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未来社会承载着人们对未来的梦想.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未来社会地构想为人类勾画出了一个美好的未来社会的蓝图.这种构想和中国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的"中国梦"遥相呼应——我们现阶段的中国梦是实现未来社会美好构想的阶段性实践.以马克思、恩格斯的文章为基础,深入地研究并且了解马克思对未来社会发展、共产主义的内容以及实现的条件,这对坚定我们当代青年的共产主义信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提出了在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理论.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阶段的一个基本分配原则,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从中国的现实国情出发,根据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提出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按劳分配理论.  相似文献   

3.
黄佳 《黑河学刊》2009,(2):16-17
马克思的新世界观理论是在研究历史和考察现实的基础上,在与各种思想的矛盾和斗争中历史地生成的,其新世界观的生成图景是在现实生活中展示的,而其发展也根植于现实。共产主义运动同样是个曲折和复杂的过程。对于解决问题的钥匙仅仅作理论的探讨是不够的,只有深入到人类社会的现实生活的历史进程中具体地考察研究,才能解决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相似文献   

4.
共产主义社会是否存在商品经济?这应当让后人去讨论,我并不赞成现在就纠缠这类现实无法证明的问题。但是,在今天研究现实问题的时候,有些人往往喜欢把“消灭商品”的结论强加给人们,使人不得不出来应战。比如,一讨论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商品经济的生命力,以至现实的经济体制改革,往往先把“共产主义社会要消灭商品经  相似文献   

5.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世界观、人生观的发源地,是其探索科学世界观的最初而又最重要的思想成果,具有重要意义。它以劳动异化史观为历史解释模式,其总体逻辑构架是:人的真正本质之积极肯定的形式是自由自觉的活动,而资本主义社会现实中的劳动是异化劳动,异化的世界的必然归宿是它的自我否定——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在此历史运动模式基础上生成,是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马克思对之进行体系性论证。《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是马克思科学世界观、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生成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虽然不是成熟时期的共产主义思想,但却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6.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是马克思在考察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得出的重要理论.正确认识二者的关系对于我们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性、艰巨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开展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是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对于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构筑农牧区新的发展平台,具有深远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就是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包含三个层面的理想:共产主义的社会理想、共产主义的道德理想、共产主义的个人理想。共产党人要坚定理想信念就要准确理解共产主义三大层面的理想内涵,坚定起对共产主义的信念。  相似文献   

9.
社会阶级分析法将阶级关系(包括阶级对立关系和阶级"同志"关系)从由地缘、血缘、亲缘关系组成的现实生活中疏离出来,造成了一种超越现实的、能为革命提供充分证据的新现实。而革命叙事是对这种新现实和革命逻辑的再现和摹写。  相似文献   

10.
徐丹丹 《理论观察》2023,(11):38-43
《共产党宣言》诞生至今,经历了各种社会思潮的唇枪舌剑与激荡碰撞,见证了国际社会的跌宕起伏和风云变幻。170多年来,改变的是生产力发展下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不变的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指引人类社会的历史向度。马克思主义是立足现实的科学真理,历史越是向前,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发展进程的论断与阐释就愈加清晰。针对“共产主义违背人性”的污名化言论,一方面要基于历史维度去认清共产主义社会人性的本质,从人性第一需要、社会人的重要特征、对个体的态度、人性缺陷、理解人性“爱”的角度对共产主义社会人性予以纾疑解读;另一方面,要基于现实维度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实现人性解放的追求中展现出推动时代发展的多重价值,从而驱除对马克思主义的诟訾。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及文化转型的关键时期,转型时期的中国正在面临着众多复杂的社会问题,文化多元与信仰迷失则作为更为深刻的时代问题而日益凸显,处理不好,将直接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如何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努力引导人们确立和坚定马克思主义共同信仰,以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就成为当今一项紧迫而现实的任务.而这一任务的完成则有赖于对信仰内驱力与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信仰的本质特性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当前社会,普通党员乃至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缺失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重塑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迫切需要寻根探源,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寻求理论支撑和科学依据。《共产党宣言》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之作,运用唯物史观的科学方法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入剖析,阐明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实现的趋势,指出了共产主义事业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为我们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提供了根本支撑,是我们树立坚定理想信念的理论之源。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一方面从唯物史观角度揭示了公平的本质:公平是相对的、现实的、具体的、历史的,是社会生产与交换方式的反映。另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从阶级的角度对不同制度下的社会公平进行了具体分析。阶级社会的公平不过是阶级利益的表达,即使在共产主义第一阶级,也不存在“不折不扣的公平分配”,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真正的公平。  相似文献   

14.
共产主义是人类对于人类社会必然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认同,从建国以来,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一直存在着理解和认识上的片面性和简单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共产主义信仰显得更加重要,全体人民尤其是共产党员应该重新审视和建立共产主义信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终迈向共产主义社会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出发考察了社会本质,较为充分地说明了人在私有制条件下劳动异化的必然。但是历史的产物终究不会是永恒的,马克思通过对私有制与劳动异化的辩证分析,揭示了人的劳动异化的深层次根源,认为劳动异化作为劳动的一种状态必然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而被扬弃,人类由此进入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依赖于现实不断生成的运动,它是人类获得解放的最切近形式。  相似文献   

16.
秦效宏  王宏波 《发展》2007,(5):17-17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具体而言,所谓"新农村"包括几个方面,即生产大发展、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  相似文献   

17.
辩诉交易作为一种司法制度的"舶来品",在应对复杂的社会现实中具有极大的优势,可以在提高司法效率的同时以最小的司法成本的投入实现最大的司法和社会效益.我国目前面临着司法资源的有限性与社会的复杂性之间的尖锐矛盾.该文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对于这种司法制度的价值理念包容性,并就社会现实的需求性进行论证,进而就"辩诉交易"在司法层面是否适合中国作出解释,希望能为中国法制建设提供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是马克思提出的,适用于共产主义社会的所有制关系,其基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将股份制视为"重建个人所有制"重要形式的观点是对马克思的误解,股份制只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向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所有制过渡的一种经济形式,并不等同于公有制。正确解读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及股份制理论对我国经济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明确我国所有制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9.
传统公共行政模式较之以前的管理是一个重大的进步.因此,自其产生以来,便逐步成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公共行政的基本模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公共管理领域的理论和实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这一切都为"新公共管理运动"在20世纪末的兴起提供了深刻的理论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20.
<共产党宣言>发表已经153年了.153年来风云变幻,沧海桑田.随着世事的变迁,宣言中所涉及的许多具体事情已被人们淡忘,其中许多结论也许已经过时,但宣言的基本精神却仍然保持着真理的光辉,像灯塔一样照耀着我们前进的航程.这个基本精神就是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论断.这一论断至今仍然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信念.我们之所以坚信这一论断,是因为它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共产党人对于资本主义必然要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要胜利的信念,并不是一种宗教或迷信,而是有着坚实的科学理论根据的.今天"两个必然"理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课题,它给人们展示的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道路发展前景,还行不行?"灵不灵"?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不能回避的问题,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