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刑事被害人在刑事立法和司法中应当得到充分的保护。恢复性司法弥补了传统刑事司法忽视被害人权利的缺陷,强调与犯罪有关各方的全面恢复。我国无论是文化观念,还是刑事司法实践,都存在契合恢复性司法的因素。因此,刑事司法应当结合我国的本土资源,吸收恢复性司法的理念,完善被害人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的正当性分析应当从法律与法理两个角度入手,法律层面上主要是指其具有合宪性与合法性,法理角度上则主要是基于公平正义和法律逻辑;被害人权利保障的刑事诉讼法体现集中表现于对其被害人知情权、参与权和话语权的维护;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的制度性思考包括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和国家司法救济制度的构建与完善.  相似文献   

3.
在刑事诉讼中,由于公诉机关站在被害人一方,使被害人的权利保障问题常常为公众和司法界所忽视。由此造成刑事被害人的权利无论是在立法上还是司法实践中都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这与我们所提倡的法制化社会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本文就被害人权利的缺失及保障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犯罪——被害"的过程中,我们往往更关注犯罪人的残忍行为与危害结果,但却忽略了被害人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犯罪的发生离不开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的相互"促进",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形成了一种"刑事伙伴"的关系。在很多起案件中,被害人的反映、反抗激化了犯罪人的犯意,因此遭受了更为暴力的加害,甚至是二次加害。所以,探究了被害人在"犯罪——被害"过程中的作用与责任。  相似文献   

5.
恢复性司法通过被害人和犯罪人的沟通对话来修复受损的社会关系,对化解矛盾和维护被害人及被告人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审理好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未成年人再次犯罪是人民法院参与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这一系统工程的首要任务。针对未成年人的生理特点及未成年犯罪案件特点,将这一司法理念引入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审判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付小容 《商》2016,(4):223-224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人道性的非监禁行刑方式,立足犯罪人心理和行为矫正的基础,通过帮教、管理等方式帮助犯罪人顺利回归社会。"赔钱减刑"司法实践立足犯罪人责任刑和预防刑减轻的需要,实现了对犯罪人罪刑均衡的刑罚裁量,并且,赔偿之于社会修复、犯罪预防、被害人保护等方面亦有突出价值。突破量刑阶段"赔偿"情节的适用,将犯罪人赔偿延长至行刑阶段,对于积极引导犯罪人悔罪以及检验矫治效果都有重要意义,实践中应鼓励和积极推进犯罪人赔偿行为。  相似文献   

7.
《商》2016,(13):233-234
作为保护刑事案件中被害人相关民事权益的程序,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与刑事和解制度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具有一新一旧、"分庭抗礼"特点,二者具有相似的价值取向与司法目的,在适用范围上具有一定重合,因此,在实务中如何将当事人刑事和解与附带民事诉讼程序进行有效衔接,避免程序不安定,提升对被害人民事权益的有效保护,是当下司法实践中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商》2015,(12):244-245
被害人过错是导致犯罪的原因之一,可以影响对犯罪人的量刑。但由于我国法律没有将此量刑情节予以法定化,法官对此有充分的裁量权,可能会导致同案不同判等不公正现象的出现。本文通过对刑事被害人过错进行界定,分析被害人过错责任法定化的必要性,为完善我国刑事被害人过错责任的法定化提供相应的建议,从而维护犯罪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陈治  王法强 《商场现代化》2007,(22):308-309
商标与企业名称之间存在着权利冲突,应当在坚持依法保护在先权利的基础上,遵循以下几项司法原则:尊重现实,廓清商标与企业名称的权利界限;尊重权利的"表面合法性",正确适用权利平等原则;尊重权利的正当行使,依法禁止权利滥用行为;尊重当事人的劳动创造,正确运用权利通约理论。  相似文献   

10.
郑修站 《商》2014,(11):210-210
当事人刑事和解,简而言之,就是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与被害人通过自愿的方式协商后达成和解而解决刑事纠纷的一种司法模式。当事人刑事和解,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有利于更好地落实刑事诉讼宽严相济政策,保障当事人正当权益。  相似文献   

11.
试论宪法与被害人权利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害人保护不应仅仅是刑事诉讼法的使命,宪法也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犯罪被害人权利的宪法化始于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被害人团体即尝试修改美国联邦宪法,以便要求联邦和州政府更为有效地保障被害人权利。韩国1987年10月29日宪法修改时,增加了关于犯罪被害人救助请求权的规定。俄罗斯宪法也有被害人保护的相关规定。为了更有效地保护被害人权利,笔者建议,被害人权利保护应当写入宪法,把被害人权利保护上升为宪法性规范。  相似文献   

12.
刑事和解是一种通过恢复性程序来达到恢复性结果的非正式犯罪反应方式,这种崭新的司法模式不仅能够有效地克服我国刑事司法制度的一些弊端,而且对于有效保护被害人的权益,促使犯罪人顺利回归社会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封朝卫 《商》2014,(43):255-255
康德曾经说过:“一个人,只因为是人,所以就必须被作为目的、受到尊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被当做工具。只因为是人,所以不能被任何其他目的所代替”。纵观各国在追诉犯罪过程中,都非常重视对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权利的保障,确立了一系列旨在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的原则。然而,在以被告人为中心的刑事诉讼模式中,在增强对被告人的保护中,我们似乎遗忘了被伤害过的被害人。同样是作为刑事诉讼当事人一方的被害人,其权利的保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的社会文明和经济建设的日益发展,和谐社会建设和司法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往被人们忽视的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问题也逐渐被人们所关注,越来越多的事件让人们感觉刑事被害人的救济是一种尚需迫切解决的社会问题,在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得不到保障的案例层出不穷。而对于遭受犯罪侵害的被害人的救助途径也算是“寥寥无几”,被害人根本无法有效的去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这种问题如若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势必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由于社会大环境及立法技术等方面的不足和限制,我国现行刑诉法对被害人的保护存在着严重的缺陷,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5.
刘震 《致富时代》2011,(3):161-161
西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宪法原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我国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障体系的不够健全,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尚未建立,导致在司法实践中一些刑事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切实保障,这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不稳定因素。因此,通过立法建立健全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显得尤为迫切。该文通过对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及其现状、必要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对我国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设计。  相似文献   

16.
刑法的人权保障功能正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中俄两国曾经拥有相似的历史经历与刑法观念,而今又共同面临加强刑法的人权保障功能问题。就中俄两国公民权利至上原则、特定人群被害人权利的保护、犯罪人人道待遇、保护全人类整体人权等方面问题进行比较,探讨我国在人权保障方面仍然需要完善的制度,对于加强我国的法制建设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17.
《商》2015,(39)
<正>近年来,各种扰乱和破坏诉讼秩序,妨碍和危害民事审判工作正常进行的行为时有发生,并且在手段和程度上呈现愈演愈烈之势。这种行为不仅不利于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维护正常的诉讼秩序,还对司法权威、司法公信力与法官尊严造成极大的冲击。当下,改革和完善严重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司法应对措施,既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法院正常的审判执行工作,同时通过惩罚违法者来发挥法律的威慑效应,起到教育警示、价值宣示、指引评价等作用,对于提高司法权威、  相似文献   

18.
在刑事和解制度下,犯罪人的刑事责任是以非刑罚的方式实现的,刑事法律关系表现为犯罪人、国家、被害人的三维结构模式。在只侵害个人法益的条件下,这一模式简化为被害人——犯罪人的二维结构模式。刑事和解作为一种新型的纠纷解决机制,有着深厚的法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正> 随着“契约自由”原则的充分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赋予涉外经济合同当事人自行选择合同准据法的权利,即双方当事人可以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选定某一法律为处理合同争议的依据。此乃国际私法上的“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至今已为绝大多数国家  相似文献   

20.
由于许多犯罪人没有经济赔偿能力,刑事被害人因受犯罪侵害而处于悲惨境地,这不利于社会稳定,因此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救济制度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