以避免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S-VAR模型作为重要工具的相关研究中存在的诸如价格之谜和产出之谜等问题,而且其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更有利于宏观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国内经济下行和美联储货币政策溢出的背景下,我国名义利率受到较大下行压力。为此,本文在新凯恩斯主义模型框架下,基于零利率下限约束的视角,构建混合型货币政策规则,考察货币冲击、技术冲击与偏好冲击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测算社会福利损失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基准模型中,扩张性货币政策带来了产出的增长,相比于价格型货币政策规则,虽然数量型货币政策规则的效果更好,但也提升了通胀水平,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福利损失。当名义利率受到零利率下限约束时,由于名义利率工具失效,扩张性货币政策推升通胀的同时,也在更大程度上降低了实际利率,使得家庭消费得到更大提升。但通胀和产出缺口的波动更为剧烈,造成了更大的福利损失。当前,我国政策利率应避免落入零利率下限区间,依据稳增长与稳物价目标之间的权衡,根据数量型和价格型政策工具的有效组合,制定最优的混合型货币政策规则,使得调控更加精准有效。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泰勒规则的基本模型及其理论扩展,对泰勒规则的理论与操作进行评述,并结合中国实际,展望泰勒规则在中国的应用前景.文章认为,泰勒规则反映了近年来西方国家货币政策实践的本质,能够作为货币政策操作的理论依据和参考基准.就中国而言,由于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滞后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低效性,泰勒规则的实施还有一定困难.不过,随着利率市场化机制的形成与利率弹性的增大,利率有可能比货币供应量更适宜作为中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新凯恩斯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含有九种不同货币政策工具规则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重点研究了关注房地产价格波动下的我国货币政策工具规则的选择问题。结果表明,在稳定产出、物价以及房价方面混合规则发挥的作用更大,我国更适合使用混合规则的货币政策工具规则。比较不同的货币政策工具规则反应类型可以发现,无论是利率规则、货币供应量规则,还是混合规则,前瞻型的货币政策工具规则都比当期型和后顾型的货币政策工具规则更适合我国的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多变,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因素随之呈现多样化特征。在此背景下,本文试图以风险偏好为研究视角,对我国居民风险偏好水平变动与货币政策宏观经济效应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本文以标准新凯恩斯模型为基础,构造符合我国宏观经济现实特征的DSGE(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并对转型时期的最优混合型货币政策规则进行研究;为进一步强调货币在中国宏观经济波动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模型中引入消费和实际货币余额不可分的跨期效用函数形式。研究结果表明:(1)包含名义货币增长的混合型泰勒规则拟合我国转型时期的货币政策规则效果最佳,因此货币供应量仍是重要的政策工具;(2)与可分性模型相比,不可分模型拟合我国宏观经济现实特征的效果更优。在不可分效用函数下,与货币供应量相关的实际货币余额将影响经济的产出缺口和通货膨胀,使得居民风险偏好成为决定货币政策效果的重要因素。具体而言,当居民风险偏好水平上升时,货币政策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随之增强。因此,在选择货币政策实施时点上,应充分考虑市场中的风险偏好情况,从而更好地发挥货币政策调控宏观经济的职能。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多变,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因素随之呈现多样化特征。在此背景下,本文试图以风险偏好为研究视角,对我国居民风险偏好水平变动与货币政策宏观经济效应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本文以标准新凯恩斯模型为基础,构造符合我国宏观经济现实特征的DSGE(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并对转型时期的最优混合型货币政策规则进行研究;为进一步强调货币在中国宏观经济波动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模型中引入消费和实际货币余额不可分的跨期效用函数形式。研究结果表明:(1)包含名义货币增长的混合型泰勒规则拟合我国转型时期的货币政策规则效果最佳,因此货币供应量仍是重要的政策工具;(2)与可分性模型相比,不可分模型拟合我国宏观经济现实特征的效果更优。在不可分效用函数下,与货币供应量相关的实际货币余额将影响经济的产出缺口和通货膨胀,使得居民风险偏好成为决定货币政策效果的重要因素。具体而言,当居民风险偏好水平上升时,货币政策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随之增强。因此,在选择货币政策实施时点上,应充分考虑市场中的风险偏好情况,从而更好地发挥货币政策调控宏观经济的职能。  相似文献   

18.
田涛 《海南金融》2013,(1):25-28,32
通过构建IS曲线和总供给曲线,引入中央银行损失函数推导出了考虑汇率和财政赤字的最优货币政策规则。在此基础上,利用我国数据实证分析了汇率波动、财政赤字等对最优货币政策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最优货币政策规则应优先考虑实际有效汇率的波动,其次是产出缺口和物价水平(通货膨胀率)。最优货币政策规则中产出缺口、通胀率以及名义有效汇率的权重均受到中央银行损失函数中产出缺口比重和贴现因子的影响.政府财政赤字与名义有效汇率的变动则不会受到产出缺口比重和贴现因子的影响,并且政府财政赤字水平对于均衡利率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殷波 《南方金融》2012,(7):13-22
本文在存在劳动市场摩擦的DSGE模型框架下考察机会主义货币政策的合理性。研究发现,当经济中存在显著的工资粘性、雇佣成本和搜寻匹配摩擦时,实行灵活通胀目标的机会主义货币政策在社会福利效果上优于以稳定通胀和产出缺口为目标的标准泰勒规则,并接近无约束最优政策的福利效果。因此在这些条件下,机会主义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合理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20.
刘瑶  张明 《金融研究》2022,510(12):1-18
经常账户负向冲击及引发的宏观变量联动性通常对各经济体央行货币政策操作构成挑战。本文构建了融入经常账户冲击的小型开放经济DSGE模型,比较了采取不同资本账户管理工具(数量型和价格型)情景下,央行执行数量型货币政策规则、盯住CPI通胀泰勒规则、盯住PPI通胀泰勒规则下,经常账户负向冲击对货币政策操作的异质性影响及传导机制,并进行了福利分析。主要结论如下:第一,经常账户负向冲击将对本国央行货币政策操作构成一定影响;第二,资本账户管理可以成为缓冲经常账户负向冲击的防火墙,价格型资本账户管理工具与盯住PPI通胀泰勒规则相结合造成的福利损失较小;第三,经常账户贸易端与收益端双重负向冲击对一国货币政策操作的影响更大,但公众预期到的经常账户恶化对货币政策操作的影响将有所减弱。本文认为,转型经济体央行应倾向于执行价格型货币政策规则,最优货币政策应在稳定价格水平与缓释风险方面进行权衡,适度降低对名义汇率的关注度,稳慎推进资本账户开放进程,并可优先选择价格型资本账户管理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