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汝建 《东北之窗》2011,(14):90-90
2011年7月4日,一不留神,我和栗子房农民画相遇了。原本我对大连农民画了解甚少,完全是在朋友的引领下,我懵懵懂懂走近了它。初次相见最强烈的感觉是绚丽的色彩直冲眼帘,最深的感受是生活的美好撞击心灵。  相似文献   

2.
春一人间景     
这些是民间戏剧,节目里特别是春节经常会有的戏剧。 春节表示一年的结束和新的一年开始,闹春是在这个节日里必不可少的活动,戏剧里所演绎的故事象征美好的生活,祝愿在这新的一年中人们都丰衣足食,万事如意!这是闹春戏剧中原本故事的寓意。2011年的新春,停止了多年的闹春活动又兴起了,这些又勾起了我童年时代的美好回忆。  相似文献   

3.
专家点评     
<正>教师幸福尤为重要幸福问题是我们最应该研究的、最根本的大问题,各行各业概莫能外。作为教师教育工作者,我认为,教师的幸福问题显得更为重要和急切。因为教师(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在与未完全成熟、可塑性很强及以观察和模仿作为重要学习方式的学生接触。学生的成长,需要从老师身上感受生活的美好,并对未来充满信心,需要从教师那里获得关怀和热爱。对生活没有美好感受的教师很难给予学生美好的教育影响,生活中缺乏幸福感的老师很难真正带给学生幸福美好的生活。从这种意义上,我很希望老师们能更加积极主动地追求和实现自己的幸福生活,用自己的幸福状态和感受为学生认识幸福、  相似文献   

4.
年轻人爱展望,展望那美好的前程。老年人爱回忆,回忆那激情燃烧的岁月。我属于爱回忆的人。漫漫旅途,人生百味;件件往事,历历在目。我回忆最多最让我魂牵梦萦的便是柴达木。我在那里生活、学习、工作了20年,度过了宝贵的青春年华。也是在那里,我走上了连续30年的秘书工作生涯。  相似文献   

5.
那次流泪     
很久很久没有哭过了,不知道是因为麻木,还是因为这么多年经历摔打下来的自以为的成熟和淡定.很少有人能伤到我的心,很少有事能触及我的心灵.不是因为生活缺少了美好,我相信美好一直都在.只是,我时常会觉得疲惫,进而缺乏了寻找美好的心情.但是那天晚上,心冬眠了很久的我,却出乎自己意料的毫无防备的哭了个稀里哗啦.  相似文献   

6.
图画世博     
应《浦东开发》杂志邀请,我有幸为该栏目画了一年世博史话插图。一年中,对世博更加了解。深感到中国在2010年上海举办世博的意义。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人类共同的梦想,不久将呈现在世人面前。我们坚信这届世博将是历年来最好的,美好让人们留下中国崛起的永恒回忆。  相似文献   

7.
《上海经济》2012,(5):75-75
我属于幸运的一代:大萧条(Depression)、二战和战后紧缩时我还未出生。我认识的第一个政治人物是哈罗德·麦克米伦(Harold Macmillan),他曾告诉选民们,以前他们从未有过如此美好的生活。  相似文献   

8.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及宣传口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由英文的"Better city,better life"翻译而来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翻译相对于"更好的城市,更好的生活"的翻译具有更加顺口、更直白的特点,其主谓结构更加符合中国语言的习惯.如果"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和"Better city,better life"这两个口号都再加一个符号,变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相似文献   

9.
加拿大风光     
Lisa.Yu 《走向世界》2014,(38):90-95
旅居加拿大的十几年间,我生活在如画风景中,却不自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摄影这门艺术,它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看到了曾经忽视的美丽。学习摄影的过程,也是寻找美、发现美、呈现美的过程。我乐在其中,并享受它带给我的点滴美好。我很幸运,能用摄影来点缀生活、丰富人生,而不枉度时光。  相似文献   

10.
《上海经济》2012,(5):75
我属于幸运的一代:大萧条(Depression)、二战和战后紧缩时我还未出生。我认识的第一个政治人物是哈罗德.麦克米伦(Harold Macmillan),他曾告诉选民们,以前他们从未有过如此美好的生活。他的这番话尽管可能有些愚蠢,却也说的是实情,我及我的同代人都  相似文献   

11.
穆宇 《环渤海经济瞭望》2008,(1):I0002-I0002
<正>"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我和妈妈相依为命,妈妈每月四、五百元的工资,仅能维持日常生活。成为一名大学生,是我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但是家庭生活的困境,妈妈那微薄的工资,让我对大学校门望洋兴叹。而在这时,我幸运地得到了李刚叔叔的资助,除了每月固定的生活费,他还给我买学习用品,为妈妈找到了工作,帮助我们母女度过了生活难关。在李叔叔的无私帮助下,我带着他资助的4000元学费顺利地走进了大学校园,开始了我憧憬的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12.
情驻大柴旦     
人生有许多驿站,有的苦涩,有的平淡,有的甘甜。有的也许一晃而过,但却能陪伴自己一生。大柴旦,青海省西部的一个小镇,人口不足两万,可每每回味,总令我激动不已。它,是我生活的起点,是锻打我心身与意志的摇篮。在这里,我一呆便是十年,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在这里流过。  相似文献   

13.
重庆印象     
<正>今年7月1日,我与其他89名美中友谊和平志愿者一起来到中国,虽然有点疲劳,但还是对即将开始的培训非常期待。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学习中文,学习中国文化和如何在中国教学。我们一直都在焦急地期待着自己会被安排到哪,终于在8月份确定下来。也正是这一天,我知道了在未来两年我将在重庆工作和生活。老实说,最初我还是不太确定。对于生活在这样一个大城市有点紧张。但是不管怎样,来到重庆的第一天感觉非常舒服,就像在自己家一样,这是一个美好的开始。  相似文献   

14.
正2000年5月,我幸运地通过应聘考试,成为一名电视人,一路走来,心存感激。感谢大连广播电视台给了我如此绚丽的舞台,感谢指导帮助我的前辈同事,感谢观众对我的关注支持,感谢生活中所有的美好!十二年了,对工作的激情与日俱增,能从事一份自己热爱的工作是多么的幸福!所以格外珍惜所拥有的,珍惜每一次在镜头前的主持,珍惜每一次站在舞台中央,珍惜每一次与观众的互动。十二年了,在大家的帮助下慢慢成长成熟起来,怎能不感谢不  相似文献   

15.
葛昊祖 《发展》2012,(4):89-89
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帮助人们生活得更方便、更轻松、更美好,是中国移动甘肃公司实施"无线城市"工程的出发点。城市人们的生活和城市生活的人们,也正因"无线城市"变得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16.
由于工作的原因,我去过不少的地方。发现近年来,随着人类的进步、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逐渐明白了,这个世界本来就不仅仅是属于自己的。然而,当我最近到佛国故地印度,亲眼目睹了那里人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景之后,才真正领略到生活之中的更多美好…… 与猴子共进晚餐  相似文献   

17.
李阚颖 《中国高新区》2009,(11):119-119
打开老户口本,当年盖“迁出”印章的两个字便占据了我全部的视野,脑海深处的记忆也随之清晰起来。我的童年与少年,我的欢乐与梦想,还有我生活过的那片土地漕河泾,这一切早已凝结在了一起,构成了我最美好的回忆。  相似文献   

18.
齐原鹤 《中国经贸》2011,(18):129-131
2010年上海世博会圆满结束。而此次世博会的口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体现了现代城市人居的价值观。而很多时候,人们对于城市是又爱又恨。让城市把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不仅是一种理念,更需要实际行动来实现。本文将着重分析中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9.
我很赞成一种观点,城市本身是一个有机体.我们首先要树立一个理念,就是不能以传统的概念来引领今天的城市规划.城市发展的目的是让大家的生活更美好,城市良好的整体环境要给人们带来美好的享受和舒适的生活.在这这样的一个情况下,我们要建立一个这样的理念,城市比较依靠周边的环境作为发展.在这样的一个基础上,回到我们传统的一种学说,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这样的一种观念.这是符合今天的价值观的.  相似文献   

20.
世博口号能否再加个符号——基于城乡统筹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及宣传口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由英文的“Bettercity,beger life”翻译而来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翻译相对于“更好的城市.更好的生活”的翻译具有更加顺口、更直白的特点,其主谓结构更加符合中国语言的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