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峰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6,(4):81-89
笔者在含有深层消费习惯的动态随机经济模型中,使用Ramsey方法分析了深层消费习惯对最优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选择的影响。深层习惯的消费者对差异化商品具有不同的消费倾向,每种产品的需求不仅取决于该产品当期的价格,也与上期消费数量相关。深层消费习惯改变了厂商的利润最大化问题,在产量和价格选择之间引入了新的机制:当期商品的定价过高,在增加厂商现期利润的同时,降低了家庭对该种商品的消费倾向,从而减少了下期该产品的需求和厂商利润。笔者通过参数校准和模拟,得出以下主要结论:首先,最优货币政策的通货膨胀波动率较低,并且与深层消费习惯程度正相关;其次,弗里德曼法则并非最优的货币政策,名义利率对弗里德曼法则的偏离程度,会随着深层消费习惯程度的上升而下降;最后,深层消费习惯会促使企业扩大生产,增加社会就业。在外生支出增加时,政府仅仅需要小幅度增加劳动所得税率,就能够满足融资需求,减少税率变动对资源配置的扭曲。因此,在深层消费习惯的经济中,政府支出将增进私人企业的投资和社会产出,产生挤入效应,这对于深入分析我国的政府支出乘数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提高,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执行难度不断加大,学术界对于按一定规则制定货币政策的呼声也持续升温。金融市场开放条件下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规则该如何选择?本文通过构建开放经济宏观经济模型,模拟得出不同金融市场开放度下的各主要利率规则的效果及福利损失。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市场开放主要会导致宏观经济短期受国外冲击影响波动变大,尤其是受国外利率冲击的影响,长期在利率规则作用下经济恢复均衡,且盯住国内通胀规则在金融市场开放度较低时较为适用,金融市场开放度较高时传统泰勒规则较优。同时也启示我们,在坚持逐步开放金融的同时必须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促进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的畅通,从而使利率规则在金融市场不断开放过程中应对宏观经济可能面临的各种冲击时发挥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是基于实时数据和一些必要的预测,但目前对于最优货币政策的分析和研究都假设货币政策当局能在货币政策制定的当时就获得经过充分修正的真实数据,这是不真实的。忽视实时数据中的噪音信息成分将导致以此为依据设计的最优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进行过度反应。基于此问题,本文构建了噪音信息下最优货币政策的分析框架,并进行了实证分析。理论与实证证明,对待短期经济波动,中央银行应更为保守,传统的激进型货币政策操作是不适当的。 相似文献
4.
从本质上看,以控制通货膨胀为目标是新凯恩斯主义的最优货币政策理论的核心.根据这一目标,中央银行必须把通货膨胀稳定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同时缩小产出缺口;必须对通货膨胀的预测做出反应.新凯恩斯主义的最优货币政策观点揭示了中央银行的权力与职责以及实际货币政策的构成. 相似文献
5.
通货膨胀—产出的相关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货币政策的稳定化目标。正是基于这一点,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通货膨胀和产出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宏观经济学家和货币政策制定者广泛关注的焦点,本文正是以此作为切入点,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了通货膨胀—产出的相关关系,从而为货币政策稳定化目标的选择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更灵活的汇率制度下,中国货币政策会对经济产生什么影响?通过建立一个统一的开放宏观经济模型,发现如果中央银行要实现开放经济下不同目标制的最优货币政策,浮动汇率制成为稳定国内经济,有效应对国内外冲击与实施独立和内向型货币政策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7.
8.
本文从宏观经济的一般均衡模型出发,融入了股票价格和房地产价格变动,考察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在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之间的目标规则,分析了影响货币政策规则参数变化的主要因素及潜在机制。本文的实证结果显示中央银行最优货币政策参数为0.144055,央行货币政策是逆周期操作,也意味着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赋予通货膨胀目标更高的权重;同时我国货币政策是逆房地产市场周期、顺股市周期的。进一步,本文从最优货币政策的角度考察了我国货币状况指数的权重。根据最优货币政策规则,货币状况指数权重为0.302876,即利率上升1%相当于汇率下降0.30%,意味着利率变动的效果要小于汇率变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全面开放背景下,国际因素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不断上升。分析表明,进口价格上升是我国生产成本提高的重要原因,但对最终消费价格影响偏弱;出口则缓解了国内产能状况对通货膨胀的约束,但持续的贸易顺差同时成为我国货币投放压力的重要来源。国际资本流动使我国通货膨胀的货币环境发生很大变化,宽松的货币条件对我国资产价格的影响尤需关注。 相似文献
10.
11.
最优货币区视角下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中国的货币政策实践表明我国货币政策效果上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别.本文从统一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最优货币区理论出发,运用最优货币区标准对中国进行检验分析,找出产生货币政策区域差别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减少统一货币政策的区域差别,增进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13.
最优货币区视角下的中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浩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9,24(1):27-34,127
基于最优货币区理论,中国还不是最优货币区.按照外贸依存度和人均CDP把中国经济区域分为A、B、C三个区域,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和脉冲响应函数(IRF)定量检验得出,中国确实存在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角度来看,汇率渠道是产生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主要原因,利率渠道对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解释力不强. 相似文献
14.
15.
当中央银行信息具有私人信息(private information)的性质时,公众并不能够准确了解货币政策的目标,或者对货币政策的公告不完全相信,此时将难以如巴罗—戈登模型所描述的那样,能够形成稳定的通货膨胀预期均衡。在本质上人们就如同计量经济学家那样,每期观察主要的经济变量,不断估计和更新相应的参数,动态形成对未来的通胀预期。本文的研究重点是通过建立附加前瞻性政策变量的VAR预期模型,利用1995.1季度-2009.4季度中国的实际数据,实证研究1997.1季度-2009.4季度我国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并对我国公众通货膨胀预期的特征、我国货币政策的可信度等进行较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6.
17.
18.
当前通货膨胀压力下的货币政策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我国当前物价运行的基本态势,讨论了今后一段时期内物价运行的基本趋势,认为成本推动型通胀的压力较大。本文提出,在这种通胀压力下货币政策需坚持从紧取向,并加大数量型调控力度,较多运用汇率工具,对农村金融市场作出特殊政策安排。 相似文献
19.
本文假设投资者是损失厌恶的,保险公司的盈余和风险资产价格过程都是列维过程.保险公司的目标是当最终财富超过他的期望水平时,期望效用最大.本文主要通过鞅方法,把动态问题转化为静态问题,求出最优投资策略和最终财富的确切表达式. 相似文献
20.
货币政策规则研究的进展是近年来货币政策研究的重要突破。本文对货币政策目标规则研究领域的代表性文献进行了系统的分类梳理和总结,并展望国际上相关研究的发展方向,作为我们进一步研究的基础和借鉴。借鉴西方货币政策规则的理论和实践,建立适应新形势的货币政策框架是我国货币政策的发展方向。对中国货币政策目标规则的研究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今后的相关研究应更多地考虑中国作为新兴市场和转轨国家的经济和金融特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