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央行非银行信用信息采集存在的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集非银行信用信息作为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对扩大征信数据范围,提高征信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比较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国家非银行信用信息的采集情况,我国非银行信用信息采集机制存在诸多问题.我国征信体系非银行信息采集工作需要完善法律制度、加强机制建设,以利于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2.
采集非银行信用信息作为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对扩大征信数据范围,提高征信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比较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国家非银行信用信息的采集情况,我国非银行信用信息采集机制存在诸多问题。我国征信体系非银行信息采集工作需要完善法律制度、加强机制建设,以利于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加快征信体系建设的方法和途径,特别是加快对非银行信用信息体系的建设,近期我们深入庆阳市公安、工商、税务、银行、技监、社保、建设、电力、电信等24个部门和单位进行了调查.针对非银行信用信息采集中的难点,提出加快征信体系组织建设、建立征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加大技术开发力度和加强系统推广力度是做好非银行信用信息采集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推进征信体系建设是基层央行履行职责,促进地方经济金融健康稳定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国人民银行安阳市中心支行经过科学规划,强化征信宣传,加强监督,改善服务,在推进地方征信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法规建设滞后、信息条块分隔、数据库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因此,应加快征信立法进程,灵活选择非银行信息采集模式,下大力气解决数据质量问题,建立良好的外部信用评级机制,探索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机制,调整充实基层征信工作力量,以推动征信体系建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当前,被征信人权益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直接规范被征信人权益的法律层次不高,非银行信用信息采集工作缺乏法律依据,信用信息资源分散等。因此,应尽快完善征信业发展的法律体系,明确人民银行在征信体系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合理规范征信信息的采集和使用范围,对信用信息的保留期限应作出明确规定等。  相似文献   

6.
长岛县农村信用社通过采取舆论引导、政府推动、考评策励和政策倾斜的做法,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进行了探索性的推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进一步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应提高信用信息采集质量,加快档案电子化进程,灵活开展征信宣传教育,尽快建立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7.
信用、征信、信贷征信这三个概念,在内涵上层层递进,为构建社会信用体系提供了逻辑思路和着眼点。完善、高效的信用体系,应该是包括法律法规、道德规范、信用服务、政府监管和信息系统建设在内的综合性系统工程。为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一方面应以信贷征信带动整个征信行业发展:由人民银行主导统筹公共征信与商业征信发展;以人民银行为主体推动建立征信监管体系;以人民银行信息数据库为基础完善征信数据库。另一方面,需要以征信发展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征信立法进程,加强征信宣传教育,培育征信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8.
沈燕 《西部金融》2007,(4):20-21
本文介绍了国外个人征信体系运作模式,分析了非银行信息采集范围和特点,提出了我国开展征信体系非银行信息采集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面临的紧迫课题.广东省郁南县等地的实践表明,征信工作可协助政府加强社会管理.然而,当前征信工作中尚存在一些问题,如地方政府统筹力度不够、政府工作机制不完善等.为进一步推进征信工作、促进社会管理,应充分利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平台,完善征信模式,拓展信用信息产品应用范围,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0.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法律法规建设、征信行业监管、地方信用创建和行业信用建设等多项内容。随着全国信贷征信体系的日益完善,辽宁省信用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金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但是,也存在信用信息尚未有效整合,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不完善等突出问题。因此,应协调发挥地方政府、人民银行等相关部门的作用,促进辽宁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1.
关于银行征信体系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信用制度建设,提出要把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作为关系经济发展全局的一件大事来抓。当前,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有关部门纷纷加快相关的建设步伐。银行信贷征信建设是整个征信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征信体系建设的重点。银行既是主要的征信信息来源,也是征信市场的主要需求方。如何进一步完善已实现全国联网的信贷征信系统,正确处理好信贷征信系统同其他社会征信系统建设的关系,切实推进征信市场化建设,是各级银行有效履行信贷征信管理职责,推动社会征信体系发展所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民银行牵头建设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简称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运行以来,在促进中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其在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信用信息数据缺乏准确性,非银行信用信息采集难,缺少法律法规的支持系统,未完全实现信息共享与自动校验功能,社会公众对征信系统的认识不足,信用报告容易被伪造和篡改等.因此,应提升信用信息数据准确性,做好非银行系统的信用信息采集工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实现系统信息共享与自动校验功能,不断提高社会公众对征信系统的认知度,在信用报告上加盖统一印签,更好地发挥征信系统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一、广泛宣传,为中小企业信息采集营造良好氛围。加大征信宣传工作力度,通过媒体向地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中小企业和社会公众散发宣传材料、讲解有关征信知识和开展征信工作的重要意义等方式,大力宣传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目的和意义,使社会各界特别是中小企业认识到:采集中小企业信用信息,为中小企业建立信用档案,将有助于增进政银企间的沟通和了解,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个人非银行类信用信息采集难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个人非银行类信用信息是个人信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的难点。作为征信管理部门的中国人民银行,如何更好地履行征信职责,推动个人非银行信用信息系统建设是当前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对此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以冀能对实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信用体系中,征信充分发挥了解决信息不对称、防范信贷风险、促进信用交易规模扩大、提高政府部门行政效能、维护经济持续增长和金融稳定等核心作用。近年来,河北省以健全完善征信体系为核心,充分发挥征信体系的基础作用,进一步推动社会各领域、各部门信用体系建设,积极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提高全社会信用水平,探索出一条依托征信系统推进地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重要基础之一,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涉及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中国征信体系的建设从长远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需要建立一个发达的征信市场,让市场化的征信机构起主导作用。政府在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应体现在加强政务诚信建设,推动政务信用信息的公开尤其是负面信息的公开,推动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与信用信息共享,推动信息的应用,实现联合惩戒和推动完善信用法制体系等方面。市场在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应体现在发展中国征信业市场、积极利用新技术条件发展新业态征信、推动征信机构加强自身信用建设、依法推进征信市场对外开放和加强征信业监管等方面。在征信业发展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要高度重视信息主体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目前,非银行信息已成为征信系统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安徽省征信系统非银行信息采集数量和范围不断扩大,为各金融机构的应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但是,非银行信息的采集面不够宽、单类信息采集入库量不足、数据质量不高、异议处理机制尚未明确、信息应用缺乏标准等,制约了金融机构的有效应用。因此,应建立“人行领导,政府推动,多部门协作”的工作格局,继续扩大非银行信息的采集力度,努力提高入库信息质量,鼓励金融机构出台非银行信息应用规范,引导非银行信息的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经济社会诚信缺失的背景下,面对地方各类信用信息孤岛和信用信息征集不全等问题,建设地方公共联合征信系统十分必要。从总体上设计地方公共联合征信系统架构,从信用数据库建设、信用信息采集和整合、信用信息发布和查询、信用评价等方面探讨公共联合征信系统的主要内容,提出联合征信系统实施的建议,从而为地方联合征信系统的建设提供较为完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法律法规建设、征信市场监管和地方信用创建等多项内容。随着全国征信体系的日益完善,在人民银行银川市中心支行的积极推动下,宁夏信用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金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但是,也存在信用信息尚未有效整合,各部门协调难度大和信用工程建设缺乏经济保障等突出问题。因此,应协调发挥地方政府、人民银行等相关部门的作用,促进宁夏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社会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制度安排.信贷征信体系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点.目前阻碍信贷征信体系建设最突出的问题是相关法律制度缺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