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简雯 《致富天地》2009,(10):44-44
2009年,云南省在去年的基础上,在全省更广范围、更大规模、更高层面上开展粮食作物高产创建活动,选择水稻、玉米、马铃薯、小麦、大豆、油菜等主要粮油作物.实施250片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区.辐射带动2000万亩粮食作物,力争实现增产粮食30万吨目标。通过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全省粮食丰收在望,全年粮食有望实现白2003年以来连续7年增产。  相似文献   

2.
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以来,农业产业发生了巨大变化,1996年、1998年和1999年粮食产量都突破了5亿吨大关,基本达到了供需平衡,但是这种结论只是基于静态的、数量上的对比。随着单纯追求数量经济的粮食短缺时代的过去,粮食商品化竞争时代已经到来,粮食已不简单表现在追求产量,更要追求质量和效益,追求市场的综合竞争力。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中,  相似文献   

3.
根据国家粮食流通的政策改革特点,结合电子商务BtoB技术进行粮食流通的贸易,并对电子商务BtoB技术、网站的结构、功能和运行模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议和体制创新,此技术为我国粮食行业带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煤炭资源是不可再生能源,我国虽然在煤炭资源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也付出了很多沉痛的代价,如伴随着高产量的煤矿伤亡事故层出不穷,煤炭开采率低但生态环境却遭到不可恢复的破坏等。为解决当前我国煤炭开采的突出问题,很多研究者均提出了科学开采的理念,并且针对煤炭开采的技术模式方面开展深入研究工作,希望能够最大程度地提升煤炭开采效率,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将以煤炭的科学开采和技术模式为主题开展研究探讨,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粮食产出波动的实证分析——以四川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颖 《中国物价》2006,(3):50-52
本文通过对四川地区粮食产量波动特点以及波动原因的分析,认为现阶段我国粮食购销体制不完善是造成价格对产量正向影响主要原因,粮食产量受天气、技术、制度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且与理论相符,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化农业不断发展与进步,玉米种植过程中想要确保玉米产量稳产、高产、高质量生产,必须控制影响玉米产量和生产质量的相关因素。在玉米栽培种植过程中,影响其产量和质量的关键因素就是栽培密度和施肥。因此,为确保玉米生产高产和生产品质提升,必须高度重视玉米栽培密度和施肥管理,在玉米栽培过程中保证栽培密度和科学合理施肥,以实现玉米种植增产增效。  相似文献   

7.
氮、磷、钾是农作物需要三大主要元素,缺一不可,称为作物必需元素。硅是水稻生长过程中所需要大量元素,水稻在生育过程中所需硅量是氮、磷、钾总和的2倍,虽然它不是必需元素,却是营养需求量最大的无素。近几年来,随着氮、磷、钾肥用量逐年增加,水稻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逐年种植土壤中硅含量相对降低,因此以成为高产再高产的制约因素,表现为秆软,易生病虫害,对此,我县开展氮、磷、钾硅配比试验。  相似文献   

8.
“保护性耕作+玉米密植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是改善耕地质量,促进绿色高产的有效途径。在具体实践中积极探索保护性耕作与玉米密植高产及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有机融合,凝练出玉米保护性耕作绿色高产创新技术模式,试验示范效果良好,并为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取得突破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农机市场》2004,(4):19-20
为贯彻落实中央1号件和十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精神,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国务院决定采取更直接、更有力、更果断的措施,进一步调动农民积极性,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为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彭勃 《商》2014,(40):242-242
自三氯氰胺事件以来,我国的乳制品行业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乳制品行业的利润逐渐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发展高产高效的奶牛养殖模式,以更低的生产成本生产出更加高产量高质量的牛奶,是当前我国乳制品行业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本文在分析黑龙江省奶牛养殖现状的基础上,对我省奶牛养殖的三种模式进行分析,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可以为黑龙江省奶牛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在网络经济、知识经济和电子商务为特征的新经济环境下,传统的制造企业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包括思维方式、商业模式以及技术系统。在新竞争环境、新管理模式和新管理手段发生激烈变化的时候,制造业如何通过先进的模式和手段提升竞争力,是目前IT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有关资料表明,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四大生产国,有100多种制造产品的产量是“世界第一”,“Made in China”在国际上崛起。  相似文献   

12.
高志明 《致富天地》2005,(10):23-23
培育壮苗是油菜高产的基础。预防发生异常苗是培育壮苗的技术手段。壮苗积累的干物质多,移栽后发根早,成活快,生长旺盛,抗逆性强,产量高。一般壮苗比弱苗增产20%~40%。在移栽节令晚,秋冬气候不利情况下,壮苗的增产作用就更大。要培育壮苗,就必须掌握识别劣质异常苗和培育壮苗的技术,才能夺取油菜高产。  相似文献   

13.
当前影响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粮食产量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粮食贸易中的重要一员.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及生产能力增长较快,虽然在1959~1961年和2000~2003年间粮食产量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但整体上仍呈上升趋势.长远来看,粮食生产受资源、气候、技术、市场等因素的制约,并受种粮比较效益影响.产量大幅度增长的难度较大.当前影响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是粮食播种面积和单产水平.由于人口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等,我国粮食总播种面积呈下降趋势,但随着科技进步加快和农业投入加大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粮食作物单产水平呈不断上升的态势.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组令人揪心的数据。2003年与2002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4.3%。粮食总产量减少2636万吨。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的产量均不同程度下降。尽管2004年粮食生产开始恢复性增长,但对人口众多的中国来说,粮食仍然是个并不轻松的话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重点研究中储粮公司购销模式多元构建的案例,论证开展“两头延伸”主要模式的科学性及适用性,为大型粮食央企进一步完善与发展购销模式管理提供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6.
根据今年以来各国粮食生产状况,世界粮农组织在假设今后天气正常的条件下,首次对1998年全球粮食生产和需求进行分析预测,其主要结果如下。 生产和需求 (一)全球粮食生产 预计1998年世界粮食产量为18.95亿吨,略低于去年19.08亿吨的水平。尽管非洲和欧洲的小麦产量将有所增加,但仍难以弥补亚洲、北美和独联体产量的下降,再加之南半球最  相似文献   

17.
据新华社北京10月30日电以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实施县和粮食生产先进县为主.农业部将在全国粮食主产省(区)建设400个优质高产创建示范区。今年秋冬种率先安排的139个示范区川、麦111个,油菜22个,马铃薯6个)已经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18.
樊琦  亢霞 《价格理论与实践》2023,(10):123-127+216
减少粮食产后环节损失是最环保和有效的增产方式,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2022年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四川等8个省239个县市区共计2447个采样点小麦机收损失调查数据,通过对我国小麦产后前端收获环节的损失现状、损失原因、影响因素等方面深入调查分析,提出减损治理对策。研究发现,我国小麦产后前端收获环节损失率呈下降趋势;但从调查地区看,不同地区小麦产后前端收获环节损失率有明显差异。通过对比实验发现:不同收获装备品牌、不同技术经验机手、不同机械技术机型、不同收获时机下,小麦收获损失率有显著差异。进一步研究还发现:机械化收获作业精细化水平不高,作物种植的行距标准不统一,农户节粮减损成本收益难以平衡,代收获专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等是影响小麦收获环节损失的主要原因。基于此,应加强收获环节智能节粮装备技术研发,推进作物适度规模化和标准化种植,加强机手收割技术经验交流与培训,开展收获环节机收常态化减损监测,降低农户收获环节粮食减损成本,完善粮食产后收获环节综合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9.
电子商务时代我国粮食批发市场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娟 《电子商务》2008,(5):8-12
电子商务的兴起正在对流通领域产生深刻的影响,网络化交易对传统的流通观念和流通模式产生强大的冲击。以服务粮食流通、服务企业生产经营为宗旨的各类粮食批发市场也要顺应形势发展,不断创新,组织粮食网上流通,开展电子商务。本文从我国粮食批发市场推行粮食电子商务的实际出发,总结了现有的发展条件,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近日,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承担的科技部“863”计划子课题“高异交粳型不育系及强优势恢复系选育”现场取样验收传来喜讯:景东彝族自治县文井镇者孟村滇杂粳稻制种基地获得2.86亩不育系“合系42A”繁殖平均亩产317.6公斤。18亩“滇杂36”杂交制种平均亩产470.9公斤的繁殖制种高产。该产量远高于省外的杂交粳稻繁殖制种产量,打破了杂交粳稻制种产量低、产量不稳定的瓶颈,达到了高产优质增效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